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txt

发布时间:2017-01-24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人生论txt篇一:人生必看书籍

人生必读的经典书籍

20部必读的修身处世经典

《奇点临近》

第1部 《道德经》 老子 (中国·先秦生卒年不详)

第2部 《圣经》 基督教经典

第3部 《论语》 孔子 (中国·春秋公元前55l-前479) 第4部 《孟子》 孟子 (中国·战国约公元前372-前289) 第5部 《沉思录》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古罗马121-180) 第6部 《荀子》 荀子 (中国·战国约公元前330-前230) 第7部 《庄子》 庄子 (中国·战国约公元前369-前286) 第8部 《道德箴言录》 拉罗什福科(法国1613-1680) 第9部 《颜氏家训》 颜之推 (中国·南北朝531-591) 第10部 《人生论》 弗兰西斯·培根(英国1561-1626) 第11部 《家范》司马光 (中国 ·北宋1019-1086)

第12部 《智慧书》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西班牙1601-1658) 第13部 《世范》 袁采 (中国·南宋?-1195)

第14部 《富兰克林自传》 本杰明唁兰克林(美国1706-1790) 第15部 《小窗幽记》 陈继儒 (中国·明代1558-1639) 第16部 《蒙田随笔》 蒙田 (法国1533-1592)

第17部 《菜根谭》 洪应明 (中国·明代生卒年不详) 第18部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 (中国清代1811-1872) 第19部 《人性的弱点》 戴尔·卡耐基(美国1888-1955)

第20部 《傅雷家书》傅雷 (中国1908-1966)

30部必读的名人传记经典

第1部 《忏悔录》

第2部 《贝多芬传》

第3部 《梵高传——对生活的渴求》 第4部 《巴尔扎克传》

第5部 《我生活的故事》

第6部 《约翰逊传》

第7部 《萨特传》

第8部 《我的爱,我的自由》

第9部 《居里夫人传》

第10部《罗素自传》

第11部《罗曼·罗兰传》

第12部《我妹妹与我》

第13部《甘地自传》

第14部《真爱让我如此幸福》

第15部《卡夫卡传》

第16部《牛犊顶橡树》

第17部《从文自传》

第18部《拿破仑传》

第19部 《富兰克林自传》

第20部 《萨尔瓦多·达利的秘密生活》 第21部 《荣格的生活与工作》 第22部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第23部 《苏东坡传》

第24部 《杰克·韦尔奇自传》 第25部 《巴赫传》

第26部 《华盛顿全传》

第27部 《我毕生的故事》

第28部 《房龙传》

第29部 《无尽的探索》

第30部 《卓别林自传》

20部必读的心理励志经典

第1部 《富兰克林》

第2部 《依靠自我》

第3部 《自己拯救自己》

第4部 《伟大的励志书》

第5部 《致加西亚的信》

第6部 《巴比伦富翁的秘密》 第7部 《思考致富》

第8部 《一生的计划》

第9部 《积极思考的力量》 第10部 《人人都能成功》

第11部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第12部 《与你在颠峰相会》 第13部 《人性的弱点》

第14部 《唤醒心中的巨人》 第15部 《攻心为上》

第16部 《谁动了我的奶酪》

第17部 《高效人生的12个关键点》 第18部 《平地而起》

第19部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第20部 《邮差弗雷德》

20部必读的谋略经典

第1部 《道德经》

第2部 《鬼谷子》

第3部 《管子》

第4部 《论语》

第5部 《孙子兵法》

第6部 《荀子》

第7部 《韩非子》 第8部 《战国策》 第9部 《人物志》 第10部 《贞观政要》 第11部 《反经》 第12部 《资治通鉴》 第13部 《三国演义》 第14部 《菜根谭》 第15部 《智囊》 第16部 《三十六计》 第17部 《曾国藩家书》 第18部 《厚黑学》 第19部 《君主论》 第20部 《战争论》

30部必读的科普经典

《几何原本》 《天体运行论》 《心血运动论》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自然史》

人生论txt篇二:人生必读的经典书籍

人生必读的经典书籍

30部必读的经济学经典

??第1部 《经济表》 弗朗斯瓦·魁奈(法国1694—1774) ??第2部 《国富论》 亚当·斯密(英国1723—1790)

??第3部 《人口原理》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英国1766—1834)

??第4部 《政治经济学概论》 让·巴蒂斯特·萨伊(法国1767—1832)

??第5部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大卫·李嘉图(英国1772—1823)

??第6部 《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西蒙·德·西斯蒙第(法国1773—1842)

