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人生

发布时间:2017-01-25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和谐人生篇一:和谐人生很幸福

和谐就有力量,和谐创造美丽。现在都在说和谐,不管强调和谐的意图是什么,只是觉得生活中,有和谐,就很美好。

中国人做事、为人历来追求和为贵,仁为本。什么是和为贵,仁为本呢?这里的和就是中和,中庸之道。而仁从字面上就可以窥其一二:仁字是由两个人组成的,是指发生在人和人之间的道德标准,如果只有一个人,是不需要和谐的。一个仁字,就给我们指出了和谐的根本。

和谐是什么?和谐就是相处之道,和谐就是让别人和自己都快乐,和谐就是让别人和自己都成功。三顾茅庐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当时诸葛亮在隆中高卧,刘备在徐庶的介绍下,对诸葛亮充满了景仰,于是决定亲自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他一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了诸葛亮,这就是有名的三顾茅庐的典故。史载,刘备得到了诸葛亮之后,曾兴奋地对关羽和张飞说道:我如今得到了诸葛亮,正如同鱼儿得到了水一样。这就是鱼水之欢的最早来历。可以想象,鱼水之欢这四个字,在最初的时候只是用来表述两个合作者的心理状态,刘备在感受到了诸葛亮的才智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受到了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正是这种人格的力量让刘备从此对诸葛亮信任有加,甚至身死之后,还在白帝城托孤,将蜀国托付给诸葛亮照料打理,而诸葛亮终未负刘备之所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六出祁山,身死军中,两人于是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时代最为理想的一对君臣。

后代人再运用鱼水之欢的时候,总离不了一个相偕甚欢的进一步描述,这表明了人与人合作的最理想境界正是和谐,正是如鱼游水般的那种不可言述的合作快感。对于这种合作最高境界中的鱼水之欢,禅宗也有一个非常巧妙的诠释:大海之中,一条鱼问另一条鱼:什么叫水?另一条鱼回答:水就在你我的身边。第一条鱼非常吃惊:水就在我们身边?那我怎么没有感觉到?另一条鱼回答它:正是因为你没有感觉,才是水存在的最高境界,如果水刻意地想让你知道它的存在,那么你的烦恼就来了。这就是和谐的真谛,以一种自然的方式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让身处其中的人都感受到轻松和快乐,而不是刻意强调自己的存在,这样才能带动别人愿意为你的目标而努力。

网络上看到,某君写文发出感叹,最近骑电瓶车往返来回上下班的路上,感受到许多闷坐公车时所不能感知的体会。路口红灯,得耐心等呀,这时候就体会到和谐与不和谐了。你看,那抢时间紧蹬几步穿越红灯来争取所谓的宝贵时间的人,在社会分工中都扮演着什么角色呢?等你开车等候时,你还会抢夺这无益的几秒吗?性格决定命运,这话一点不假,谁愿意和急急火火地没有耐心的人相处呢?

所以,生活中要有耐性,别着急,该等候时要等候。前方路很长,不差几秒钟。早间新闻说哪里又发生了交通肇事逃逸了,更加为蛮横开车的人感到苦楚。唉,活在世上的意义,他们能感知吗?他们不懂和谐,太无知了。

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即内心里崇高的道德和头顶上灿烂

的星空。人之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有精神价值的追求,讲求和谐,有着真善美的心灵。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柏拉图把人的心灵划分为三个部分,即理智、意志和情感,而真善美便是与这三个部分相对应的精神价值。人类所追求的一切美好的境界,几乎都可以归结到真善美这三个词所代表的那些值得我们追求的精神价值。但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和谐。和谐社会创造和谐人生,和谐人生的过程是自我和谐的过程。一个人的价值和成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体现在做人、做事上,而做人、做事的行为方式、行为过程体现在思想境界上。思想境界充实人生,造就人生。

