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生孟非

发布时间:2017-01-27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艺术人生孟非篇一:说出你的精彩

渴望交流是人类的天性,谈话是人类最普遍、最迅捷的交流方式。当今时代,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越来越少,谈话开始成为一种情感释放的方式,倾听也同时成为人们的一种情感需求,电视谈话类节目因此而诞生。电视谈话类节目是指主持人与访谈对象就预先设定的话题在演播现场进行讨论, 并开放现场热线接受场外观众的电话参与的节目。、

电视谈话类节目起源于西方广播谈话节目,作为一种公众性电视节目已经存在了五十多年, 在国外通常被称为“脱口秀”,是当今很多电视节目中的主要节目样式。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出现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发展势头很猛,出现了一大批谈话类的相关节目,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精品节目,比如:《艺术人生》、《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等一系列的谈话类节目。随着谈话类节目的发展,近十多年来各电视台所办的谈话节目越来越多,但从总体上来看还处于非成熟期,各电视台还没有摆脱相互模仿的局面。此次,就以《艺术人生》为例,浅析谈话类节目之间的模仿与借鉴。

一、《艺术人生》综述

《艺术人生》是中央电视台在2000年底推出的一档谈话类节目,每期邀请一位文艺界的明星。与主持人、现场观 众一起回忆过去的艺术、过去的生活,讨论人生与世界。该节目的宗旨是: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

2000年12月22日晚9点,《艺术人生》第一次亮相,收视率就位居中央电视台第三套节目的第二位。用该节目的制片人王峥的话说,“《艺术人生》没有成长期,它从一开播就直接进入了成熟期。”《艺术人生》开播至今已经快十年的时间。在这近十年的时间内,童安格、蔡琴、彭丽媛、关牧村、刘欢、陈凯歌、谢晋、蒋雯丽、潘虹、秦怡等等400多位文艺界明星走进了演播室,收视率一直名列央视综艺频道前茅。

《艺术人生》以其独特的视角、真诚的情感交流、淋漓尽致的细节描写、跌宕起伏的叙事结构,将自身与一些媚俗的明星娱乐性节目区分开来,因此自2000年底开办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收视率。从本质上说,电视艺术其实是一种叙事艺术,《艺术人生》节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独特的叙事视角设计和叙事要素的巧妙组合。

二、谈话类节目综述

近年来,随着谈话类节目的兴起,各个地方台也纷纷推出谈话类节目,相比之下,这些谈话类节目更加具有娱乐性、气氛更为轻松。比如安徽卫视的《非常静距离》,这档谈话类节目以“拉近距离,静品人生,静看明星”为宗旨。再看CCTV—2推出的一档脱口秀节目《咏乐汇》,是以主持人李咏邀请朋友做客吃饭为形式的一场闲谈,这位嘉宾既可能是一位经济商业领域的风云人物,可能是科技界的大腕,也可能是文化体育界的名人,还可能是电影明星,总之,这是一场与成功人士畅谈经营人生智慧的访秀,在谈话间,这些成功人士的心路历程和想要传达给代价的思想,缓缓进入观众的大脑中,比起那些强硬的思想灌输,这无疑是一个新颖又具有特色的方式。但是这些节目都共同的逃不过一个娱乐性,跳不出一个搞笑的风格。就连之前一贯以严谨、严肃著称的《艺术人生》也进行了改版。

三、《艺术人生》改版

2012年12月15日,《艺术人生》改版后的新节目正式开录,首度邀请三位地方卫视

主持人孟非、何炅、谢娜当嘉宾,除把《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的浓缩舞台搬到现场,现场还配合“孟非亮灯相亲”、“谢娜变魔术”等综艺效果。