??第7部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弗里德利希·李斯特(德国1789—1846)

??第8部 《政治经济学原理》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国1806—1873)

??第9部 《资本论》 卡尔·马克思(德国1818—1883)

??第10部 《政治经济学理论》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英国1835—1882)

??第11部 《国民经济学原理》 卡尔·门格尔(奥地利1840—1921)

??第12部 《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 里昂·瓦尔拉斯(法国1834—1910)

??第13部 《资本与利息》 欧根·冯·庞巴维克(奥地利185l一1914)

??第14部 《经济学原理》 阿弗里德·马歇尔(英国1842—1924)

??第15部 《利息与价格》 克努特·维克塞尔(瑞典1851—1926)

??第16部 《财富的分配》 约翰·贝茨·克拉克(美国1847—1938)

??第17部 《有闲阶级论》 托尔斯坦·本德·凡勃伦(美国1857—1929)

??第18部 《经济发展理论》 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奥地利1883—1950)

??第19部 《福利经济学》 阿瑟·赛西尔·庇古(英国1877—1959)

??第20部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琼·罗宾逊(英国 - 1 -

1903—1983)

??第21部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国1883—1946)

??第22部 《价值与资本》 约翰·理查德·希克斯(英国1904—1989)

??第23部 《通往奴役之路》 哈耶克(奥地利1899—1992)

??第24部 《经济学》 保罗·萨缪尔森(美国1915一)

??第25部 《丰裕社会》 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美国1908—)

??第26部 《经济成长的阶段》 沃尔特·罗斯托(美国1916—) ??第27部 《人力资本投资》 西奥多·威廉·舒尔茨(美国1902—1998)

??第28部 《资本上义与自由》 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国1912—)

??第29部 《经济学》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1943—) ??第30部 《经济学原理》 格里高利·曼昆(美国1958—) ?? 

??30部必读的投资学经典

??第1部 《聪明的投资者》 本杰明·格雷厄姆(美国1894—1976)

??第2部 《金融炼金术》 乔治·索罗斯(美国1930—) ??第3部 《漫步华尔街》 伯顿·马尔基尔(美国1933—) ??第4部 《克罗淡投资策略》 斯坦利·克罗(美国1928—) ??第5部 《艾略特波浪理论》 小罗伯特·R·普莱切特(美国1949—)

??第6部 《怎样选择成长股》 菲利普·A·费雪(美国1908—2004)

??第7部 《投资学精要》 兹维·博迪(美国1943—)

??第8部 《金融学》 罗伯特·C·莫顿(美国1944—) ??第9部 《投资艺术》 查尔斯·艾里斯(美国1941—)

??第10部 《华尔街45年》 威廉·戴尔伯特·江恩(美国1878—1955)

??第11部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 约翰·迈占(美国1912—1987)

??第12部 《笑傲股市》 威廉·欧奈尔(美国1933—)

??第13部 《期货市场技术分析》 约翰·墨菲(美国1934—) ??第14部 《资本市场的混沌与秩序》 埃德加·E·彼得斯(美国1952—)

- 2 -

??第15部 《华尔街股市投资经典》 詹姆斯·P·奥肖内西(美国1931—)

??第16部 《战胜华尔街》 彼得·林奇(美国1944—)

??第17部 《专业投机原理》 维克多·斯波朗迪(美国1952—) ??第18部 《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 沃伦·巴菲特(美国1930—)

??第19部 《交易冠军》 马丁·舒华兹(美国1945—)

??第20部 《股票作手回忆录》 爱德温·李费佛(美国1877—1940)

??第21部 《罗杰斯环球投资旅行》 吉姆·罗杰斯(美国1942—)

??第22部 《世纪炒股赢家》 罗伊·纽伯格(美国1903—1999) ??第23部 《一个投机者的告白》 安德烈·科斯托兰尼(德国1906—1999)

??第24部 《逆向思考的艺术》 汉弗菜·B·尼尔(美国1904—1978)

??第25部 《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 范·K·撒普(美国1945—)

??第26部 《泥鸽靶》 弗兰克·帕特诺伊(美国1967—)

??第27部 《贼巢》 詹姆斯·B·斯图尔特(美国1951—)

??第28部 《非理性繁荣》 罗伯特·希勒(美国1946—)

??第29部 《伟大的博弈》 约翰·斯蒂尔·戈登(美国1944—)

??第30部 《散户至上》 阿瑟·莱维特(美国1931—) ?? 

