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出海潮

发布时间:2018-07-09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中国新兴的金融科技公司,正尝试将本土经验向东南亚大举输出。
  5月中旬,总部位于北京的掌众集团宣布,旗下菲律宾产品PondoPeso正式上线,进入东南亚第三个国家,早在2017年8月,掌众在印尼开设子公司,推出本地化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Dana Rupiah,2018年2月,又在越南市场推出现金贷产品“idong”。
  掌众CEO张敬华已将“出海”视作核心战略,并准备将服务延伸至其他国家,超过半年的试水坚定了其信心。“东南亚面临的金融服务需求、用户数据以及政治和宗教状况更复杂,同时,金融科技短板也更明显,这是一个很有机会的市场。”
  持有掌众48%股权的中新控股(8207.HK),则已率先在东南亚进行布局,早在2016年,以约1272.5万美元收购越南支付平台Amigo Technologies Joint Stock Company 51%的股权,后者在2017年完成支付交易1.38亿笔,增长51%,交易总额达到160万亿越南盾(约合人民币450亿);2017年,中新控股以约3240万元人民币的代价,认购新加坡资产管理公司Havenport19.9%的股权,并以增资等形式获得了新加坡人寿(Singapore Life)33.8%的股权,后者在新加坡持有人寿保险运营牌照。
  无独有偶,刚向联交所提交IPO申请的凡普金科,在2017年12月战略投资新加坡金融科技公司Cashwagon,与之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帮助Cashwagon将业务由新加坡拓展到东南亚市场。
  事实上,从2015年开始,蚂蚁金服即以并购等形式进入印度及东南亚市场,然而,自从2017年中开始,金融科技行业的第二梯队纷纷涌入东南亚,成为一时的潮流。根据智库CB insights统计,2017年,东南亚金融科技企业以创投资本形式获得融资同比增长151%,成为中国金融公司出海的首选。
  看重东南亚,相当部分源自其巨大的市场潜力。据统计,东南亚互联网用户已达2.6亿人,为全球第四大互联网市场,未来3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4%。中新控股董事会副主席兼CEO 彭耀杰表示,整个亚太区有41亿人口,估算大致有超过10亿人口未得到基本金融服务,潜力甚巨。“印尼3亿人口、菲律宾1亿人口、越南将近1亿、印度则有12亿,未来三年,这四个国家将是金融科技发力的重点。”
  而中国企业在移动支付等领域的领先优势,意味着可以将相关产品和经验复制到东南亚,尤其是当地的华人群体,可能将中国的成功故事再演绎一次。凡普金科CEO董祺近期公开透露,目前其海外业务月环比增长超过30%,“与中国五年前的情况非常类似”。
  “在东南亚,基于金融科技的服务非常欠缺,大体落后中国5到10年,我们前往考察,当地机构非常积极,甚至俄罗斯、沙特这些国家也愿意与我们探讨合作的可能性。”先锋支付CEO刘刚谈道,“国内高手太多,内部拼命竞争,出去东南亚一看,有点儿降维攻击的感觉。”
  但是,有业内人士指出,金融业出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风险,“确实是一片蓝海,但是水有多深不知道,只有到了当地市场才会真正感受到。”
  普华永道中国北方区金融业主管合伙人朱宇告诫说,金融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产业,政府的开放意愿和监管态度非常敏感和谨慎,就传统金融产业而言,金融服务多是本地化的,全球性的金融机构相当罕见,他不确定科技金融是否能成例外?“一旦涉及到钱的事情,对方是会拼命的。”
  政策和监管风险外,一个现实的技术性障碍在于,东南亚国家现有市场体量较狭小,且管制政策、宗教文化等差别较大,技术、服务等需要大量本土化投入,收益能否支撑起相应开支,将牵涉到投资回报率等非常现实的商業考量。
  基于以上考虑,第二梯队的企业往往采用更迂回的打法,比如先锋金融在越南、菲律宾等地,即与当地机构合作或者一起申请支付牌照,他们已在3个境外市场斩获支付牌照。“我们一定会跟当地机构合作,合作伙伴要不有权有势,要不就有当地资源,当地机构占大股,我们占小股,我们最终希望将当地团队培养起来,实现本土化。”刘刚提到。董祺透露,凡普金科在东南亚也是与当地公司进行合作,以便进入到更多的场景。
  同时,以国内机构组团结盟打造生态,也日益为出海机构所看重,“构建金融科技,最终要缔造一个生态,假设出海推动理财、贷款,若是支付基础设施没有达标,怎么解决?大家要捆绑着一起往外打,出去单打独斗是很难的事”。刘刚表示,掌众和先锋支付在海外就有大量合作,事实上,两家同属于中新控股旗下,后者大量的资本布局彼此都有着业务上协同效益。
  有分析指,国内金融科技企业谋求出海的热情,与国内强监管的环境密切有关。
  以中新控股为例,旗下“在线投资及科技驱动贷款服务”(主要指掌众)2017年贡献69.4%的营业收入,其中现金贷产品贡献尤多,在去年四季度相关监管措施落地后,该项收入在2018年一季度仅为7009.7万元,较去年同期的4.75亿大幅下降85%,导致中新控股一季度净利润腰斩,同比下降49.2%。由于国内监管环境的压制,出海谋求更大空间,事实已成为大量企业转型的战略必选项。

相关热词搜索:海潮 金融 科技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