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感悟

发布时间:2017-01-29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基督教感悟篇一:基督信仰给予我的启示

基督信仰给予我的启示

人应该要有所信仰,有了信仰才会有所畏惧有所追求。我认为,每个人心里面都应该住着一位神,这位神就是这个人的信仰。我不是一位基督徒,但是我的外婆、大姨、舅舅以及表哥们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小时候去外婆家时就常常在星期天和他们一起去做礼拜,圣诞节的时候也像基督徒一样去教堂参加活动。但是,年少的我并不理解赞美诗的含义,也不理解他们的虔诚从何而来,参加这些活动仅仅是为了凑个热闹。而如今,对基督教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相对于宗教信仰来说,我更喜欢谈谈基督教给予我的一些人生启示。

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就是圣经约翰福音三章十六节所言:“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爱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这里讲到的神的爱是一种博爱,他不仅爱仁义之人而且也爱罪人。他不仅爱他的追随者,而且也爱哪些反对他、诋毁他的人。他爱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但是世界上的有罪之人又很多。神在公义与仁爱的天平之间摇摆不定着,但是,他最终选择了将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赐给我们,让他做我们人类的救主,亲身担当我们的罪。神的爱是牺牲的爱,是无私圣洁的爱。而相比较于我们现在很多人,他们打着爱的幌子却做着自己伤害自己爱的人的事。前段时间微博上很火的安徽少女毁容事件,陶汝坤得不到所以毁掉的心理正是对爱的扭曲表达。如果我们都能像神一样,对这个世界怀着一颗仁爱的心,对他人包容一些、体谅一些,真正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么我们离和谐社会也就不远了。

一个人在遇到困难时在遇到苦难时心里一定要有所信仰有所坚持才能够支撑着他走下去。在大卫做王之前,他有一段黑暗的日子。扫罗的小心眼和疑心重让大卫失去了平安吃够了苦头。一开始,大卫是灰心的,他觉得自己并没有得到神的眷顾,他痛苦地喊着:“耶和华阿,你忘记我要到几时呢?要到永远么?你掩面不顾我要到几时呢?我心里筹算,终日愁苦,要到几时呢?我的仇敌升高压制我,要到几时呢?”但是,当他明白正是自己的软弱让敌人有机可乘时,不再觉得神离开他好远时,他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和脸上的光彩,最终明白“我受苦是与我有益,为要使我学习你的律例”。其实,苦难对于人来说是每个人成长的必修课,人只有经历过苦难后才会有所体会有所成长。而对于挫折,能不能战胜它怎样战胜它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态度。就像信仰神一样,箴言3:5-6说:“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箴言16:3也说:“你所作的要交托耶和华,你所谋的就必成立。”我们所想之物所想之事都由我们的内心而来,如果我们将自己所想跟从我们的内心,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听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利用吸引力法则,始终保持着信

仰,每天给予自己鼓励和祈祷,那么最终是会战胜苦难的。正所谓,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以改变,结果也会不同的。

基督教义中要求教徒其效法神,学习神的圣洁、公义,学习神的谦卑、正直、信实,和温柔。神也要求教徒以神的公义、信实去和人来往,彰显神的爱和神的大能。撇去宗教的因素,我觉得基督教义给予世人的积极影响多于消极影响。这些要求,与其说是教义教规倒不如说是对常人的要求。圣洁、谦卑、正直??这些都是对优秀品格的描述,而神对于其追随者的要求也是要让其教徒成为一名拥有一颗赤子之心的人。达尔文的社会进化论让现今的社会人人充满了危机感,每个人都在忙碌奔波着,似乎只要他们一落后一点就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而每个人的疲于奔命以及残酷的社会分层和社会冷漠给予人们的空虚感和无奈却是有增无减的。如果说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神要求其教徒的那样,那社会上会不会多一些关怀、多一些正直、多一些爱呢?

