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祚来:要让中秋节体现出多重文化价值

发布时间:2020-06-18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中秋节的第一重价值是它的历史人文价值。传统中国社会是自然农耕社会,所以传统节日也与自然节律、自然现象息息相关,先秦的典籍《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传说这与民间社会祭拜月神有关。

  早在周代,每逢中秋夜人们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月亮最大最圆之时,意味着某种祝福与吉祥,所以人们将其神化而予以祭祀。到了唐朝这样一个富于诗意的时代,文人雅士们赏月饮酒已成时尚,李白著名的诗篇就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千古佳句,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就是为中秋而作:“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而宋代,民间社会更为开放,城市夜生活更为丰富,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苏东坡的千古绝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于“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沿习下来,内容更为多样,不同的地区民族,各有自己的风俗特色,一些地方就有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过节的时候,也是回望自己民族历史文化的时候,同样的明月曾照临先人,他们写出了关于秋月的不朽的诗句,创造出富有诗情画意的中秋节庆文化,今天我们传承下来,我们复活其中一些有意义的风习,它不仅富有趣味,也使我们与历史获得某种声息相通。特别是对孩子们,如果通过节庆让他们获得相关的历史人文知识,吟诵传统文化中与中秋或与月亮有关的经典诗篇,在这样特定的情境中应该更具意义。

  中秋的人文价值是以自然景观的审美价值为基础,古人登台观月、赋诗作画,无不基于对自然景象的欣赏,如果我们仅仅将中秋视为聚会或吃月饼,那么中秋明月这轮大自然馈赠给人类最美妙的礼品,就被无端浪费了,所以,中秋节,也应该是一个仰望自然星空明月或夜空的节日,现在的人们离自然远了,星空明月也变得模糊不清,这都是因为人类不爱惜自然污染环境造成的恶果,当我们欣赏古时明月诗句或回忆儿时明月景象,我们也许会在对自然在多一份感恩的同时,也多一份内责与惭愧。

  中秋明月升起来的时候,我打开电视,希望看到有电视频道能直播月亮升于东海或其它著名景点的镜头,可惜,没有,央视三个主要频道正在播出的内容多与中秋无关。如果新疆人通过电视直播能看到大海月出的场景,如果内地人能看到月出于戈壁大漠或布拉达宫时的场景,自然之美将感动每一个人,更会净化每一个的心灵。我们的文化人正在忽略天地之大美,而穷心力于人造的壮观与繁华。

  中秋节的第三重价值,就是人情伦理的价值,人们通过发送短信或递送月饼表达友情与亲情,一家人在月下相聚,更是享受天伦之乐。但在广东,我们看到将中秋的亲情做成了人间的大爱。团广州市委、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举办“广州一家亲———情暖中秋”活动,在羊城掀起爱心热潮,短短10天内,共收到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热心企业 捐赠月饼1800多盒,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的青年志愿者先后把爱心月饼派送到流浪儿童、孤寡老人、福利院孤儿、残疾人、外来贫困务工者、外地出租车司机等群体手中。10天内,志愿者们上门收月饼、送月饼行程共达5000多公里。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诗),城里人可能已不怎么吃月饼,但来城务工的孩子,可能在乡下从来没吃过像样的月饼,当一盒盒月饼送到老人孩子们手中时,没有温度的月饼,即刻就会温暖每一个陌生人的心灵,他们在这座陌生的城市立刻就会有了家的感受,对每一个陌生的人,也会产生亲人一样的情感。

  

  年年明月,岁岁中秋,我们期待明年的中秋月更圆,中秋节的人文关怀的内容更丰富。

  

相关热词搜索:要让 中秋节 价值 文化 体现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