??30部必读的管理学经典

??第1部 《科学管理原理》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美国1856—1915)

??第2部 《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 马克思·韦伯(德国1864—1920)

??第3部 《经理人员的职能》 切斯特·巴纳德(美国1886—1961)

??第4部 《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亨利·法约尔(法国1841-1925) ??第5部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埃尔顿·梅奥(美国1880—1949)

??第6部 《企业中人的方面》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美国1906—1964)

- 3 -

??第7部 《个性与组织》 克里斯·阿吉里斯(美国1923—) ??第8部 《如何选样领导模式》 罗伯特·坦南鲍姆(美国1915—2003)

??第9部 《管理决策新科学》 赫伯特·西蒙(美国1916—2001)

??第10部 《伟大的组织者》 欧内斯特·戴尔(美国1914—) ??第11部 《管理的新模式》 伦西斯·利克特(美国1903—1981)

??第12部 《营销管理》 菲利普·科特勒(美国1931—)

??第13部 《让工作适合管理者》 弗雷德·菲德勒(美国1922—)

??第14部 《组织效能评价标准》 斯坦利·E·西肖尔(美国1915—1999)

??第15部 《再论如何激励员工》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美国1923—2000)

??第16部 《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 弗里蒙特·卡斯特(美国1924—)

??第17部 《经理工

人生论txt

作的性质》 亨利·明茨伯格(加拿大1939—)

??第18部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 彼得·杜拉克(美国1909—)

??第19部 《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 哈罗德·孔茨(美国1908—1984)

??第20部 《杰克·韦尔奇自传》 杰克·韦尔奇(美国1935—)

??第21部 《竞争战略》 迈克尔·波特(美国1947—) ??第22部 《Z理论》 威廉·大内(美国1943—)

??第23部 《转危为安》 爱德华兹·戴明(美国1900—1993) ??第24部 《总经理》 约翰·科特(美国1947—)

??第25部 《追求卓越》 托马斯·彼得斯(美国1942—)

??第26部 《领导者:成功谋略》 沃伦·本尼斯(美国1925—) ??第27部 《巨人学舞》 罗莎贝丝·摩丝·坎特(美国1943—)

??第28部 《第五项修炼》 彼得·圣吉(美国1947—) ??第29部 《企业再造》 迈克尔·汉默(美国1948—) ??第30部 《基业长青》 詹姆斯·柯林斯(美国1958—) ?? 

??20部必读的修身处世经典

- 4 -

??第1部 《道德经》 老子 (中国·先秦生卒年不详)

??第2部 《圣经》 基督教经典

??第3部 《论语》 孔子 (中国·春秋公元前55l-前479)

??第4部 《孟子》 孟子 (中国·战国约公元前372-前289)

??第5部 《沉思录》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古罗马121-180) ??第6部 《荀子》 荀子 (中国·战国约公元前330-前230)

??第7部 《庄子》 庄子 (中国·战国约公元前369-前286)

??第8部 《道德箴言录》 拉罗什福科(法国1613-1680)

??第9部 《颜氏家训》 颜之推 (中国·南北朝531-591)

??第10部 《人生论》 弗兰西斯·培根(英国1561-1626)

??第11部 《家范》司马光 (中国 ·北宋1019-1086)

??第12部 《智慧书》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西班牙1601-1658) ??第13部 《世范》 袁采 (中国·南宋?-1195)

??第14部 《富兰克林自传》 本杰明唁兰克林(美国1706-1790)

??第15部 《小窗幽记》 陈继儒 (中国·明代1558-1639)

??第16部 《蒙田随笔》 蒙田 (法国1533-1592)

??第17部 《菜根谭》 洪应明 (中国·明代生卒年不详)

??第18部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 (中国清代1811-1872)

??第19部 《人性的弱点》 戴尔·卡耐基(美国1888-1955)

??第20部 《傅雷家书》傅雷 (中国1908-1966)

?? 

