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诗我感悟到

发布时间:2017-01-25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品诗我感悟到篇一:解诗人品诗心 诗歌赏析角度的另类切入--读《人生若只如初见》有感

解诗人品诗心 诗歌赏析角度的另类切入

----读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见—古典诗词的美丽与哀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作者----安意如。一直以为女儿买回的是一本什么青春或网络小说。所以,这本书尽管在女儿的书堆里放了近两年,也没有引起自己多大的兴趣。这个暑假,偶然的一天,捧起这本书,看到了书名下一个小小的副标题—“古典诗词的美丽与哀愁”。于是便开始阅读起来。因为诗词一直是自己的最爱。而“诗词的美丽与哀愁”更是吸引了自己的眼球。

浏览目录,全是那些我们熟悉的诗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顾“名”思“义”,这是一本赏析爱情诗的专辑。 “爱情”是人类恒古不变的主题,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更是诗歌不可或缺的描摹题材。

一般关于诗歌赏析的文章,都是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写作手法,意象的组合等方面加以分析、解读,尤其以对写作手法和意象表达的剖析为主。但是初读安意如的这本书,你却发现作者好像不是在进行诗歌赏析,而是在穿越时空讲故事,在写自己在某个时刻的某种情绪,写与某首诗歌情绪相关的另一些跨越时空的人物。

如“人生若只如初见”,这本是纳兰容若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但是,作者却从汉成帝妃班婕妤入汉宫,从班婕妤的“新制

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作合欢扇,团员似明月” (----《团扇歌》),讲到王昌龄的“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白露殿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长信秋词五首》),讲到周星星版的《鹿鼎记》,讲到杨贵妃与唐明皇的黄昏恋,讲到白居易的《长恨歌》,讲到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其中再掺杂许多与史相关或是作者自己编撰的恋爱故事:“那是君王爱恋正浓的时候……可是,有一天,她来了,她带着她的妹妹合德来了,飞燕入汉宫,是她寂寞的开始……所有的怜爱都随着那身轻如燕的舞女入宫,戛然而止。”再加上作者时不时的揣测与自语,如“只是班婕妤闭目时,会不会想起当年初入汉宫的景象,想起那日他坐在高高的黄金辇上,伸出手来,微笑如水的模样……”“李隆基是沉溺了,他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了,那又怎样?……一个男人爱着一个女人时……他爱以江山换一笑,奈何?”……表面上看,作者没有一句是对于纳兰容若《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的写作分析,似乎不像是诗词的赏析。但恰好是作者打破常规的解读方式,使我们记住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美丽情怀,记住了因班婕妤的《团扇歌》而起的“何事秋风悲画扇”,因杨贵妃李隆基爱情故事而起的“骊山语罢清宵半”,还有“雨霖铃”“薄幸郎”“比翼连枝”等典故在《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里的化用,让我们分享阅读了一系列美丽与忧伤的爱情故事,从而更流畅地记忆与诵读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识得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爱情里尽管是疼痛,尽管感伤,尽管是死亡的那种“你情我愿”的温存和“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决绝。

从此,《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已经化入我们的内心,诗人的“写作技巧、意象组合、或者用典如神”都被我们在诗歌阅读时抛到了一旁。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拘泥于某些固定的程式和规矩,让自己的行动、思想和情感蜷缩于世俗的框架内。我们只想到别人的眼睛而忘却了自己的心灵。

一个八零后的小女子,安意如,一个似乎不太起眼的名字,打破了我们欣赏和思维的常规。

总结起来,这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赏析角度突破常规(如前所述)。2、赏析内容系列化。(整本书选择的内容,都是与爱情有关的诗歌:或美好的,或忧伤的,或相聚的,或离别的。)3、诗歌时间跨度大。(从先秦《诗经》,到汉代《古诗十九首》,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清代曹雪芹《红楼梦》里的《红豆曲》。)

在书里,我们看到爱情从远古一路走来,缠绵悱恻至今。它让我们重温了一系列我们熟悉的名字: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牧、白居易、李商隐、元稹、柳永、苏轼、秦观、薛涛、李清照、辛弃疾……让我们记住了许多与爱情有关的美丽语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枝上

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使我们又多了一些对于爱情的理性思考与美丽憧憬。

正如九曲在这本书的后记里写的那样,“安意如的诗歌赏析方法定然会让一些学问家不以为然”。但是,安意如的这本“赏析”也是 “读诗的参考书”,是一种“沉吟”,是“用心去读,用心去感应”“感应诗歌,感应诗人,感应诗心”。“诗人都是真性情的人”,“安意如是和古今诗人心灵相通的人”,“她透过诗文体味诗的境界,掌握诗人的典故,了解诗人的生活,然后从小处着手,以小说家的想象力和诗人的敏锐,写出了这些既有严谨的史实,也有精辟的论述,还有圆通的故事的美丽诗话,让时代久远的汉字再现、还原了诗情、诗境、诗事、诗史,历历在目,玲珑精致。”

后记:

女儿说安意如的作品涉嫌抄袭。而自己对于新生代作者的了解知之甚少。于是百度“安意如”,发现《人生若只如初见》这本书的确有涉嫌抄袭的事实。

虽然,我们痛恨抄袭这种行为,但是,不论这本书的作者是安意如,还是石继航,抑或是邓小军,我们只要透过这本书看到一个欣赏诗词时摈弃传统欣赏的另类角度,使我们在欣赏和阅读古典诗词时与诗人同喜同悲,同痴同怨,同嗔同怒,同娇同憨,品诗情,感诗心,