人要有精神,要有情趣,要有志向,要有所寄托。生命需要寄托,生活需要寄托,心灵需要寄托,感情需要寄托。寄托,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人的一生因找寻寄托而充满希望,因有所寄托而勇敢和执着,因失去寄托而无聊和浮躁。寄托,是对事业的追求,对快乐的追求,对理想的追求,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把精力寄托在事业和正当爱好上,有意地充实生活内容,开辟生活领域,这样的人生才是快乐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才是和谐的人生。

《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真我,就是本色之我。真我,就是淡然超脱之我。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经过岁月的打磨、风雨的侵蚀后,一切不再繁芜和轻狂,心态不再浮躁和冲动。此时的人生,不管你硕果累累,还是收获甚微,心里已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怨天,不尤人,心安理得,笑对天下。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讲求和谐,要心和人和,是指人心归向,上下团结,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心和是人和的前提,人和是心和的结果。要实现和谐的目标,必须具备:要有善良之心。一个对社会、对世界充满善良心的人,就会常做善事,乐于助人,关爱别人,你也会从中获得快乐,且心里坦荡安适。要有平静之心。要正确地对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讲奉献,轻名利,少欲望,这样必然忧愁少,容易心平气畅。要有平和之心。常言道和为贵,常对别人宽厚忍让,就能消除隔阂,搞好团结,和睦相处。要有乐观之心。人生如同一条长长的河,有高潮亦有低潮,有失望也有希望,无论在何时看看那欢笑的浪花,就会有无限的勇气去前行。用乐观积极的态度看待问题,就会感到社会越来越美好。要有远见之心。一切往前看,从远处想。往前看,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从远处想,就能想着美好的未来,干劲倍增。一切忧愁烦恼都会忘到脑后,抛到九霄云外。要有平常之心。不为环境的变化而喜忧,不为工作或生活的顺逆而激动或焦躁,不追求莫名其妙的虚幻不实的状态。平常对人,平常对事,平常对待一切,平常对待一切的不平常。要有平淡之心。人生的点点滴滴,都始于平淡,终于平淡,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平淡,生活本身就是平淡。

和谐人生,就是要淡然看待荣辱得失,淡然面对花开花落,遵循客观规律,加强内心修养。为人做事不要过也不要不及,自然而不牵强,临危不惧而又居安思危,胜不骄而败不馁,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自重而不炫耀,自信而不傲慢,自强而不失谦逊。这么做了,你就是一个真善美的人,你就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极为和谐的人。

和谐人生篇二:我所理解的和谐人生

我所理解的和谐人生——快乐人生

交响乐,无论是高亢激昂的歌颂, 还是平缓悠扬的抒情,都离不开演奏者相互配合,和谐的演奏。人生就应该如一曲交响乐一样美好。“和谐”就是快乐人生的关键词。

人应该为自己活着,但又不能只考虑自己,最好是能够站在一个既考虑自己,又关心他人,同时也充分认识当前情景的角度上,对问题做出反应。这里体现的就是自己,他人,环境条件三者的和谐。

我们常常忘不掉过去(对过去的人或事抱怨、愤怒、自责??),也恐惧未来。过去、现在、未来三者的和谐关系应该是:欣赏和接纳过去,(包括以积极心态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又恰当地规划未来,当然重点还是“活在当下”,无条件地接纳当下,享受当下,专心做好当下的事。

社会进步带来了许多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那是否过去的东西都必须抛弃呢?这就涉及一个传统与现代融会、和谐的问题。只有把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的社会,才是一个真正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和谐常常与平衡有关。比如有人马马虎虎,有的人是完美主义,只有那些能在马马虎虎和完美主义之间找到平衡点的人,才能够生活得更快乐。

让和谐成为习惯,让快乐成为习惯。

(1)把握事业、健康、家庭三者的平衡和谐。

我们需要勤奋努力的工作,因为事业是我们立足社会的基石,但金钱或权利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健康是幸福生活的载体,没有健康这个“1”,其它的“0”都没有用;家庭是我们体验快乐或不快乐的主要场所,是“港湾”,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使她真正变得温馨。

事业、健康、家庭三者都很重要,所以都要兼顾,要平衡,但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变化的,不同情况下应有所侧重,比如刚参加工作的人与快退休的人,侧重点就不一样。