新的《艺术人生》的摄影棚,舞台焕然一新,除了喜庆的红灯笼背景外,舞台也由一个变成两个,更大更华丽。

《艺术人生》的改版将其之前的严谨的风格,融入娱乐元素。凤凰传奇高歌《最炫民族风》;麻花剧组小品重现。央视王牌节目《艺术人生》改版之后,推出新一季宣传片,一对一煽情的聊天形式被彻底颠覆。演播厅被划分为演出区和访谈区,明星嘉宾的故事将被搬上舞台情景再现。朱军也将收起感情泛滥一面,与嘉宾说学逗唱,当起“最会演戏的主持人”。

四、谈话类节目现状

当下大部分访谈类节目的收视率和口碑都在迅速下滑,此类节目经常出现“节目雷同,千人一面”的尴尬局面,其主要原因就是主持人的个性没有凸现出来。访谈类节目虽然各有不同的卖点,但访谈的基本思路差不多,一般都是邀请明星畅谈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目前,我国谈话类节目陷入央视拷贝国外、地方拷贝中央的怪圈。一些存活较久的如《实话实说》《鲁豫有约》等,长期的模式化运作使受众一眼就可猜透节目意图,对节目产生审美疲劳。

《实话实说》节目的一夜成名,使得诸多的谈话节目一拥而上,某些谈话节目没有经过很好的策划,便照搬别的谈话节目成熟的样式,克隆谈话节目,节目样式全是主持人,嘉宾,观众,连主持人说话的语气都要模仿。许多谈话节目主题不够深刻,节目中刻意搞笑,庸俗至极。这些节目没有创新能力,只能一味的放弃自我,追求庸俗。为了使节目有看点,谈话节目的制作者一味的往名人上凑,往热点上挤,导致一个嘉宾可能去好几个节目做客,谈一样的话题,说一样的内容,大多都是成长的经历,成名的经历,还有对角色的理解等等。 国内谈话节目虽然存在着模仿克隆的现象,总体上来说它们基本上还处于健康发展的状态。尤其像《实话实说》、《对话》等优秀的谈话节目大受欢迎,并被赋予了很高的期望值。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已经真正地在为人们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供自由的空间。在这里我们创造了可供老百姓表现个性的空间,我们追求的是谈话过程的真实和生动,不主张给人结论,而是隐藏我们的主观倾向,把判断权还给老百姓。这既符合电视纪实美学的要求,也是现代传播的理念

五、谈话类节目改进

对于此种境况,解决之策,首先应该是结合社会上百姓当前关心的热点话题去访谈,其次就是主持人应该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主持风格,不能模仿他人,应把眼界放的开阔一点,放眼各行各业和不同国家人士,用自己的个性风格去主持一档节目,只有这样才会吸引观众的目光,使节目永远处于不败之地。所以谈话类节目应当注意首先,谈话类评论节目与其它节目不一样,主持人和嘉宾在一起谈话,要做到表达的时候不能太晦涩深奥,又不能过于浅显;谈话的语气不能太随便,又不能情绪不高。谈话中见解要独特,观点要新颖。在谈话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观众,但不能把观众当成傻子,也不要用教育观众的口气,努力用更平和、更具亲和力、更生活化的方式做评论。其次,要使谈话具有辩论色彩和对抗性,对同一问题、同一现象和同一事件要有不同的观点,最后有两个以上的嘉宾,谈出不同的观点,但又不能像“大专辩论会”那样。评论员谈话要少而精,逐渐深入,层层递进,以理服人,生动感人。谈话的时候不能偏离主题,不能偏离导向。最后,要考虑到谈话嘉宾的权威性,如谈话人的经历、谈话人的身份与谈话内容的贴近性等,又比如,他是旁观者还是参与者?是道听途说还是一个亲历者?谈话的目的不是为了显示主持人和嘉宾的才华,更多的是通过深刻的新闻分析,为观众提供看问题的视角。