??30部必读的名人传记经典

??第1部 《忏悔录》

??第2部 《贝多芬传》

??第3部 《梵高传——对生活的渴求》

??第4部 《巴尔扎克传》

??第5部 《我生活的故事》

??第6部 《约翰逊传》

??第7部 《萨特传》

??第8部 《我的爱,我的自由》

??第9部 《居里夫人传》

??第10部 《罗素自传》

??第11部 《罗曼·罗兰传》

??第12部 《我妹妹与我》

??第13部 《甘地自传》

??第14部 《真爱让我如此幸福》

??第15部 《卡夫卡传》

??第16部 《牛犊顶橡树》

- 5 -

人生论txt篇三:老子论人生和处世

第二章 人生和处世 ............................................................................................. 2

一、生命通说 ........................................................................................................... 2

1,生命真相的体证方式 ................................................................................. 2

2,生命本真 ..................................................................................................... 4

2.1 始源和终归阶段的宇宙和生命 .............................................................. 4

2.2 生命本真的特性 ...................................................................................... 6

2.3 简结 ........................................................................................................ 10

3,生命机体的诞生 ....................................................................................... 11

4,机体死亡与再生 ....................................................................................... 14

5,宇宙回返和生命复归 ............................................................................... 17

二、人类生命 ......................................................................................................... 18

1,人类生命 ................................................................................................... 18

1.1 “德”和身 ............................................................................................ 19

1.2 “德”及其嬗变异化 ............................................................................ 20

“德性”简说 ................................................................................................... 20

“德”的嬗变异化 ......................................................................................... 25

2,生死、本能 ............................................................................................... 28

三、人生论 ............................................................................................................. 31

1,人生意义、生存价值 ............................................................................... 31

1.1 概说 ........................................................................................................ 31

1.2 人生意义:自我呈现 ............................................................................ 34

1.3 生存价值:“德、身”康泰 .................................................................... 36

2,人性、个性 ............................................................................................... 42

3,学习、教育 ............................................................................................... 43

4,命运、果报 ............................................................................................... 45

四、处世论 ............................................................................................................. 49

1,“道、德”与道德 ..................................................................................... 49

2,处世态度和人生追求 ............................................................................... 49

3,个人修养和人际相处 ............................................................................... 52

3.1 知常、自觉 ............................................................................................ 54

3.2 养生之方 ................................................................................................ 56

3.3 修德之法 ................................................................................................ 57

3.3.1 心态和心境 ......................................................................................... 58

3.3.2 情感和欲望 ......................................................................................... 59

3.3.3 知识、言说、智慧 ............................................................................. 63

3.3.4 品德和行为 ......................................................................................... 67

3.4 相处之道 ................................................................................................ 69

第二章 人生和处世

本章所述内容,我们在本书第一篇(宇宙自然)、第二篇(生命炼养)、第三篇(心灵 德性 观念 认知 方法)、第九篇(老子与吠陀、奥义书、佛陀思想)等篇章多有详论,可参阅。在此章,我们将尽可能以简单朴实的语言,阐明老子人生处世思想。

老子人生处世的原则源出大道天德,即大道性理和“德”之本然,与世俗人生处世的见解主张、取向追求恰相反对,老子自己也说:“玄德(大道、天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可是,按照世俗路向行进,必然是冲突纷扰的崎岖之境。而按照“道、德”性理,则可走入康庄大道、民生康泰,此即老子所说的“然后乃至大顺”。至于为何如此,是我们此章分析阐述的主要内容,但其要领就在人心或者说德性。

尽管老子的人生处世原则出自大道天德,尽管能够走向富足和睦之境,但人们未必会采纳和奉行老子的思想见解。何况急功近利、迷执当下、自我成功、物欲横流等,正是现代社会普遍的心行原则,而老子的思想主张、方式方法对此并无帮助,甚至起到消解作用。所以,老子思想被人们忽视乃至鄙夷也是意料之中的。本书并不期待所有人都能认同、践行老子思想——那将是很久之后可能发生的事情——我们只是将老子思想的本意真相呈现给读者,并为愿意奉行的少数人提供坚实牢靠、真确无妄的信念和方法。

需要注意,五千文的绝大多数否定性表述,如“不、无”打头的表述,对普通人来说,并不全是指绝对的“不、无”,而是指尽可能做到“不、无”,是向着“不、无”趋近,是以“不、无”为根本原则、为终极指归。对有志于修炼证道、涅槃解脱者来说,大都是指绝对的“不、无”。具体需要一一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一、生命通说

生命究竟是什么?如何发生和演变?生命是一次性的过程,还是反复轮回流转?到底有没有灵魂?生命难道真是物质主义所说的,不过是特殊物质结构的特定功能?人类对生命真相的探寻,持续了数千年,答案千奇百怪。这些答案基本都是想象和推理,而老子以及佛陀关于宇宙和生命的阐述,却是基于亲身体证、直接洞观,故是确定无疑的真相、真谛。

1,生命真相的体证方式

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因为机缘巧合(参见本书“老子生平即思想渊源”)等缘故,在心灵处于“虚极静笃”的状态下,直接看见了宇宙万有的根源,即老子所称的“道”,“道”是所有实物的根源;也直接看见了生命的真相,

