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偿概念的理论辨析?

发布时间:2018-06-26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 要:《生态补偿条例》的制订工作从2010年就开始启动,但至今尚未出台,其中存在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最基础的生态补偿的概念,在理论界与实践中产生了分歧,对立法工作造成了不小的阻碍。事实上,生态补偿并非法律领域的一个原生概念,对于生态补偿概念的考察应当从生态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考察其含义的历史演变,揭示其理论基础,并从法律制度建构的视角对生态补偿的概念作出应然解释。
  关键词:环境法;生态补偿;正外部性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35-0060-03
  作者简介:杨祥召,武汉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法。
  一、问题的提出
  早在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便在最高层会议中首次提出了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也指出:“制定完善生态补偿和土壤、水、大气污染防治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此后,全国人大曾连续三年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作为重点建议,国务院也每年都将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列为年度工作要点,并于2010年将研究制定生态补偿条例列入立法计划。但时过四年,本法仍未见出台。其中生态补偿的概念无论在理论上还是立法实践中,都没有达成共识,以致《生态补偿条例》起草领导小组法律专家组组长汪劲教授也坦承“对生态补偿的概念做出立法解释是起草《生态补偿条例》草案遇到的首要问题”。
  立法层面的阻碍,实际上来自于理论界的分歧。学术界关于生态补偿的概念,可谓是众说纷纭。
  蔡守秋教授将生态补偿概括为四个方面:从事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行为时对生态环境自身的补偿;开发利用环境资源时对受损的人们的补偿;开发利用所带来的生态风险(包括对环境的风险和对人的风险)的补偿;对保护治理生态环境的补偿,包括对因保护环境所带来的机会丧失的补偿。
  吕忠梅教授将广义的生态补偿定义为对因环境保护丧失发展机会的区域内的居民进行资金、技术、实物上的补偿,政策上的优惠,以及为增进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环境保护水平而进行的科研、教育费用的支出。可以说,整个环境领域的活动在这一定义之下几乎都被生态补偿所涵盖了。
  而李爱年教授则将生态补偿定义为“为了恢复、维持和增强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国家对导致生态功能减损的自然资源开发或利用者收费(税)以及国家或生态受益者对为改善、维持或增强生态服务功能为目的而作出特别牺牲者给予经济和非经济形式的补偿”。这一定义中生态补偿的调整范围既包含了生态减损行为,也包含生态增益行为。
  由此可见,在当前环境法学界,对于生态补偿的概念实际上并没有达成一致,在生态补偿的主体、对象、调整范围与方式等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这一现象显然也给政策制定者与立法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惑,从而导致了实践领域对生态补偿概念理解不一的结果。因此,要解决生态补偿立法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阻,首要的便是从理论上厘清生态补偿的概念。
  二、生态补偿概念的历史考察
  生态补偿并非一个法学领域的原生概念,生态学者与经济学者对于生态补偿这一术语的使用以及论述,均要早于法律学者,且都从理论上对生态补偿作了一定程度的解读与发展。固然,环境法学在其自身发展中根据社会现实以及自身的学科需求对诸多自然科学概念作了法学化的发展,但知其然还需知其所以然,对重要概念的研究不对自然科学中的相关论述加以考察,那么环境法学中的相关概念便是无根之木,生态补偿即属此例。更重要的是,环境法学者对生态补偿的论述从客观上来讲,也必须得到自然科学与经济学等学科的认可,否则倘若在不同的语境中自说自话,仰赖这些学科理论的具体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便会陷入含义模糊,自我解释的境地。由此可见,对生态补偿概念的讨论离不开对其历史演变的考察。
  (一)生态补偿的源起:生态学的表述
  为了考察生态补偿论述历史,笔者以“生态补偿”为“关键词/主题/摘要”在中国知网中进行检索,所显示的结果均将最早的文章指向张诚谦在《农业现代化研究》1987年第5期上所发表的《论可更新资源的有偿利用》一文。这篇文章中,张诚谦首次提出了生态补偿的概念:“生态补偿就是从利用资源所得到的经济收益中提取一部分资金并以物质或能量的方式归还生态系统,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作者张诚谦是一名林业学者,由他最先提出生态补偿的概念,说明对这一概念,生态学者的关注要早于其他学科。同时由其内容也可以看出,他所提出的生态补偿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学意义上的概念,是从生态学的立场所做的解释,即以生态的方式补偿生态,其目的是追求生态的平衡。而1991年出版的《环境科学大辞典》也收录了生态补偿这一词条,并将其解释为:“生物有机体、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所表现出来的缓和干扰、调节自身状态使生存得以维持的能力,或者可以看作生态负荷的还原能力”。同样是从生态自身的角度来解释生态补偿。而这也标志着生态补偿概念正式成为一个生态学的术语。
  但反思生态学对生态补偿所下的定义可知,这里的概念是生态化的,在生态学者的语境中,这样的生态补偿只是一种生态的自我修复,是生态系统内部的平衡,并没有人与社会的参与。这种生态化的生态补偿只是揭示了一种理念——在生态领域,可以存在一种采用补偿方式的手段,来保护生态环境——但这种还未社会化的生态补偿概念是无法为构建社会制度所服务的。正因为如此,才有了生态学者和经济学者对这一概念的改造。
  (二)生态补偿的发展:概念的社会科学化
  生态学意义上的生态补偿并不能直接为社会科学领域所运用,但由于现实中出现的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在实际中大量地采用了经济形式予以量化并解决,因此便有经济学者以经济形式的补偿来代替生态形式的补偿,对生态补偿这一概念进行了发展。首先是郑征提出实践中森林生态环境的修复过程可以考虑以经济形式予以解决。从而出现了经济学意义上的生态补偿概念。最早论述这一问题的经济学者为了与生态学中的生态补偿作出区分,并没有采用“生态补偿”这一表述,如陆新元、王金南等人以“生态环境补偿收费”概念,来指称对开发或利用生态环境资源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征收的,同时用于补偿或恢复开发和利用过程中造成的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的费用支付这一现象。

相关热词搜索:辨析 补偿 生态 概念 理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