谈话类节目作为中外电视荧屏上一种重要的节目形式,它给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谈话类节目的兴起归根结蒂还是由于人们社会心理的转变,受众主体意识的增强。人们除了保持对名人、明星的关注和兴趣外,更加关注自身的生存状态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表现为对普通人生活和命运的关注,观众更喜爱在荧屏前看到普通人的故事,希望能够说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艺术人生孟非篇二:和你一起看过

淡淡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似乎都有一些不相信一切从此,进入孟非的世界,在隆冬的鞭炮声中开始阅读这样的故事,喧嚣中我似乎也平和了些许。不曾想过电视上妙趣横生熠熠生辉的人物的自序竟是如此自谦而朴实的,或许这才是大家,应该说这就是大家,尤其是在我合上书本,回味的时刻。

重庆,即便我的童年并不在那里,也隐约可见那里的美好,美好之外的我忘记了这是一位主持人的自传,没有故事性的精彩,没有趣味性的调侃,也没有波动起伏的情节,只是有关于家乡,有关于回忆的叙述,甚至连讲述都算不上,有的只是叙述。即便是没有过多诙谐的语言,可是看书的过程中不自觉会微笑着,如说是今天心情好,莫不如说是今天看了书,心情很好。每段回忆都以每个地方来讲述,一个城市一段过往,看过走过,苦过累过,拼过闯过,让人会觉得没有有经历过这些就不会成功,或者说,只有经历过这些才会成功,也许和成功什么的也无关,不要想得太功利,经历过才是完整的人生。

关于《非诚勿扰》,关于这个让孟(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摘:艺术人生孟非)非家喻户晓的《非诚勿扰》,他借胡紫薇的文章来转述,这其中最让我心动的,是那一句:“好在,还有孟非。”比起一位普通的读者而言,身为一个正在学这个专业的来说,似乎可以不恰当的用“怦然心动”来说,尽管我只是一个初学者,连入门可能都还没算上,但我知道这是驾驭,孟非驾驭《非诚勿扰》,就像东北猪肉搭配酸菜,那样融合那样恰当,虽然我的比喻可能不那么恰当。一档娱乐综艺性质的节目,主题和思路是灵魂和精髓,可是之后经过主持人恰到好处的转换,才能呈现出来,这个节目才会成功。在这里,在《非诚勿扰》里,还好孟非在。联想着,我想到了的《快乐大本营》,记得老师说过《快乐大本营》的成功之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主持人——快乐家族的主持团队,主持人和他的节目总的来说不会固定的,每个主持人可以主持很多个节目,就像孟非,就像何炅;每个节目也可以换很多主持人,就像《我爱记歌词》,就像《中国达人秀》,的确这可以说是主持人不同类型风格的驾驭能力掌控与转换,可是如果当你提到一个节目的形式是:朱军的《艺术人生》,董卿的《欢乐中国行》,或者是快乐家族的《快乐大本营》,那说明什么,是他们之间的完美融合的整体,是他们之间相辅相成的互补,还是相映生辉的搭配,总之,孟非和孟非的《非诚勿扰》就是。

艺术人生孟非篇三:栏目策划要素谈-完整版

绪论

中国的电视事业正走在专业化建设的道路上,以栏目为中心地位的发展战略被业内广泛认可。而要想获得栏目的创新化、个性化且拥有长久的生命力,就必须经过系统详尽的策划过程。策划对于一档栏目的成功与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策划的核心内容是出谋划策,是一种寻求创新和发展的高智能运作。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实现预期的目标,从电视媒介本体环境出发,不断构思各种可能的方案,从而对这些方案进行综合的分析比较、评价选优、修正完善并付诸实施。

1 电视栏目策划的内涵

1.1 定义

电视栏目策划,是对电视栏目的生存与发展进行规划设计的行为,包括对它的生存环境、资源的分析,包括对其宗旨、目标、对象、定位、战略、策略、方式方以及人力、财力、物力的配置,未来开发的渠道与潜力,效益、效果的评估观测等的判断与确定。