即老子所称的“德”,“德”是生命的本相,任何动物(有情生物)中均涵有“德”,是由“德”利用物质建构的有机体。当然也同时看见了其他东西,如老子自己保存的从古到今的历史记忆、如比电子还要细微的“一”,等等。

总体言之,老子所看到的实在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种可以称为“物质性实在”,包括“道、一、二、三”等纤细隐微的实在(这是老子在虚极静笃中直接看见的)、日月星辰等可见可感(这是普通人也能直接感知的)的实在。所有物质都是“道”生出的(准确讲,“道”仅仅生出了“一”),大道是物质的本源、本根。大道实际上是绵延伸展、柔弱纤细的立体蛛网样实在,振动不休、胀缩不止。另一种可以称为“非物质性实在”(也可以称作精神性、灵魂性、心灵性存在),老子称他们为“情”,也称作“德”(“情”滋生了“情欲名”之后的称呼)。宇宙中有无数的“情”或“德”,他们不是“道”生成的,而是与“道”同样永恒存在、永不消亡的东西。所有的有情生物(如地球生命中的动物和人),都是由各自独立的“情”或“德”吸纳物质建成的生命机体。

老子根据他的所观所见,洞彻了宇宙真相和生命真谛,也搞清了人际相处、社会治理、人文创制的有益原则和有效方式。他将这些东西形诸文字,这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五千多字的《道德经》。所谓“道”就是所有物质的终极根源,因其有引导、路径、方式等作用和意味,所以老子以“道”称之(宇宙本源的名称老子称为“大”,“道”是老子给“大”取的“字”,如孔子名丘字仲尼。古代取字是根据人物在后天的性征特点进行的)。所谓“德”就是所有生命的本相本真,因其能得于“道”(一则吸纳“道”的生成物组建机体;二则能取法、仿效大道而作为自身的原理法则;三则对生命机体具有呵护滋养作用),故老子称为“德”,“德”的本义就是得到、能得,也有恩泽、惠助之意。“道”生成、养育了所有物质存在,所有物质存在最终都要再变为(“复归”)“道”。“德”摄取“道”所生育的物质,予以排布组合,形成了生命机体,并隐涵在生命机体中调养卫护着机体,促动机体生长发育、行为活动。当机体衰老死亡,“德”就离弃了机体,重新再建新的机体,如此反复生灭、轮回流转。《道德经》就是讲述宇宙和生命的经典。

“虚”是空虚无有,“静”是安静不动,“虚极静笃”是指心灵处于极度静谧和空无之境,没有任何心灵活动、也没有任何心灵内容。也就是将各种杂念、心想全部清除,如同镜子毫无尘污、水面毫无扰动,此时深隐不显的真相就呈现出来。如果心灵有活动,那就无法呈现真相(犹如人在想某件事情时,其他事情就被搁置一边);如果心灵有内容,那就将真相遮盖(犹如人在全神贯注时,对其他事项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通常的“虚、静”,人们有时也会达到,但体证真相时需要“虚极”(最极致的虚无)、“静笃”(最深厚的安静),这就不是通常方式所能达到的了,需要一定的修心养神的过程。另外,在达到“虚极静笃”时也需要保持一段时间,不是瞬间达到又即刻消失,保持一段时间后,真相即可呈现

出来。

“虚极静笃”是任何正常个体都能实现的心灵状态。这就是说,任何正常个体,都能够体证宇宙真相、洞明生命真谛。

从老子体证到的内容分析,“道、象、一、二、三”等深隐存在层面,不是仪器所能直接间接观测的。而生命真相(即老子所称的“情、德”)是非实物性质的存在,这更不是仪器所能观测的。因此,宇宙真相、生命真谛必须通过心灵去观见、体知,心灵的“虚极静笃”,是唯一的观察真相、探明真谛的方法和途径。也就是说心灵自身才是最精密、最准确的观察“设备”、体验“装置”、感知“仪器”。

老子在“虚极静笃”中看到的内容比较多,具体参见本书老子炼养论一章,我们此章主要谈生命部分。

佛陀也体证了宇宙真相和生命真谛。佛经中,对宇宙本根(深隐不显的存在层面)几乎没有任何描述。后世创制的经文,虽有关于宇宙演化的描述,但可以确定是神话文学、虚构想象。佛经中对生命真谛的阐述,与老子等同但详略有别(又由于关注重点不同,因而有的内容老子有佛陀无,或佛陀有老子无,但佛陀比老子细致得多)。除了老子、佛陀之外,印度古老的吠陀经中的《无有歌》作者,也是直接体证真相的人,他对宇宙本根的描述与老子一致。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战国时期简牍《恒先》一文,其作者也是体证真相之士(但也可能是老子的学生),他对生命本相的描述,比老子还要清晰分明。