会工作;也要会生活。

(2)与亲人、朋友、同事和谐相处。

和谐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以爱情为基础的亲密关系,也许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拥有的最大财富,也是我们获得幸福感的最

大源泉。如何去珍惜她,并维系和改善这种关系,值得我们毕生去思考和学习。

尊重和关爱是个人品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也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因素,爱也是治疗一切的良药,能战胜一切消极情感,使平凡的生活充满情趣和更有意义。

要尊重和关爱他人,也要尊重和关爱自己,善待自己。

对他人的缺点和他人对自己的伤害,要有包容和宽容的态度。 要学会欣赏(尤其是亲人),努力去寻找,承认并分享彼此的积极成份,发现并欣赏他们的长处和优点。

要懂得感恩,不仅发自内心,也要常常用语言表达我们的欣赏、赞扬和感激之情(如:谢谢,辛苦了,今天的菜做得真好??)。

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离不开良好的沟通方式,沟通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听”和学会“说”,一是善于倾听,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了解对方,要心平气和听,而不是带着情绪去听,要完整的听而不是有选择的听,不要老想着辩解或反击,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谈话,一句话,要听进去。二是尽量在不抱怨、不责备、平和、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三是在任何时候,尽量先作自我批评。

教师与学生,上级与下级,长辈与晚辈也应是彼此尊重、互相学习的关系,晚辈要尊重、孝敬长辈,长辈也要体谅晚辈。

(3)保持内心的平静祥和,追求心灵的和谐

不论顺境还是逆境,不论地位高低,财富多少,始终保持一份积极心态,一份喜悦心态,一份淡定,从容的平和心态,这是心灵修炼的最高境界。

尽力去完成应该做的事,但不必太看重结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结果顺其自然,平和泰然地接受生活中的种种不完美。

不必等到登上山顶才去观景,沿途也有许多美丽风光。要学会享受我们奋斗的过程,享受生命的整个过程,这样我们天天都有好心情。

活在当下,学会“享受已拥有的东西”,珍惜身边的一切。 “不仅要学会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更要学会喜欢自己找到的东西”。

“有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有肚量去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有智慧去区别两者的不同。”

(4)崇尚自然,感悟“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天就是自然,“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顺应自然规律:我们生活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中,我们的一切活动,如饮食、起居、工作、健身等等都有必须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在健身治病方面,可多用一些“自然疗法”,如食疗、进补,情绪疗法、中草药、按摩、针灸、太极、气功等等。

欣赏大自然:多和大自然紧密接触,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欣赏日出日落,欣赏鲜花、绿草、树木??,使自己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愉悦我们的心态。

感恩大自然:大自然给了我们的生命,给了我们阳光、水、食物??我们应感恩大自然赐与我们的一切。

(5)与时俱进,不断学习,追求个人与社会进步的和谐一致。 以包容的心态看待社会。到处存在着差异,千姿百态、千奇百怪,世界丑陋源于此,世界美好也源于此,就看你从哪个角度观察。

以乐观的心态看待社会。社会有太多的阴暗面和不尽如意之处,但不管是国家还是整个世界,都在发展,都在进步,这是主流,想想二三十年前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当我们真切感到内心与社会发展和谐一致的时候,会大大加深我们愉悦和幸福的感觉,这也是“分享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社会在变化,我们的观念,行为习惯也应有所变化,这就需要不断学习。任何人,无论年轻还是年老,都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除了与事业有关的学习,其它关于人生的方方面面,如生活观念生活情趣(最好有一两个业余爱好),家庭关系,子女教育,防病健身等等,都要注意学习。.