电视栏目策划是栏目制作部门准备或进行栏目运作的首要环节。如何做好栏目策划,是电视台和专业制作部门在栏目改版和新栏目推出前面临的主要课题。栏目策划方案的优劣,对今后栏目的运作起着根本的影响。随着电视领域竞争的日益激烈,一个栏目是否能稳住受众、一个栏目是否能抓住人心,事先的策划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电视栏目策划是伴随着电视事业产生发展的。

电视栏目策划是一种丰富、复杂、综合性的劳动和活动。策划的核心内容是出谋划策,是一种寻求创新和发展的高智能运作。电视栏目策划通过对媒介信息的大量掌握,推测栏目发展大趋势,分析电视媒体的生存环境,有针对性的对某种电视行为在宗旨、目标、对象、定位、战略、策略、方式、方法、以及人力、财力、物力的配置,未来开发的渠道与潜力,效益、效果的评估观测等进行科学的判断、周密的设计,这样的策划显然为电视媒体的整体运行与具体行为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持。

1.2 分类

电视栏目策划分为宏观、中观、微观策划等三个层次,分别对应着一般学理(理念)、具体对策(策略)、可操作性技艺(方式、方法),尤其是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下,更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因此,具体的电视栏目策划一定要根据对象的不同,结合电视栏目特定的生存背景,创作环境及各方面条件,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念、创意、思路、方法以及实施方案。

在策划类型上,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电视栏目策划类型也有所不同:

(1)按栏目的表现内容划分为:新闻类栏目策划、社教类栏目策划、文艺类栏目策划、体育类栏目策划、娱乐益智类栏目策划、生活服务类栏目策划。(2)按栏目的表现形式划分为:电视专题栏目策划、电视杂志栏目策划、电视访谈栏目策划。

2 电视栏目策划要素解析

2.1 人的要素

2.1.1 策划人

电视栏目策划人是一个栏目的总设计师,他描绘了栏目发展蓝图,设计了栏目操作框架,制定了栏目发展方向。电视栏目策划人应有两部分,一是跟栏目内容相关的专家;二是电视方面的专家,请他们为栏目播出周期、生存期限及产生的效应和内部运作机制进行策划设计。这两方面的专家构成栏目策划核心,它的职能和工作就是咨询、论证和提供思路。

曾经有人在提到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时说道:“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而你想不到做不到,你就当不了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而你也能想到、能做到,可以当记者,但不一定是好记者。唯有大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能想到、能做到,那么才能当个好记者。”1 这里说的是记者的素质,也是电视栏目策划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及发现力。首先,发现是需要眼光的,这种类似于观察家的具有穿透力的眼光又与一个人开阔的胸襟、丰富的学识修养紧密相关。对电视栏目策划人来说,极强的发现力是一个栏目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其次,从事电视工作的人不能没有创新意识,策划人更应如此。第一,一个策划者,要有创新意识,不具有创新能力,就不能做电视栏目;一个栏目没有创新之处,就不能成功;一个电视台,没有创新举措,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因此,创新应当被视作策划的核心。栏目的创新体现在不同的层面。从栏目的设置,到栏目的内容形式的确定,到具体采访、编辑,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构思。第二,在策划方面,创新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栏目有了新意,才能吸引观众,才能提高收视率。电视栏目策划人要学会不断创新,并且在对创新的追求中,立足于自身的现实情况,利用自身现有的资源。

策划人不可能每次都能遇到十全十美的项目,策划人的责任是及早发现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如果问题是有可能在实施过程中得到解决,那么这个问1 郑保章主编.《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M].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

题就是构成此项目的风险因素,策划人应当计算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概率,拿出尽可能完善的应付对策。如果问题是不可能解决的,就可以认为这个问题是此项目的致命缺陷,策划人应力劝决策人放弃此项目。

