庄永志:《新闻调查》的焦点访谈

发布时间:2020-06-16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一个栏目靠什么自我更新,持续创新?舍“铁三角”无他:透析焦点问题的信息+体现先进理念的价值+探索事实核心的方法。

  

  标题错了?没错。《新闻调查》是栏目,焦点访谈是方法,一个用了几十年的方法。

  作为《新闻调查》的铁杆观众,曾经期期不落。后来在那儿学徒,也是每期必看。几年学徒,最让人怀念的,除了领悟到什么是新闻、参与过几期有影响的节目,还有2002年执笔写下的这段话:“所谓真相就是正在或一直被遮蔽的事实;
有的真相被权力遮蔽,有的被利益遮蔽,有的被道德观念和偏见遮蔽,有的被我们狭窄的生活圈子和集体无意识遮蔽。”回头一看,要做到“探寻真相”,大概要一辈子甚至几代人的功夫。

  以如今的栏目生态,一个栏目超过两年已算长寿;
超过十年,似乎已有资格大谈DECADE经验。但不断有人说,不再看或不常看《新闻调查》。

  一个栏目靠什么自我更新,持续创新?学徒未满,不敢多说。但作为资深观者,只觉得舍“铁三角”无他:透析焦点问题的信息+体现先进理念的价值+探索事实核心的方法。

  第一要紧的,当然要数观者最关心又真正重要的信息。拿“两会”后播出的《南京:破解看病贵与难》来说,节目内容固然关乎“病有所医”的“民生问题”,不能说不重要,但观众的注意力早已聚焦于温总理3月5号就预告的要向全民征求意见的医改新方案。这方案十几个部委从去年一直在折腾,到底新在哪儿?出台后咱怎么看病?答案算绝密吗?去年12月26号,受国务院委托,卫生部长陈竺已经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报告;
第二天下午,委员们审议了这个报告。我可没泄密,新华社有详细报道。

  “两会”后调查医改问题,能不能替观众向核心人物打听新方案的内核?如果不能,能不能帮观众综合各方信息分析一下新方案的思路?

  调查南京模式,是让观众看医改样板,还是看医改试水?不清楚。

  再说价值内核。我丝毫不怀疑《新闻调查》的先进方向。碰巧在CCTV综合频道看到和《新闻调查》原来播出时间差不多的一档新栏目《我们》,吸引视线的倒不是主持人王利芬(曾是《新闻调查》记者)的新形象、也不是那期节目呈现的对政协委员张茵提案的争论(《南方都市报》早已聚焦),让我惊喜的是《我们》对新锐观点与题材的敏感,一如二十多岁的青年!

  最后说说方法。

  当年,曾写下:“在社会学家看来,我们进行的是实地调查——一种在自然状态下直接观察社会现象的研究。”所有实地调查(FIELD RESEACH)节目,方法不外乎观察、访问、搜集资料、体验,无甚新鲜。看了十几年的《新闻调查》,以方法出新而论,还是要数两年前的那期采访了十几位不堪虐待而杀夫的女犯、探究家庭暴力的《女子监区调查》。

  实地调查,有一个天然缺陷:长于个案研究,拙于全面概括。但《女子监区调查》有意无意想弥补这个缺陷,用了“焦点访谈法”(FOCUS GROUP INTERVIEWING)。这种常用的社会调查法,十人左右一组,围绕一个中心议题展开讨论,介于抽样调查和深度访谈之间,注重总体事实而不是统计数据,据说大约60年前诞生在哥伦比亚大学,被墨顿和拉扎斯菲尔德用于传播学研究。它更注重质而非量,超越了单纯的个案,具有了面上的特征却不兴师动众;
缺点当然是样本不够大、数据不够准确,还可能集体趋同。

  从《高楼抛妻案》到《女子监区调查》,《新闻调查》对家庭暴力这个全球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的现象、原因、危害、应对办法,作出了超越个案的关注——

  就现象说,虽然节目当中没有具体数字,但女子监区十多个女犯的遭遇让人触目惊心;

  就原因说,社会学家有很多解释:社会压力说,家庭矛盾说,经济地位说,男权地位说,文化准则说,社会上暴力泛滥说,还有功能主义、冲突论、女权主义等等,《女子监区调查》也想找个解释,比如酗酒问题、心理问题;

  就干预方法,至少有设置妇女避难所、警察和法庭干预、心理辅导,这期节目也提到了离婚、寻求妇联帮助和受虐妇女援助机构的援助。

  难得年轻的编辑想得那么全面。

  可惜,这位年轻的编辑、新意迭出的范铭似乎离开很久了。

  

  2008.3.24

相关热词搜索:焦点访谈 新闻调查 庄永志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