所有学习,都围绕一个目的:如何让人生更和谐,更快乐。 “如果可能,我们应该走在时代的前面,如果做不到,我们跟随时代一起前进,但千万不要落在时代的后面,被时代所抛弃”。

和谐人生后记

(一)提法

这几年常从媒体听到看到“和谐世界”“和谐社会”的提法。对于人生,则有快乐人生,幸福人生等等,但少有“和谐人生”的提法。如果说,快乐,幸福反映了人生的目标,“和谐”则侧重描述了人生的一种状态,而且有了这种状态,离快乐也就不远了,或者换句话说有“和谐”才有快乐,看来这样描述还是有道理的。

从和谐的角度去诠释人生的真谛,这就是“和谐人生”。

(二)三驾马车

事业、家庭、健康是人生的“三驾马车”。

有人说,成功难,不成功更难,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人们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追求事业上的成功,但若因此忽略了爱情、亲情和友情(有人称为这是人生的三大支柱),忽略了自己的心理和身体的健康,就不能称为完整的成功的人生。

有人说:家庭是沙漠中的绿洲,是人生航行中宁静而温馨的港湾,也有人说,家庭是人生的驿站,是夫妻双方和家庭所有成员的心理诊所。漫漫人生路,没有比家更温暖的去处了。

无论对于青年人或是老年人,健康都不仅仅是我们个人自己的事,也是我们对家庭,对社会的一份责任。

当然很多人们问题不是出在“忽略”;而是出在“经营不善”。人们往往是凭感觉、凭习惯或者凭自以为正确的方式在维系自己的婚姻和家庭。事实上,婚姻家庭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要像经营事业一样去经营自己的婚姻和家庭,要在整个过程中,伴随着学习与思考,伴随着不断的改变、调整和与时俱进。

(三)夫妻、家庭和谐之道

爱是和谐幸福大道的铺路石,是一切幸福的门槛,但要学会爱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都希望从伴侣、从家庭中得到更多的爱更多的温暖,可更多时候,我们就像投资一样,希望以最少的付出,得到最大的收益。这样做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要得到必须先付出,而且是少计较,多付出,从言语、行动、到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时机,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关爱和尊重。要经常想想,我还能为对方做点什么?我还能为家庭做点什么?

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也是一种能力。每个人都有上帝赋予他的独到的地方,爱和喜欢,也是发掘别人长处的过程(我们往往对身边人的优点感觉迟钝,视而不见)。有了这种发现、发掘,才能从心底产生出爱和欣赏。我们还应该把欣赏和赞扬大声说出来。

要做一个别人喜欢的人,首先要做一个喜欢别人的人。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正反两面,而且何为正,何为反也不是绝对的(尤其是在性格、习惯、爱好等方面)。着先要尊重差异,“和而不同”,在差异中寻求和谐,这种和谐是有差别的统一。其次,对他的缺点甚至伤害,要有包容、宽容的态度,有达观、敦厚的心怀,接纳他人的不完美,努力做到多一点包容,少一点挑

剔;多一分理智,少一点苛求。宽容他人,其实释放的是自己的忧虑,不仅是善待他人,也是善待自己的表现。

化解矛盾,维系爱情或亲情,还要学习采用正确的沟通方式,学会相互倾述和表达。沟通要选择合适的时机、环境,营造一个好的氛围,心平气和地进行,要就事论事,不以偏概全,多换位思考,尽量不要彼此指责,避免说过头话,上纲上线。沟通的目的是促进相互了解和协调,化解误会和矛盾,而不是争输赢。沟通才能理解,理解才能包容,也不要期望一次沟通就解决所有问题。夫妻、亲人之间要经常多沟通、多交流、多谈心。

有人说家庭中只能讲“情”,不能讲“理”,这句话也不全对。有许多小事,可以互相妥协、互相谦让、谅解,非原则问题不要太计较,有时笑笑闹闹或一句幽默的话语就能化解矛盾。但有的事,比如涉及尊重、体谅、孝敬、责任等,还要讲“理”,无法包容的地方,也要给对方一个底线。“理”不仅要讲,有时还需讲清楚讲透彻。但家庭中讲“理”,要特别注意方式,策略和艺术性。另外讲“理”不能离开“情”,要尽量在“情”的氛围下去讲“理”。

婚姻家庭如同企业,都需要经营。经营企业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而经营婚姻家庭的目的是幸福最大化,摩擦最小化,是追求双赢或多赢。

