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村民需求,发展农村成人教育

发布时间:2019-08-05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要提高农民教育的实效性,我们首先要分析村民的生产需求,努力提高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其次是调查村民的精神生活需求,推动农村新文化建设。
  
  关键词:村民需求;农村;成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9-0023-0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着重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没有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谈不上真正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需要全面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这就有必要使他们在生产、生活、休闲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
  
  一、分析村民的生产需求,努力提高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下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化解三农问题的关键。在土地资源紧张、人均耕地较低的情况下,要发展农村经济,就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如果村民科技知识浅薄,缺乏远见,就会严重制约科技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推动力,导致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十分低效,不仅浪费农业科技研究方面的经费、人力资源,也会阻碍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所以提高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实现农村的转变、推进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也就说,要和村民的生产需求紧密结合,为村民提供生产所需的科技知识和技术指导。《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强调:“农村成人教育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组织农民学习先进的实用的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技术。”
  20世纪90年代初,余姚市河姆渡镇一些农村尝试着引植茭白。由于缺乏技术和营销经验,茭白的产量低,上市时间短,品种不上档次,而且仅限在本地销售,村民急需技术上的支持和指导。1995年,河姆渡镇成人学校经过广泛调查,了解了村民茭白种植上的知识渴求,决定在全镇实施茭白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项目。该校首先协助镇政府建立了茭白研究中心,在镇、村两级分别建立了茭白技术协会和培训学校,并聘请农业部门干部和有丰富经验的农民担任教师,定期为农民授课。经过一年时间的培训,全镇90%农民的茭白栽培技术都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农民种植茭白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增强。同时,该校还通过培训销售技能、注重技术创新、实施无公害工程等方式,使茭白产品销往全国十余个大中城市,并出口到日本,成为华东市场“信得过”的产品。
  为了使村民能学到实用的技术,宁波各县市通过建立村民学校,在调查访问的基础上,在学校开设有针对性的讲座,为村民的农业生产和加工提供技术指导,或者在村民当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如慈溪市掌起成校在镇农业园区建立农民培训示范基地,建起了8个塑料钢棚及培训教室,新引进大樱桃等8只果树新品种,试种成功后逐步进行规模推广;周巷成校开设农技“一线通”,对打电话咨询的农民有求必应,联络农技专家进行现场指导,架起了成校与农户之间的“连心桥”。
  在当前很多地方农业发展还相当迟缓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加强村民农业科学技术教育,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率,才能使农业生产和加工的单位时间数量和总体质量获得实质性提高,才能使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二、调查村民的精神生活需求,推动农村新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很多地方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村民的精神生活,导致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一些恶俗陋习又沉渣泛起,严重影响了村民生活的整体质量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如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相互攀比,铺张浪费;赌博成了村民生产之余最大的乐趣,甚至一些地方地下六合彩活动猖獗,严重影响到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孝道严重缺失,“儿媳娶进房,爹娘踢出墙”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当前新农村建设向纵深阶段发展的时候,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和当事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密切相关。所以,满足村民的精神生活需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农村文化市场,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面临的重任。如果忽视这一点,不管新农村的房子建设得多豪华,道路修得多整齐,硬件配套设施多齐全,那新农村建设无疑都是败笔。如果我们能让每个村民都自觉加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并在之中享受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思想上的愉悦,那他们就无暇顾及旧式陋习,这些陋习也自然会在不知不觉中自我消亡。
  建设农村精神文明,重在致力于提高村民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养,使之明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在了解村民精神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为之规划丰富多彩的、符合地方特色的、村民所需的农村文化,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使之精神生活始终行进在健康、富足的道路上。
  2006年3月,浙江省群艺馆组织县市区、乡镇群众文化系统206名调研干部深入全省11个市134个行政村实地调查,全面了解村民文化需求的内容、形式。宁波市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在综合分析全大市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区域间的文化异同的基础上,决定在农村新文化建设中贯穿“享受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基本理念,着手打造村落(社区)文化宫。截至2007年底,全市已建成村落(社区)文化宫898个,约占全市行政村(社区)总数的33%,总建筑面积38.5万平方米。村落(社区)文化宫极大地吸引了广大农民群众,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一个享受各类文化娱乐生活并施展文体才能的舞台,出现了“妻子打腰鼓,丈夫做家务”、“爷孙登台唱戏”等生动场面。许多村民认为,村里办了文化宫,农民不仅享受到了城里人的文化生活,而且体质增强了,心情开朗了,同时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社会风气也好转了。
  从宁波农村文化建设经验可以看出,推动农村新文化建设,我们可以在充分利用农村现有人力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农村内外人力资源的整合,在农村酝酿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全体村民都能享受到文化的熏陶,真正繁荣农村的文化市场,使之永远健康、向上。
  
  三、展望村民的休闲需求,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
  
  休闲是指人们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从事愉悦身心、充实生活的活动。从广义上看,休闲是精神文化需求的组成部分。但严格来说,休闲不能等同于精神文化需求。有人认为,通过建立文化设施,授予村民一些文化知识、教会他们唱歌跳舞,就已经达到了休闲的目的。这实际上并没有清楚地认识休闲需求的真谛。
  休闲需求应该是生产活动、文化生活之外独立存在的购买休闲产品或休闲服务的欲望,如旅游、购物、美容、网上冲浪等。可以说,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休闲需求依然是一片空白。村民除了在生产之余参加村民学校学习种植技术、文学艺术等内容外,对休闲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如果我们在构建农村新文化的同时适当向村民传播休闲知识,就会在无形之中打开了巨大的休闲市场。届时,村民就可以和城里人一样,在生产、生活之余,享受远足、购物等所带来的乐趣。
  2009年2月,宁波市旅游局为响应国家旅游局提出的“国民休闲计划”,实施“四百计划”,包括百家旅游企业特惠让利、百万份旅游券惠民发放、百万元旅游大奖真情派送、百个特色旅游节庆拉动市场等。借助“四百计划”,北仑区通过媒体、工作人员深入农村的形式广泛宣传,吸引广大村民主动领取旅游消费券。部分村民学校还邀请社区教育讲师团的教师讲解旅游相关知识,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消费兴趣。目前,北仑已经有旅行社接待了村民的咨询或者报名。
  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既要结合村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为他们量体裁衣,也要站得高、看得远,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丰富多彩的教育。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需要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等方面合理安排、科学规划,努力建设一支稳定的、针对性的教师队伍,实现村民教育的长期化、定型化。如果这些能付诸实施,真正的城乡一体化也就指日可待了。

相关热词搜索:成人教育 村民 立足 需求 农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