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

发布时间:2018-07-05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 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意识和习惯的养成在幼儿期甚为关键。举手回答问题这样的规则意识的建立不是靠说教和硬性规定就可以做到,重要的是对于幼儿年龄阶段特性的了解,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本文通过举手回答问题规则的培养为研究目标,根据实践结果归纳了:宽松环境、个别了解、鼓励等待、重复问题、降低难度、现实奖励、留白作用、竞赛游戏、家园合作等,一些小措施了帮助幼儿规范举手回答问题的规则以及激发不敢举手或者不愿举手的幼儿,引导幼儿积极有效的参与集体活动。
  【关键词】规则;大班幼儿;举手
  一、老问题 新发现
  不举手回答问题而是想说就说的现象,在大班的集体活动回答问题中比比皆是,可能老师的想法是不要太束缚了孩子,让他们能够有自己足够的空间。“随便”回答问题的现象是老师一提出个问题,孩子们就炸开了锅,你一言、我一语的回答开了,或者有孩子站起来回答问题,或者是下面的孩子帮忙一起回答。这样一来不好开展集体活动,到底是谁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谁真的回答了问题。
  有了这样的频发情况我就开始思考了:平时我们没有注意到一些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还是我们班的孩子本来就是很活跃呢?到底大班的孩子在开展活动的时候要不要总是先举手再发言呢?
  二、细研究,找方法
  有了问题就要及时解决,因为我们要及时的关注幼儿的发展和表现。有了问题就好解决,因为是有了方向和目标,根据我们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我们老师的教育教学的风格,我应该做的就是先从自身寻找原因,然后从孩子的适应方式中寻找解决举手回答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自身寻找原因
  我认识到幼儿的管理和班级的老师有很大的关系,经常听说哪个班的孩子很“活”,哪个班的孩子很“闷”,这就是说明教师在一个班级中的重要。我开始留心观察自己上课的情况,孩子们是在举手,但是喜欢“帮助”别人一起回答。有孩子“帮助”别人的时候就提醒一下“孩子你举手了吗?”讓孩子知道,每一个人回答问题的时候要让他独自完成。同时请孩子自己来做小老师,如果是“小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大家都是在“帮助”别人回答,或者是不举手就回答问题的话,“老师”自己会有什么样的感觉。通过角色的体验之后,让孩子们自主的能感受到回答问题的时候是应该有一定的规则的,需要举手依次回答才好。让孩子知道规则,给孩子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这样也利用孩子以后的幼小衔接。
  (二)初步解决问题
  除了教师的影响之外,回答问题的本身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举手要看时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需要举手,但是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不要举手。分类研究哪些需要举手哪些不需要,理论上我们都是知道的,比较适合一起回答的,简单的,就不需要举手;不适合一起回答的,需要思考的,就需要举手。但是有的时候,往往就是一个“点”,如何把握这个“点”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让活动中动静结合,动就是大家一起来回答一些比较简单尝试的问题,静就是各自思考举手回答有个性的问题。
  有时候举手回答的孩子就是那几堆,有些孩子在不是举手回答的时候就会跟在“大部队”,但是请举手回答问题的时候就发现不对劲,孩子不举手了。通过和家长聊天了解到,有些孩子也是想举手的但是怕回答错了,所以不敢或不愿举手,说是害怕自己回答错了,被小朋友瞧不起,俗称丢面子。孩子在幼儿园期间,需要我们很多关心的地方,教师就是要教导引导孩子。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需要的满足即是得到肯定性评价,会使评价对象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极大的激发个体的动机,调动个体奋发向上的积极性,促使评价对象自我发展。这就有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帮助不敢举手或者不愿举手的孩子?
  (三)升华细化问题
  如何帮助不敢举手或者不愿举手的孩子,成为更应该专注的一点。需要深入的了解孩子们的心理,洞察孩子们的内心世界,遇到问题认真分析对待,对症下药,借鉴别人的好经验,查阅相关的资料。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研究,找到了一些解决的办法,通过这些小方法,举手问题有了初步的效果。内向的孩子渐渐变得外向了,胆小的大方了,懒惰的积极了,沉默的话多了。
  宽松环境:活动中保持民主、和睦、宽松的气氛,保留给孩子合理要求的发言权。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情轻松愉快,言行无拘无束,有什么想法,都敢于、乐于与老师交流,也愿意举手发言。我把孩子看作朋友,与我平等的人。我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关心他们的成功与失败。
  个别了解:定期的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和胆小怯懦的孩子聊天,效果也非常好。跟他们谈一些他们喜欢的事、图书、游戏等,无形之中会使他们健谈起来,不再自我封闭,逐渐乐观豁达,愿意与人交流,活动中也愿意举手发言。
  现实奖励:每一个孩子都是积极要求上进的,但是个人能力的差异导致有些幼儿总是不能回答的很好,但是我的要求是只要比之前的“自己”有所进步,就是好的。及时的给予奖励笑脸花,这样既表扬了这个孩子,又让周围的孩子得到感染,孩子对能看得见的现实奖励更喜欢。但是这种奖励也是要有一定的限度,每次都是使用就没有了作用。
  三、多实践 好成果
  方法实践之后很多的孩子都能够控制自己的表达欲望,在老师请他回答问题的时候再表达自己的想法,举手回答问题的规则意识增强了。不敢举手和不愿意举手的孩子也有很大的改善,变得自信和积极了。
  每件小事情表现的背后都是有更多的原始因素在控制,解决了举手问题之后,我们在更多的方面来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每个人都有承担责任的义务,不管他多大多小。大班的孩子渐渐的开始懂事了,我们就开始主动引导孩子遵守规则,加强责任感,以前都是保育员姨妈帮助收拾孩子们整理放在柜子中的衣服,现在他们自己整理好自己的衣服,然后整齐的放在柜子里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开始成效不是很明显,后来坚决执行,慢慢地孩子们就适应了。他们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能力强一些的孩子发展的更好了,能力弱的孩子也得到了锻炼。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了好的规则意识,我们的教育才会循序渐进地进行,良好的常规直接影响一日活动的质量。由举手回答问题引申出来的大班的规则意识培养中,教师的管理工作应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目标,才能很好的促进孩子们更加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规则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