我觉得,今天我们理解基督信仰不应该站在崇尚科学反对宗教的基础上,也不应该一味地觉得宗教就是一种迷信,应该抵制。我想,基督教教义还是有很多积极的东西,我们对其信仰应该建立在对心灵的抚慰以及对生活的思考上,应该将其融入到自身心灵的塑造中,去感悟去体会。

基督教感悟篇二:参观基督教感恩堂有感

参观基督教感恩堂有感

风和日丽的春天毕竟是出游最好的时间,4月22日,我们班在林季杉老师的带领下去了湖北省武汉市基督教感恩堂参观和学习。实际上,这也并不是我第一次去教堂了,但这一次经历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都说基督教是洋人的宗教,这话不假,在中国,基督教的信徒还是比较少的,而且多半还是老年人,在传播的广泛程度上远远比不上佛教这样的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宗教。从大的方面来说,中国人可能是太功利了,心中没有什么敬畏的东西,认为宗教这样的东西太过虚幻了,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具体来说,基督教的教义以及基督教的历史对于普通的的中国人来说太陌生了,这要让人接受和皈依太难了,就像我,我觉得我对基督教所知实在是很少,平时又没什么时间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所以总的来说我对基督教是持一种中立的态度。

去的时候正好是星期天,教徒们正在做礼拜,偌大的教堂里人还来得挺多,我选了一个比较靠后的位置。礼拜开始了,教徒们在牧师的带领下唱赞美诗,忏悔与祈祷,仪式比我想象中的要厂,到后面我都觉得有点烦闷,看着前后左右老人们精神抖擞的样子,我都觉得有点惭愧,只有好好坚持了。仪式的最后是一个应邀前来的外国的牧师演讲,牧师本来是一个知名大学的教授,为了专心传教放弃了教授的工作。第一眼看上去,牧师给人的感觉就是慈祥、善良,有着一颗平和的心,牧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名为“写在人生边上”的演讲,这让我感触良多。

牧师说,人生就像是一个沙漏,沙漏的上面部分是明天,下面是昨天,明天的沙只会越来越少,昨天的沙越来越多;人生在世,总不过是短短数十寒暑,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未来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少,变成已经消逝的过往,所以,珍惜每一个今天。的确,我们每一个人的结局都是一样的,总是摆脱不了死神的召唤,如何使每一天变得有意义才是最关键的。然而,怎么样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有价值,这也是一个难题,我想这应该取决每个人的人生追求。在我看来,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知和理想,没有理想人生就没有动力,浑浑噩噩、虚度光阴,有理想没有良知也是不行的,没有良知的人往往只追求自己的利益,为了一己私利而做出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事。我想,宗教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引导人们向善,就是要保留自己的良知,忏悔自己的错误。由此,我认为信不信仰宗教,在不在乎宗教的仪式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谦卑、平和、善良的心。很多人虽然口口声声强调自己是虔诚的教徒,勤奋的参加各种各样的仪式,但生活中却经常做着损人利己的事,这样的人其实是玷污了神圣的宗教;相反,一些人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只拥有着最少的社会资源,可能目不识丁,可能倍受歧视,他只要他们有一颗善良的心,抑或是简单的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他们仍然是是值得尊敬的。

光阴荏苒,转眼上大学已经三年了,回首过去的三年,我不免惭愧。自己真正花在学习和社会实践的时间真的是很少,更多的是沉溺于各种喧嚣的浮华之中,再看看自己以前订的目标和理想显得是多么的无力。都说如今的大学生普遍堕落,是社会环境影响着每一个大学生,我还是觉得真正左右自己的并不是外部环境,而是自己,只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就能排除外物的干扰,朝着自己的理想勇往直前。正如电影《阿甘正传》里的阿甘,阿甘的智商比我们普通人的要低,但他拥有一颗单纯而善良的心,对于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他就心无旁骛的去做,阿甘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真诚地、专心致志做着每一件事,最后,上天给了他最好的回报。过去的一切终成过往,对于我来说,未来的路还很长,未来的一切完全决定于自己现在的努力。从现在起,是时候重拾信心、刻苦努力,朝着自己的理想向前大步迈进了。

基督教感悟篇三:基督教论文 3000字 圣经读后感

《圣经》读后感

——吴开达 2008121850 08世界经济

马列主义的中国,讲究“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等经典的哲学思想。《圣经》或许在中国没有多少市场。不过凭借“世界销量第一”这一点,《圣经》就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马列主义相信无神论,个人认为人活着总会需要一种信仰,一种心灵的寄托,信仰是支持人类进步的动力。基督教倡导“做人就要看《圣经》,用《圣经》上的话语指导我们的行为。”有一定现实意义,例如《箴言书》教导我们,得智慧的人便为有福。因为智慧胜过银子,其利益强如精金,比珠宝贵,你一切所喜爱的,都不足与之比较。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懒惰的人,可以去观察蚂蚁,就能有所启发。蚂蚁没有元帅,没有长官,没有君主,尚且在夏天预备十五,在收割时聚敛粮食。懒惰的人,要睡到何时呢?也许将蚂蚁并不如人强大,可是如果用蚂蚁的勤奋与大多数人相比,那蚂蚁便是更强大,可见“勤能补拙”的古训并不只是中国的,而是世界公认的哲理。

