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人生感悟

发布时间:2017-02-02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季羡林人生感悟篇一:读《季羡林谈人生》有感

《季羡林谈人生》是季羡林先生谈人生问题的短文集,是他在望九之年发出的人生感悟,有幸拜读之。

耄耋之年,正是人生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世事沧桑,从这样一位智识老人口中道出的人生感悟,如陈年佳酿,沁人心脾。令人爱不释手的是,季羡林的人生观感悟,是以十分简洁、通俗的百姓语言娓娓道出的,通篇难以找到时下教科书式的人生哲学及教材中充斥着的概念和说教。

《季羡林谈人生》由数十篇千字随笔组成。以前看到谈到人生的文章,大都是主义一统,口号满篇;而季先生用非常朴实的话语谈论了人生绕不开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语言朴实无华,但从一个看惯了人生百态,明了了世间春秋的世纪老人笔下绘出,渐觉启迪之意非同寻常。

人生的真谛是什么?这是哲学永恒的话题。季先生强调,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学家们的专利,吾辈凡人也要扪心自问:你为什么活着?人无法选择生与死,但人不能总处在被动和糊涂之中,我们应有所作为。他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一句评价: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有所作为承担责任这类词如果从一个普通人口里蹦出,实有平庸教化之嫌,但联系季老的学识与人品,又不由得暗自认同。季老的文字初读平淡如水,索然寡味,并无多少新奇高深的教诲。掩卷深思:大智大慧者,自然返璞归真;世间之真理,又何需华丽的词藻来修饰?

书中讲述了许许多多的小故事,语言通俗易懂,但都包含着人生哲理。让人读后产生共鸣和钦佩之感。读完之后让思想得到洗礼与升华。譬如在《傻瓜》一文中,他写到:天下有没有傻瓜?有的,但却不是被别人称作傻瓜的人,而是认为别人是傻瓜的人,这样的人才是天下最大的傻瓜。他认为:不自作聪明,不把别人当傻瓜,从而自己也不是傻瓜。哪一个时代、哪一个社会,只要能做到这一步,全社会就都是聪明人,没有傻瓜,全社会也就会安定团结。在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季老提出: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节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越高。百分之百,所谓毫不利己,专为利人’的人绝无仅有。反之,为自己着想而不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坏。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二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诚实意对待,不充许弄虚作假。忍者,相互容忍也。

在个人心中思想和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上,季羡林的化解之法是,唯有消灭私心,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正是这种人生观,季羡林对人生具体境遇的态度,无论是对人生的不完满、世事炎凉,还是对爱情,老年等等的论述,都显得豁达、宽容、乐观和实用。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应该

认识和实现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个意义和价值基于平实的真理。季羡林的人生哲学也许不是无懈可击的,但却是平实而真挚,引人向善,切实可行的。

总之,季老的思想值得我们去思考与借鉴。季老的思想象一本厚厚的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幕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

季羡林人生感悟篇二: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人生,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永远也没有结论的研究课题。不仅平常百姓会对人生大发感慨,而且文人学者们似乎也特别偏爱谈人生感想。学术大师季羡林先生结合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以一位耄耋老人的丰富人生经历谈对人生的感悟,在这本书里,用朴实平淡的语言书写出他“不完美的人生”,在这本书中,读者的心灵也会因此而得到莫大的精神享受。

季羡林大师一生大起大落,但是他能够从容面对过去的一切、现在的荣誉和将来的生死。在我看来,大师本身就是一部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贫苦的幼年、日本殖民时期的生活、在清华求学以及教书并在德国留学的十年、文革时期进牛棚的绝望以及如今的荣耀,季老近九十年的人生路途,经历了不少挫折、坎坷和困境,然而也因此使得生命旅途大放异彩,体会到我们常人不能及的生命感悟。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就拿那些和季老一般大的老人们来说,尽管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但是他们的人生却很不一样。当下,我们年轻的一辈是社会的主力军,我们也对人生有着各种各样的思索,也希望自己能够活的有意义,也希望生命够精彩,也希望老来回顾人生时能不后悔,然而在融入社会后往往会出现迷茫,不知人生为何。这此书中,季老的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启示。季老说过:“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我没有季老那