那么,我们的阅读也就有了实际的价值。

品诗我感悟到篇二:如何品读诗歌

如何品读诗歌

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艺术奇葩。它是一种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韵味,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它除了形式上具有特定的要求外,还必然表现出艺术思维和艺术语言创造性的特征。首先,诗人要将生活丰富的内涵与作 ,有品浓缩的外延相统一,以高度的概括力,“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诗歌对语言的简洁,准确,传神方面要求苛刻。贾岛“两句三年得,一 吟双泪流”就是典型例子。另外,一首佳作无论在思想或艺术上都是高品味的,都是非常美是个的,它在思维和语言上的创造性,往往简单中蕴含复杂,拙朴中蕴含机巧,浅显中隐匿深邃,产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艺术效果。 面对前人留给我们的这一道色香味具全的营养大餐,我们如何更好地品出它的美味呢?我们可从四个方面去品读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的意象,诗歌的意境,诗歌的趣味。

一、诗歌的语言

相对于其它文体来说,诗歌的语言更为简洁精练。如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全景扫描,气势磅礴,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个苍茫壮丽的冰雪世界。如辛弃疾《破阵子》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短短两句,却渲染了浓郁的战斗气氛,诗人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跃然纸上。如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数银花合,星桥铁锁开”10个字,写出了长安城元宵夜灯火的繁盛。树上挂满了彩灯,看上去如同火数,灯火辉

品诗我感悟到篇三:3谪仙李白——品诗悟人生

3谪仙李白——品诗悟人生

署名1120110236徐 丽

【摘 要】:李白一生是洒脱浪漫的一生,也是无奈悲情的一生。他的诗歌充满激情,这与他少年的意气风发、青年的狂热自负、中年的傲岸不屈、暮年的抑郁愤懑的狂放不羁的自由精神和情感世界密不可分。有了这样的境遇,李白豪放,却不快乐;李白潇洒,却处处显露悲情。李白虽然悲伤,却不沉沦;借酒浇愁,却并不醉生梦死。单纯的李白一生都是一个梦想主义者,他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但他总是失败。这注定李白诗孤独的,他的一生都会是一个悲剧,但也正是这悲剧的人生,成就了李白诗坛的一段传奇。

【关键词】:豪放;飘逸;诗;李白;酒;悲情;人生

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仙”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难以逾越的。他自称“谪仙”,具有不平凡的经历,有着复杂的思想。李白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抒情诗。他擅长表达胸中炽热的情感,突出表现自我的傲岸豪迈的性格,表现自己的悲伤和愤怒、希望和失望。他的叙事诗,也都带有感情色彩。明朗自然地语言,比

【】较自由的诗体产生出“惊风雨”、“泣鬼神”1的艺术魅力。“功成身退”的思想支配他的一

生。“诗酒相随”的生活陪伴他的一世。他的一生是洒脱浪漫的一生,也是无奈悲情的一生。

一、豪迈奔放的浪漫特质

李白诗歌最具有鲜明的风格特点是:是喷发式的,他感情的表达往往是一泻千里、喷涌而出的,表达的豪迈中隐隐有一种苦闷和哀愁。他的胸中有豪迈奔放如火焰般的激情,这种激情无处宣泄,只好在他的诗里自由挥洒,于是成就了他浪漫奔放的诗风。

二、狂放不羁的自由精神

李白的诗让人联想到自由的激情,他的诗处处有激情。他向往雄壮有力的事物和广阔天地,他想冲破羁绊,远离世俗,神游天地。然而他的人生不如意。在诗中他的自由自在的人生追求展露无疑,他心无羁绊。也许他不甘心走放情山水这条路,李白才华横溢,素有远大抱负,而朝政昏暗,使他一生不得志,他只(转载于:wwW.zHaoQt.NEt 蒲 公 英 文 摘:品诗我感悟到)能把这种失志寄托在诗里,他的诗就是他的自由精神的充分展现。

三、豪放不快乐 潇洒露悲情

李白极具才华,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却得不到重用。可以说,他是失望的,他是愤慨的。他只能在诗中得到释放,得到解脱。他想喝醉,然而酒只能给他带来更深的苦闷、更大的失落;只能是对生活的更彻底的失望。所以他只是在醉酒之下狂歌且舞。尽管我们都能看到了李白的潇洒飘逸、狂放不羁,可他的背影是落寞的,步伐是孤单的。他从不掩饰自己,那悲怆,那人生的失意只能到诗中、酒中去释放,去解脱。

李白的一生其实就是一幕悲剧人生,只不过他悲伤,但不沉沦;借酒浇愁,却不醉生梦

死。总之,李白的一生洒脱、浪漫,他的诗歌吧自己的傲岸豪迈的自我性格表达的淋漓尽致,但悲伤愤怒、希望和失望却是他人生的主旋律,所以他的一生是悲情人生,他不快乐。

【参考文献】:

﹝1﹞赵解放.中国文学史新编(中)[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1(1)

﹝2﹞周勋初.李白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Z],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1)

﹝3﹞李长之,李白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4﹞周圣伟,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

﹝5﹞罗宗强,陈洪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吴功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简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78

相关热词搜索:感悟 我的人生感悟诗 繁星中的一首诗加感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