总之,老子、佛陀、《无有歌》作者、《恒先》作者,共同支持本书的这个论断,即:任何个体只要进至老子所说的“虚极静笃”、或者佛陀的深度禅定(第四禅境),都会亲证宇宙真相、明晓生命真谛,而且所证所明是一致无别的。因此,若要解开宇宙和生命之谜,不必借助于老子、佛陀,也不必纠缠于对经文的一些歧见岐解,亲身体证是最直接的途径。当然,没有老子、佛陀等先达,我们不可能知道这方式、方向。

实际上考察一些古老的宗教信仰,其最初的创制者,可能也是体证真相之人,只是由于真相难以讲明,更与日常经验事物相反迥异,所以他们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如神话传说、巫术信仰、神灵精怪等——将真相表达出来。但后人不明其间曲折,迷执于经文、传说,于是与真相日渐远离。

2,生命本真

2.1 始源和终归阶段的宇宙和生命

老子的宇宙是反复胀缩、永恒循环的生成消解过程。这样的过程可

以说不存在开端起源、结局归宿。但因为存在这样一种情景,即所有的实物——如大到日月星辰、中到生命机体、小到原子分子——全都消弭无踪,整个宇宙完全成为大道,成为绵绵不断、振动不止的纯粹“象网”(立体蛛网样存在),我们将此阶段称作宇宙万有的始源阶段(老子的用词是“始”,还有“母、先”等词)和归终阶段(老子的用词是“复”、“归”。也有一种可能,宇宙在超大尺度上是此区域扩张而彼区域收缩的过程,若此,老子所述则是某一超大尺度内的生灭过程。详见本书宇宙自然一篇的有关讨论)。

始源和终归阶段,从单纯物质性实在来说,宇宙仅是大道。此时没有任何稳定的纤细实物,比如电子、中微子那时都不存在,当然也不存在日月星辰等天体,整个宇宙仅仅是绵延伸展、高速振动的立体蛛网样态(大道实即“象”网。如老子所说“大象无形”)。由于高速振动,故呈现出隐约模糊、朦胧不清的样相。在高速振动中,极小区域内的大道(“象”网)会破裂开解,破裂开解的“象”段就是老子所称的“物”(仅指21章、14章的“物”)。这“物”极不稳定,很快就与象网再次联结粘合。所以始源和终归阶段的“物”是瞬间生灭的微细物质。

那么在始源和终归阶段,生命存在吗?生物存在吗?这需要澄清生命和生物这两个词的指称。在日常语词中,“生命”一词的语义比较含混,生物则清晰确定。

日常语言中,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现象(新陈代谢、自主活动、繁殖生育等)的有机物质系统。不过,通常所说的生物包含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菌、病毒等),而在老子这里,真正的生物只是动物(也包含某些微生物),因为老子的生物是由“德”(或者说“情”。“情”和“德”的关系见下文“机体死亡与再生”一节)吸纳外物组建的生命机体。机体内有无“德”存在,机体是否由“德”创建,是区分的关键。佛教有一个词即“有情众生”,很适合于老子的生物,所以本书将生物分为两大类:有情生物和无情生物。有情生物由“德”创建,机体内涵有“德”,如各类动物和人。无情生物是“德”在生命创始阶段,尝试建构机体时的半成品、孑遗物,如植物、病毒等。

日常语言中,生命有时与生物是同义词,有时指生物具有的特殊现象。也就是说日常语言中,生命都是与有机体关联着的,人们都不认为有单独存在的生命。在宗教信仰中,单独存在的生命就是所谓的灵魂、精神、魂魄、鬼、神之类(关于鬼魂、灵魂与老子之“德”的关系,见下文“机体死亡与再生”一节)。

从日常语言中生命和生物的意指来看,始源阶段和终归阶段不存在生命、生物。这是因为,始源和终归阶段不存在任何稳定的物质粒子,根本无法形成生命机体,既然没有生物,那也就不存在生命了。

可是老子不是说“道”中有“情”存在吗?(21章“其中有情”,各传世本均

相关热词搜索:人生 txt 陈二狗的妖孽人生2txt 重生之妖孽人生txt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