《圣经》,卓越的先知所写,讲述上帝契约的“神经”,也是一本独特的“心书”。《圣经》由诗歌、短篇故事、小说、戏剧、小品文等作品组成的传纪体文学。同时,把口头传诵的神话、传说、感悟与现实创作紧密地联系一起,让神人合一。虽然作者众多,手法各异,从总体上来看,通篇洋溢着希伯来浓厚的古典文化韵味,使其流芳百世。《圣经》是神的话,在宇宙中独一的神,创造者,万能的主宰;只有圣经这一本书是启示人的。这本书清楚明确告诉我们,人是神照着他自己所创造的。其他宗教哲学的经典里,没有一本书把人的来源说得这样的清楚,这样的透彻;也没有任何一本其它的书,把人现在的光景和将来的归宿,讲得那样的清楚,那样的透彻。 《圣经》启示神圣的爱乃是神自己的属性,因为“神就是爱”。这神圣的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不合宜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因不义而欢乐,却与真理同欢乐;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败落”。这神圣的爱乃是对人类的爱,是爱仇敌的爱,爱罪人的爱。耶稣对他的门徒说:“但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你们就可以作你们诸天之上父的儿子;因为他叫他的日头上升,照恶人,也照好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你们若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税吏不也是这样行么?你们若单向你们的弟兄问安,有什么过人的长处?外邦人不也是这样行么?”

《圣经》是当今世界最为罕见的一部“大书”或“书中之书”,正因为圣经具有其独特的文学魅力,才能保持长盛不衰,影响着人类历史二千多年之久,是当今世界上译本最多、发行最广、影响力最深远的一本“奇书”。据统计至今已被译成1,800多种语文和方言的版本,读者达数以亿计之多。《圣经》,是西方文学辉煌的序曲,是希伯来文化不朽的丰碑,也是世界宗教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圣经》的每一个字眼,便是一个顿悟;每一个纽带,便是一个感叹;每一个异象,便是一个令人讶然的灯火阑珊处。如果人生当真只有一次顿悟的话,那么,《圣经》文学、文学《圣经》,就是值得我们去驻足、去顿悟的最圣洁的人生殿堂。《圣经》是亚伯拉罕诸教(包括基督新教、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等各宗教)的宗教经典,它是由旧约三十九卷和新约二十七卷等两部分组合而成。旧约是犹太教的经书,新约是耶稣基督以及其使徒的言行和故事的纪录。《圣经》成书以来不仅指导了基督徒的信仰和行为,同时也不断地对世界文化产生着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说来挺有意思,圣经最初是被书写在羊皮或小牛皮上的,或是被书写在芦苇制成的纸上,这种芦苇又叫纸草,由叙利亚的白泊港出口。希腊文“Byblos”中文译意为“书”字,此字即由此港口之名而来。英文的“纸”字(Paper)也源于希腊字“纸草”(Papyrus)。此外,有些经文则保存在瓦片、石碑、蜡板等上面。抄写的工具有芦苇、羽毛、金属笔等。墨水是由木炭、蜡和水制成的。考古学证明,旧约完成于耶稣诞生前数百年至千年,例如摩西五

基督教感悟

经(《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完成于公元前1400年左右,新约则完成于公元一世纪末,所以新、旧约的写作历时1500年左右。《圣经》所蕴涵的希伯来(古犹太)/基督教文化传统与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已经共同成为西方文学的两大根源。学术界探讨西方文明的渊源时,话题也总是离不开“二希文化”(Hebraism & Hellenism)传统。因此,《圣经》不仅是世界性的宗教文化典籍,也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古代文学经典。