样精彩的人生,但是却也有我自己的责任。在家庭中,我是一个儿子,更是一个丈夫,不仅要对父母尽孝道,也要做好小家庭中的顶梁柱。在工作中,我是一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更是人民的服务者,既要做好领导交代的工作和任务,做好领导的左右手,也要做好对群众的服务工作。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年代,成功的机遇很多,然而抓住的人却很少,更因为我们对于成功的理解有所偏颇,有人认为成功等于金钱,有人说成功等于名气,而我认为成功就是有所收获,超越现在的自己。只又静下心来,脚踏实地,用敏捷的思维来勤于思考,用坚强的毅力来勤于进步,常有所得,常有所获,长此以往,我的人生便会有意义,生命自然精彩。

季羡林人生感悟篇三:读《季羡林谈人生》有感

读《季羡林谈人生》有感

孩童,会因为浅读了一个奇妙的童话而幻想世界;老人,会因为浅读了一封亲人的书信而倍感温暖;你,会因为浅读了一篇睿智的哲理小品而心生感悟;我,会因为浅读了一本学者的感悟书籍而思绪翻腾。

为什么说是浅读?因为这样一位几乎可以说是跨越了两个世纪的国学大师,又拥有了90余年的生活感悟,凭我一位十几岁的中学生是不可能完全读懂的,至多也只能读懂一二。但就是在读懂这一二后,我发现自己对人生就已经有了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的看法。

大部分人是通过别人来表达自己的各种见解、看法,而季羡林则完全是

季羡林人生感悟

提笔用文字表达。这位国学大师无论走到哪儿都忘不了写作,写作已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一点,单看他每篇文章后的落款便了然。他可以将一篇文章写得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就像是在叙述一件事那么简单,仔细品读,却发现其中暗藏着许多的哲理,简单却又不失“风度”。但在文学方面有颇深造诣的他还在谦虚自己的文笔不好。一个成功者是永远不懂得满足的,这不是贪婪,只是不想安于现状的表现、想要更努力的表现。

就我看来,人生就是一场游戏,有输有赢,但重要的那个点绝对不能放在结果上,过程才是最快乐的,最能使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是好的,结果它坏不到哪里去;过程是不好的,结果它好不到哪里去。对于我们来说,体验了过程,就是抓住了结果。

在为人处事方面,季羡林给了我们很多启发,譬如:糊涂一点潇洒一点。季老将“糊涂”与“潇洒”分为真假两类,他认为“真糊涂不难得,真糊涂是愉快的,是幸福的;假糊涂才真难得,假糊涂是痛苦,是灾难。”季老在被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的情况下,还能嬉皮笑脸大说其笑话,这就是真糊涂,极不难得,却极为愉快。

想必每个成功人士都有自己的座右铭,季老用的时间最长的座右铭是老老实实的、朴朴素素的四句陶诗:

纵观大浪中,

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

无复独多虑。

对于实现这个座右铭,季老采用的是顺其自然,随遇则安的方法,这位国学大师认为这是唯一正确的态度。

论礼貌,一个无礼之人定不会夺得大家的喜爱,它是衡量一个人最基本的标准。“没有礼貌是目中无人的一种表现,是自私自利的一种表现。”这是季老评判的。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当你面带友善走向镜子时,你会发现,镜子中的那个人也正满怀善意地向你微笑;当你以粗暴的态度面对它时,你会发现,镜子中的那人也正向你挥舞拳头。人生在世,请拥有一颗友爱之心,保留一份友善之情吧!

读完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便是季老说的人身在世必须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社会不停在变,想要处理好这三个关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贝多芬、托尔斯泰、米开朗琪罗用了一生的时间都没有能处理好这三个关系。在书的《做人与处事》这一章中,国学大师季羡林给我们完完整整地解析了这三种关系。能将这三种关系分析得这么透彻的一定是一位成功的生活者。从他身上,你学到的绝不会是漂浮在表面上的东西,而是真正发人深省,能让人受用一辈子的心灵的感悟。

司马迁曾经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季老一定是属于前者,他用他90余年的生活感悟,诠释了这世间最复杂的一个名词——人生。

相关热词搜索:人生感悟 季羡林 季羡林自传人生感悟 季羡林谈人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