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新监管体制

发布时间:2018-07-09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在过去10年里,资管行业经历了发展的黄金十年,其总体规模一举突破100万亿元。而与此同时,混业经营带来的各种潜在风险也逐渐引起监管层的重视,并在2017年达到顶峰。这一年,监管层密集出台各项监管措施,并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稳委),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也在2017年年底发布,统一监管,资管归真的格局呼之欲出。2018年3月,银保合并,以往“一行三会”的监管格局转变为“一行两会一局”,4月,资管新规正式发布并实施,资管行业正式进入统一监管。
  资管行业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作用下不断前行,而监管层也在行业和市场的不断变化中试图寻找各方之间的平衡点。混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泛资管时代即将结束,新的监管机制已经建立,资管行业的发展,也将迎来真正的春天。

混业经营时代的监管脉络


  近年来,随着国内机构与个人财富的迅速积累,急需更丰富、多元化的资产管理渠道,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得以迅猛发展。在此大背景下,自2012年以来,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迎来了一轮监管放松、业务创新的浪潮。这一轮监管放松从扩大投资范围、降低投资门槛,以及减少相关限制等多方面,打破了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证投基金管理公司、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之间的竞争壁垒,使资产管理行业进入进一步的竞争、创新、混业经营的大资管时代。至2017年,我国资管规模已超百万亿元,如图1所示。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一行三会”各司其职。但随着资管市场的发展,原有监管体制已不能适应行业混业经营的发展。分析指出,分业监管表面上各司其职,实际上缺乏有效沟通,导致监管信息相互封锁,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尤其是在互联网大发展时代,保险、证券、银行间的各个金融活动在底层都被连接起来,逐个打通,很难再对某一金融模式进行清晰界定,这更凸显了分业监管的尴尬。分业监管体系存在的缺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分业监管与混业经营的矛盾突出。随着金融混业发展,任何单一监管主体已无法实现对被监管机构的业务全覆盖,实施有效监管。
  二是各监管部门的监管标准不统一,给政策执行带来一定的难度及隐患。
  三是监管套利造成风险膨胀和失控。由于监管标准的不统一,监管套利成为常态,带来金融风险膨胀和失控的风险。
  四是监管竞争,缺乏协调机制。金融监管部门竞相对旗下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和开展大开绿灯,各类创新层出不穷,但同时风险不断增加。

统一监管来临


  2017年被金融业称为“史上最严”监管年。金融监管成为2017年资本市场波动的核心逻辑。“一行三会”等监管机构针对资管行业、银行、公募、保险等出台一系列金融监管政策,标志着自2012年以来,以金融自由化、影子银行、资管繁荣为特征的金融扩张周期迎来分水岭,一个金融繁荣时代落幕了,金融周期正进入下半场收缩的新时代,这是包括货币、债券甚至股票等大类资产在未来面临的大格局。
  2017年主要监管政策见表1。其中,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银监会46号文、资管新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保监会《保险资产负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业界的影响最为深远。
  2017年3月28日,银监会发布《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业界称46号文),主要针对银行同业业务、投资业务、理财业务等跨市场、跨行业等交叉金融业务中存在的杠杆高、嵌套多、链条长、套利多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其重点监管内容见表2、下页表3。
  2017年7月14—15日,5年一次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宏观审慎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责任。会议强调:
  (1)防范金融风险,强调金融要回归本源,要以强化监管为重点、以防范系统风险为底线。增强金融监管协调的权威性有效性,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及时有效识别和化解风险。
  (2)强化监管问责,监管“长牙齿”,明确提出“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是失职、发行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是渎职”,形成敢于监管、严格问责的严肃监管氛围。
  (3)把国企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严控地方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2017年11月17日公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是党的十九大结束和金稳委成立后发布的首份文件,亦是大资管领域跨行业的纲领性文件。2018年4月27日,该指导意见正式稿发布,并自发布之日实施,资管行业正式进入统一监管时代。新规重点内容见表4。
  2017年12月6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新引入3个量化指标,即净稳定资金比例、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流动性匹配率,主要检测指标见下页表5;第二,进一步完善流动性风险监测,对部分监测指标的计算方法进行优化;第三,细化了流动性风险管理相关要求,如日间流动性风险管理、融资管理等。
  2017年12月15日,保监会发布《保险资产负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这一文件的出台,标志着近年来风靡于诸多中小险企以“资产驱动负债”扩张模式,将受到监管层顶层设计的严格约束。新规明确了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要求、监管框架、评级方法和对应的差别化监管措施,是资产负债管理监管的纲领性文件,共5章38条。保监会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进行综合评级,分为A、B、C、D四大类,其中C、D两档将会迎来严格监管,包括专项检查、调整业务结构、一定期限内禁止申报新产品、责令调整公司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等。对于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评估结果低的公司,不予备案其股权投资能力、不动产投资能力和衍生品运用能力,禁止其开展重大股票投资和上市公司收购。对于已经取得上述相关能力备案的,视情况暂停其新增重大股票投资、上市公司收购、股权投资、不动产投资和运用衍生品。这对于管理规范、投资、风控能力较强的大保险公司相对利好。
  2017年年底金稳委的成立,标志着对金融统筹监管和监管协调建立了顶层设计,各方监管也开始竞争性紧缩,发布一系列严厉政策,致力于化解资管领域金融风险。金稳委职责如图2所示。

真资管迎春


  金稳委成立后,以前的“水平协调”转变为现在的“垂直协调”,将加强监管协调和防止监管套利,按照统一标准、消除套利、穿透监管、打破刚兑、逐步整改、规范统计等方向开展,通过金融改革与实体改革协调推进,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提升资金融通效率,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4月底资管新规的发布,使行业从分业监管转向功能监管。功能监管是治本之策,一方面功能监管能够消除金融创新带来的监管真空;另一方面能减少监管标准不统一导致的监管套利。
  打破刚兑、净值化管理、收紧通道业务、整顿资管乱象,资管新规在引发金融从业人员剧震的同时,事实上也会对投资者产生深远影响。
  短期看,投资者将不能再按手买入能获得确定性高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而且在购买其他资管产品时也被加上了诸多的束缚,但从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发展史来看,这也将大大减轻系统性风险发生时对人们辛苦积攒的财富的影响。
  与此同时,人们的理财观念也将因此走向成熟。长期投資、分散投资、价值投资及资产配置等正确的投资理念将真正深入人心,从而引领过去这些年“劣币驱逐良币”的中国金融市场走向正轨。
  而资管市场也将迎来焕然一新的风气。“投资”和“研究”将重新成为资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原本深陷找通道、设计嵌套产品等体力劳动的从业人员将可以发挥高学历和高素质人才应有的智力优势,而这对于即将迎来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金融行业来说,将是一次极为必要的洗礼。

相关热词搜索:探路 监管 体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