要理解“经营”的含义。首先要注重学习,要有“空杯”的心态,承认自己对人生,对社会认识不够,许多正确的观念和方法也了解甚少(实际上谁也没有系统学过)。要特别留心书、报、网上的有关论述,也要虚心考虑别人的建议,学习别人好的做法,更要自己多领悟、多思考。其次要付诸行动,增强“改变”的意识。环境社会、自身状况在不断变化,我们的思维、行动需要不断的调整,适应和改变,每天改变一点点。“不要试图改变对方什么”这句话也太绝对,比较恰当的说法是以“共同成长”为目标(成长必然伴随改变)。当然是首先应着眼于自己的改变,然后才是以自己的改变影响带动对方的改变。

只有理解了婚姻、家庭,才能享受婚姻家庭。

只有理解了人生,才能享受人生。

(四)心理健康与和谐人生

心理健康是和谐人生的重要前提。没有心理健康就没有事业、家庭、健康的平衡和谐;没有心理健康就不会有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更不会有人内心的和谐。

人生的很多乐趣,都可以沿心理健康这条路找到。

心理学帮助我们领悟自我认识上的局限。我们经过爱和包容,

和谐人生篇三:和谐人生的基础

和谐人生的基础

一、爱心与美德

爱心是一种充满人情味的社会温情,是对他人的同情、关注和给予,是人的德性、良知和教养的体现。有爱心,就会与人为善,才能营造和谐。美德,是仁行、善举的心灵基石,犹如宝石。

二、礼貌与志节

礼貌反映一个人的教养和文明程度。孟子曰:“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实践可知,礼貌可以温馨社会,净化社会风气,是创建和谐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志节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力量。“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志节可以让人在危难之时显示出坚贞的本色,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同时,志节也是一个民族傲立于世界的精神支柱。

三、诚信和宽容

俗话说:“一两重的真诚,等于一吨重的聪明。” 孟子曰:“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诚信是待人接物的起码准则。信用的坠地,犹如打碎的镜子,永远不能再重圆。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宽容以美德为基础,是获得别人的尊敬和爱戴的前提,但宽容不能丧失原则,演变成姑息纵容。

四、理想与自信

高尔基说:“理想,能给天下不幸者带来欢乐。”理想是人生的航标。但是,对理想的追求,应与社会需要同步,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实现理想要有自信心。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事业成功、竞争取胜的必要条件。只有正视现实,采取对策,不屈不挠,与智慧相结合,才能战胜困难,一步一步地前进!

五、多思与求知

俗语道:“读书易,思考难,二者缺一,如走马观花在闲玩。”多思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多思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才可以使人感悟人生、洞察社会。多思意味着求知。求知是现代社会参与竞争,创新、成事、成才、发展的需要。求知要善于分析、总结、思索,举一反三,才能悟出精髓。多思与勤学相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探索与创造

探索是对新生事物的不断追求,要以科学的武器为指导,要有“吃螃蟹”的勇气和精神。创造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陶(转载于:wwW.zHaoQt.NEt 蒲 公 英 文 摘:和谐人生)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有不断的创造发展,社会才能不断的前进。”

七、实践与奉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科学知识指导实践,真抓实干,总结经验,才可以充实理论,发展理论,推动社会前进。

奉献是一个人对社会的职责,一个人对社会没有奉献,社会对他也不会有过多的给予。奉献必须从平凡的小事做起,一个没有奉献精神的人,永远做不出伟大的事业。

八、正义与真理

正义代表着科学、理性和良知,是社会公正的体现。正义可以除暴安良,稳定社会。

实践可知,对真理的认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真理的力量是最有力的力量,真理的捍卫需要有大无畏的精神,真理不惧怕邪恶,不怕孤立,也不怕批评。

九、改革与民主

鲁迅说:“人固然应该生存,但为的是进化;也不妨受苦,但为的是解除将来的一切痛苦;更应该战斗,但为的是改革。”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举措,改革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需全民族的同心同德。

民主不仅意味着要求思考的权利,还要求承担思考的责任。只有民主,才能体现真正的社会公正。民犹水也,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

相关热词搜索:和谐 人生 人保和谐人生 和谐人生招行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