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扫兴家长

发布时间:2018-06-23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小区广场上,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正在吃旺仔小馒头,边吃边“开”着她的蹬蹬车。拐弯的时候,一不小心差点翻车,结果,小馒头撒了一地。小女孩见状,差点哭了,怯怯地看着妈妈。妈妈没有批评,只是温和地说:“没关系,注意点,别再撒了啊。”
  小女孩见妈妈没有批评,又欢喜起来,突然想到一个好主意,兴奋地说:“妈妈,这些小馒头正好给小蚂蚁吃吧?”
  妈妈做出突然醒悟的样子欢呼:“好啊!小蚂蚁肯定可感谢你了呢!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小姑娘。”
  说着,妈妈捡起一个个小馒头,在地上摆成一个爱心形状,对孩子说:“看,爱心馒头,是你送给小蚂蚁的哟。”
  小女孩欢呼雀跃:“耶!耶!小蚂蚁!快来吃我送你的爱心馒头!”
  这是不是很有爱的一幕?我不禁暗自佩服起这个妈妈,这是个高情商的、深谙孩子心思的妈妈。她懂孩子,懂得成全孩子的美意和爱心,而且还帮助孩子把她的美意呈现得更淋漓尽致。
  试想一下,如果换成别的妈妈,面对这种情况会怎么做呢?或许有很大一部分妈妈会生气地指责孩子:还想给小蚂蚁吃呢?你把馒头弄撒了,还没批评你呢……事实上,小馒头已经撒了,面对孩子无可扭转的失误,过多的指责也无济于事,倒不如顺着孩子的小心思,成全孩子的美意。
  而生活中,有太多的家长扮演着扫孩子兴致的角色。孩子让你看他画的画,你挑剔画得不像;孩子说这个鞋子漂亮,要选这个,你却非让他选那个;孩子还想跟小伙伴玩一会儿,你却生硬地把他拉走……是不是很令人扫兴?
  比如有一次,儿子拼了半天,拼出一艘军舰,兴奋地拿给爸爸看,还叨叨个没完,假装自己在驾驶军舰。这时,爸爸却说:“又不是真军舰,有啥好玩的?等你长大了,去开真军舰给我看看,那才叫厉害……”
  儿子满心的欢喜和兴奋,被爸爸当头浇了一盆冷水,瞬间不开心了,带着哭腔向我诉苦:“妈妈!爸爸说军舰不好。哼!”我赶紧圆场,批评孩子爸爸:“你能不能别总这么扫孩子的兴啊?哄孩子玩,那么当真干嘛?什么都当真了,就无趣了。”他这才换个口气,又说儿子的军舰好。可是小人儿却不领情,不跟他玩了,开始跟我玩他的拼装军舰。
  我更喜欢呵护孩子的兴致,只要孩子高兴,只要不是出格的事儿。就像我一直纵容孩子捡破烂儿这件事。有一段时间,小家伙一出门就成了捡破烂儿的,什么都当成宝贝要捡回去。像瓶盖、漂亮的小石子、一截树枝、一个松球、哪怕是一段绳子,都是他眼中稀罕的宝贝。我知道那不卫生,但是他捡宝的兴致颇高,每次发现一样喜欢的小东西,都像发现了宝藏一般。那我又何苦扫他的兴呢?大不了回家让他把手好好洗干净就是了。于是,我时常带个塑料袋出门,帮他收藏捡到的宝贝。事实上我发现,孩子捡宝的乐趣也就在发现的过程,真拿回去也不玩了,也就忘了,我再悄悄帮他处理掉。虽然后来,孩子捡的宝儿都扔了,但是捡拾、发现的过程,让他收获了大大的快乐。
  為什么家长习惯扫孩子的兴?我们又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成为扫兴的家长呢?

原因一:凡事太当真。


  我们总是以成人的眼光来评判孩子的言行,与孩子的想法不在同一频道上。要知道,孩子的世界天真烂漫,你要凡事当真,你就错了,你就不懂孩子了。
  智慧爸妈这样做——
  我们就顺着孩子的思维去说,去做。提高自己的情商,葆一颗童心,留一份童趣,把自己假装成孩子,想一想,如果我是孩子,我会怎么说、怎么做。或者多想想自己小时候,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傻念头,做过这类的傻事。爸爸妈妈如果能从心底理解和接纳孩子的幼稚言行,就行啦。

原因二:对孩子要求太高。


  家长习惯用挑剔的眼光对待孩子,期望他做得更好。
  智慧爸妈这样做——
  家长都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要对孩子有客观的期望,你的期望值不能远远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

原因三:管得太多太严。


  孩子喜欢做这,你却偏让他做那;孩子喜欢这样做,你又让他那样做。
  智慧爸妈这样做——
  留给孩子一些决定权和独自玩耍的空间。当孩子玩得正开心,开心到直哼小曲儿时,不要去惊扰孩子。要明白,孩子也需要一点点独自空间来放松。

原因四:向孩子发布命令时不看时机。


  家长总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对孩子发布命令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觉得孩子该干某件事儿了就必须放下手上的活儿,经常不注重时机。
  智慧爸妈这样做——
  孩子看电视正看到热闹处,你让他立马关电视,当然扫兴,他肯定不乐意。你可以跟孩子说,看完这集就关。当孩子跟小伙伴玩得正在兴头上,你拉着他回家,自然扫兴。你可以告诉孩子,再玩一会,玩到下一个节点就回家。这样,给孩子一个台阶,给孩子几分钟的缓冲时间、心理接受时间,不是命令他立马执行你的命令。
  我们常说要成人之美。其实,在亲子互动中,家长也要学会成孩子之美,成他的美意;成他的如意想法;成他的要求;成他的建议,不要总做霸道的、扫兴的、高高在上的家长,惹得孩子反感哦。

作者简介:


  胡运玲,笔名:胡蝶,河南省儿童文学学会会员,在多家幼儿刊物开设连载专栏。童话作品入围“信谊图画书奖”。主要创作家教类文章以及低幼童话、成长故事等。作品见于《中国教育报》《中国儿童画报》《今晚报》《演讲与口才·幼儿版》《为了孩子》《妈妈娃娃》《幼儿教育》《意林》等。改编出版《安徒生童话》。

相关热词搜索:扫兴 不做 家长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