《圣经》不愧是基督教的思想与灵魂的缩影。要了解西方文明,就不得不替心阅览、通读、精读《圣经》。

今天,全世界约有10亿以上的人把《圣经》当作他们的精神食粮。英国大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从世界历史来看,任何宗教,任何法治,都不能和基督教相提并论、等量齐观。因为只有圣经,才能使国家社会蒙受最大的福祉”。英国经验哲学泰斗陆克说过:“圣经一书,其广博深精,完善全备,实在无与伦比,殊足惊奇,因为我们从圣经中,可以得到至深至奥的知识,可以了悟至尊至宝的真理,可以领受至美至善的教训,这种教训,非同寻常道德的教条,而有无数圣徒的行为,作了有力的见证。”法国自由思想家卢梭说过:“圣经的庄严,令人崇敬,福音之纯洁,使余心折,读了圣经,则一切哲学的著作,便成为卑无高论,不堪比拟。圣经深入显出,因浅明的笔法,传至高的真理,其文章之精纯隽永,其训诲之令人诚服,其格言之发人深思,其论辩之富有机智,其导向之微妙得体,决非凡人之手笔所能臻此。”美国国父华盛顿说过:“民权的保障,乃在善良的政府,而善良的政府,必须建基于圣经上。”又说:“欲谋国家之长治,世界之久安,舍上帝与圣经外,将无法实现。”都是因为《圣经》有神圣的爱,这神圣之爱的具体表现乃是在他为全人类的罪舍命流血,所成功的救赎上。圣经约翰福音三章十六节说,“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入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远的生命。” 约翰壹书四章八至十节说,“神就是爱。神差他的独生子到世上来,使我们借着他得生并活着,在此神的爱就向我们显明了。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平息的祭物,在此就是爱了。” 罗马书五章七至十节说,“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唯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就在此将他自己的爱向我们显明了。? 因为我们作仇敌的时候,且借着神儿子的死得与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在他的生命里得救了。”新约圣经约翰福音六章六十三节,主耶稣说,“赐人生命的乃是灵,肉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圣经是主对我们所说的话,而这话就是灵,就是生命。所以,圣经的本质乃是灵和生命。神在圣经中说话的目的乃是借着他的话来赐给人灵,赐给人生命。 我们人有灵、魂、体三部分。外面的身体,接触物质界事物;里面的魂有心思、情感和意志;最里面有灵,乃是接触神和神话语的器官。 人读圣经要用眼睛看圣经的白纸黑字,还要用更新的心思,来领会里面的神圣思想和事实。

如前所述,圣经这本古老的书中虽然有自然科学,却不是一本科学的著作。圣经中有伦理、道德。并且,圣经中的伦理、道德是最高超的。但圣经不是一本教导人高超伦理、道德的书。因为人是堕落、有罪的,堕落有罪的人是无法活出高超伦理、道德的生活的。圣经中的确有历史,有全人类的历史,尤其是以色列人的历史。然而,圣经却不是一本一般历史的书。因此,圣经不是一本科学的书,不是一本伦理、道德的书,圣经也不是一本历史的书,圣经乃是一本真理的书,它启示神圣的真理和属灵的原则。圣经也是一本生命的书,它的目的乃是要分赐神那神圣永远的生命给受造的人。更是古代经典,应当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集中体现者和精神文明成果的重要负载者,不仅哺育了各民族文化的成长,也在跨民族的传播过程中对相关民族文化的成长发生过深远的影响。举凡文化发达的古老民族,诸如中国、印度、希腊和希伯来,都有着博大精深的古代经典,它们都是人类文明殿堂的深厚根基和牢固柱石。如果用形象化的语言论来描述研究经典的重大意义可以理解为:文化之树要枝叶繁茂,花果累累,离不开地下的老根。各种文化的经典,就是其老根的文字表现。当代文化之漂浮、平面、贫乏、浅薄等等倾向,也许与其远离了经典大有关系,这正如枝叶花果离开了老根,就会枯萎凋零一样。

国内学术界对圣经文学的研究似乎一度落后于西方将近半个世纪之久,八十年代以后,在朱维之等学界前辈的倡导下,圣经文学研究开始复兴并迅速发展。然而,国内20世纪80、90年代的圣经文学研究大多停留在一般翻译和评介的水平上,而少有高品质的研究论著,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种状况才有所改观。我国有着众多宗教信徒,古人有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圣经记载的是生命之道,也是一部真理与生命的写真。它使人们相信基督,认识真神,走进上帝,让人们的灵魂进入永生,圣经的积极意义需要我们解读、诠释、吸收,让真善美永远存于人世之间。因此,《圣经》是指点西方文学的精微玄奥,是提示先知作品的民生神性,是阐述人文精神的深层意识,是鼓励博爱文化的极致华章,是探索天人合一的绝妙范本。

阅读《圣经》,是心灵的弥撒,是灵魂的庇佑,是思想的洗礼,是人文的升华,也是对过去现在未来的贯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将圣经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促进社会和谐。

相关热词搜索:基督教 感悟 去基督教夏令营感悟 基督教教会历史感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