如《天天向上》,节目的策划团队在当下娱乐节目内容同质化严重的现状下另辟蹊径,借着奥运会的东风推出了一档以礼仪公德为主题的娱乐脱口秀节目,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礼仪为节目定位,将社会主流价值观融入到娱乐节目之中,将电视媒体的娱乐功能和社会功能相结合,提升了节目的内涵意义。同时,在以脱口秀为主导形态的基础上,融合了多种节目形式的表现元素:嘉宾访谈、才艺展示、即兴短剧、主持人参与、观众互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表现“文化礼仪”和“青春励志”的节目主题,将娱乐的内涵由“娱人”扩大到了“育人” 。

2.1.2 主持人

长期以来,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工作似乎只是在镜头前和演播室里,尽管主持人也会在播出前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但真正从节目策划阶段参与进来的主持人还是很少。主持人既是栏目的代言人,也是表达者,因此,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工作不仅仅只是局限在出镜的片刻,而应该包括对节目整个创作过程的参与,以及拥有语言表达的主动权和现场调度的控制权。只有这样,主持人才能够更好、更快地熟悉节目内容,领会创作意图,从而在出镜的时候更自信、更生动,更好地展示个性和水平。对于节目策划团队来说,主持人参与节目策划,也可以使节目在一开始就更多地考虑到主持人的因素,从整体设计上使得主持人和节目达到高度的契合。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主持人处在节目与受众之间的“中介位置”,发挥着“桥梁纽带”的作用。主持人与节目的契合是一个节目成败的关键,也是一个主持人成败的关键。拥有一个非常适合节目特点的主持人可以使节目大获成功,如崔永元时期的《实话实说》,朱军与《艺术人生》,孟非与《南京零距离》。然而如果是一个不适合某个节目的主持人,尽管他或她依然优秀又有能力,仍然会让一个节目黯然失色甚至走向消亡。一位主持人能够有机会做一档适合自己的节目会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反之则会默默无闻甚至退出荧屏。如央视主持人李咏,在主持《幸运52》之前几乎不为观众所知,是《幸运52》成就了他。因此,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策划应该把握“契合”二字。这里其实有两层意思,一是根据已有节目来选择适合的主持人,二是根据主持人来选择适合的节目,或为某位主持人 “量身打造”某个节目。因此,一个栏目策划的成败与主持人的选择密不可分。

在考察一个节目是否与主持人相契合,首先主持人要在外型上与节目相契

合。主持人的外型气质与节目风格、特点的契合至关紧要,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了节目风格和特点的一部分。《南京零距离》中孟非的光头,《非常6+1》中李咏的发型与着装,崔永元永远不打领带的西服着装等等,都是外型气质与节目风格特点达到了高度契合。其次就是语言特点,主持人的语言特点和节目是否契合是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实话实说》正是由于崔永元机智幽默的语言而吸引了无数的观众,使得每期节目的话题变得 妙趣横生,《新闻1+1》则需要白岩松睿智犀利的语言风格。再次就是交际方式。一名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所惯用的交际方式也直接影响着主持人在节目中如何与嘉宾及现场观众的交流和沟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主持人的交际方式也是考察其是否与节目风格、特点相契合的重要方面。比如杨澜的经历使她养成了温文尔雅、亲切有礼的交际方式,在《杨澜访谈录》中,她与嘉宾的交流和沟通不温不火,恰到好处。《面对面》、《天天向上》、《艺术人生》的主持人也都是以自己独特的交际方式契合了节目的要求,并形成了节目的风格和特点。最后就是主持人的兴趣倾向与节目内容是否契合也是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要考虑的问题。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除了教育背景,对他(她)知识结构和文化底蕴影响最大的就是兴趣倾向,因为兴趣倾向往往贯穿一个人的一生。有的主持人对财经感兴趣,有的主持人对某项体育运动情有独钟,有的主持人对时事政治非常关心。如果一位主持人的兴趣倾向能与节目相契合,不仅可以使主持人更好地驾驭节目内容,而且主持人的工作热情也会更高,持久性也会更好。

2.1.3 参与嘉宾与观众

首先,嘉宾在电视栏目策划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嘉宾的选择直接决定栏目的形象,尤其是在谈话类栏目当中,嘉宾策划直接关系到整个节目的生存质量。下面以谈话类栏目为例,分析在策划过程中嘉宾这个要素的作用及其策划要点。

谈话类节目,尤其是直播类访谈节目,嘉宾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嘉宾是否邀请得当、发挥是否充分、嘉宾与主持人的配合是否默契,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节目的成效。嘉宾是节目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节目要以嘉宾的特性,作为谈话节目的品牌标签。挑选嘉宾,从节目流程看,一般是编导组承担的任务。目前谈话节目最受欢迎的嘉宾类型是专家和明星,从功能上讲,专家是深度的象征,明星是眼球的保障。

嘉宾的选择很多时候需要灵活“配对”。美国NBC享有盛誉的谈话类节目《今夜谈话》,其嘉宾选择颇有意味:每期选四五位嘉宾,一类很著名,另一类则完全没名气。这其中,有的是歌手,有的是喜剧演员,有的是平民,有的是大众文

化分析家。由他们一起来分析节目话题所涉及的社会、民族、文化、政治甚至性的问题,结果观点纷呈,引人入胜。

阳光卫视2009年6月15日首播的谈话节目《子夜》就是一档成功以嘉宾为标签的谈话类节目。《子夜》的嘉宾是亲身经历过历史曲折,又具备国际视野,能够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进行思考甚至反思的较为独立的知识分子。这种极具深度的嘉宾定位,落实到具体的嘉宾身上便成为标签,成为《子夜》的核心竞争力。据了解,吸引观众收看《子夜》的原因,就在于节目找到了合适的嘉宾,并且最大限度地使用了嘉宾,同时节目本身的定位也赋予了所邀嘉宾某种标签的特性。这类节目,正是为日后我国付费频道的普遍发展而打造的一种节目类型。

其次,在栏目策划过程中,除了嘉宾,还有一个最主要的角色就是现场观众。对于谈话节目来说,现场观众是一个活跃谈话节目气氛、丰富现场谈话层次的重要元素。目前,电视谈话节目很多都请观众到节目现场并参与到节目中去,这样体现出对人文的一种关怀。现场观众对于节目而言,他们是受传者,主持人在现场可以通过他们的表情、动作、手势等各种各样的姿态符号,及时地得到信息反馈。现场观众是电视谈话节目目标受众的代表,也是整体节目的重要组成环节,他们的参与改变了以往节目单一的传播模式,提高了节目的客观性、真实性,同时也提高电视机前广大观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有助于提高传播效果。

在谈话节目中,现场观众是受传者,也是真正的参与者,是舆论的来源。电视谈话节目极为注重“谈话场”的营造。好的谈话氛围的形成,一定是有一批对话题熟悉并乐于参与其中发表观点的现场观众。作为屏幕前观众的代言人,现场观众的舆论是不断推动着话题的前进。北京电视台《国际双行线》栏目的“谭盾来了”这期节目,在谭盾中途离场的情况下,节目仍然坚持录制,并最终成片播出,开创了电视谈话节目出现“意外冲突”的先河,反而引起很大的影响,原因就在于现场观众的积极发言成为弥补节目的重要支撑。从这一例子可以看出,选择观众也是电视谈话节目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2.2 物的要素——媒介资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与兴趣爱好日益多元化,对电视节目的要求也日益多元化。与之相应,电视栏目越来越彰显品牌化和特色化,如中央电视台十套(科学·教育频道)的《百家讲坛》、《探索·发现》等,中央电视台一套(综合频道)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

电视观众对节目的要求和品位越来越多样化,各媒体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

相关热词搜索:艺术人生 艺术人生王宏伟 艺术人生小说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