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电化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为提高昆明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物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优化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针对传统研究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电化学方法》为试点课程进行课程的改革探索与实践。论文通过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厘清了课程改革的思路,并付诸实施。通过对该课程的教改与实践,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有了明显增强,科研工作的视野得到有效拓展,研究思路有了明显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课程体系;科研反哺教学;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6-0224-03
  为提高昆明理工大大学应用化学物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优化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针对传统研究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电化学方法》为试点课程进行课程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课程介绍
  《电化学方法》是为化學、材料、化工类专业的研究生开设的专业课,课程分两个部分:电化学基础理论简介和电化学测试技术。教学目的是通过理解电化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使学生掌握电化学测试技术的方法原理和应用,为学生将来从事电化学相关研究工作做准备,达到提升学生理论和实际结合的目的。
  该课程作为应用化学物理专业研究生综合改革试点课程,必须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前景和人才成长规律,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双主体”的积极性,打破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1];探索以“师生互动为主线”“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2]”“导—学—研—践”协调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树立“学以致用”理念,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与科研统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文结合化学类硕士研究生在《电化学方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践并探讨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及成效。
  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繁琐、理论知识深奥
  在以往的教学中,电化学方法的理论部分涉及到化学、物理、材料学、电工学等多门学科,内容包括电化学热力学、电极过程动力学、暂态测试技术及研究方法、稳态测试技术、电化学测试实验基础等诸多内容,每部分内容又细分成很多方法,如稳态极化曲线测量、伏安测试与分析、电化学阻抗谱、电化学扫描探针技术等,内容枯燥,难度较大。同时教师只能在有限的课时做简要介绍,导致学生掌握知识不牢固,后续课题研究工作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粗浅,教学效果较差。
  (二)教学内容陈旧
  电化学方法发展非常迅速,新仪器和新方法不断出现。目前教材多是几年前的版本,内容未及时更新,不能完全体现现代电化学测试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最新的仪器和方法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课题。
  (三)教学方法滞后
  传统教学采用教师主讲,并通过理论考核的方式评价教学效果[3]。该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听讲,是典型的“坐中学”“听中学”“看中学”[4],并未成为教学的中心,其积极性、主动性均未得到有效激发。
  (四)学生层次参差不齐
  通常研究生来自不同的院校,在本科阶段所学专业繁杂,电化学知识的结构不系统,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学环节带来很大制约。
  三、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课程体系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对学生终生发展起到奠基性作用;同时,合理的课程体系有利于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是出名师、出精品课程的基石。
  (一)整合课程结构,增加前沿性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整合需坚持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育人理念,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实用性和创造性。本课程教学团队在充分分析了《电化学方法》课程的标准、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基础等前提下,整合《电化学原理》和《电化学测量》两门课程教学内容,编写了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这两门课程过去分为上下学期独立教学,前者偏重电化学原理知识学习,后者是基于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开展具体的电化学测量与数据分析的实践训练。分学期教学的弊端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连贯性有限,无法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基于此,课程教学团队综合两门课程的异同点,重新构建了《电化学方法》的教学体系,实现了理论知识和应用方法的有机结合。同时,为建立理论教学与科学前沿探究的联系,体现学科的前沿性、热点性、时效性,反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我们对课程前沿性内容进行了补充和扩展。主要包括前沿基础知识、电化学发展进程和热点电化学研究前沿,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以应用为目标的知识体系整合
  电化学测量方法众多,原理各不相同,寻找其中的共性进行讲解,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以专题形式,让学生了解每种测试方法的原理、仪器构造、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并引入了大量电化学测试方法应用的例证,以期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其硕士论文、继续深造或者生产实际中,目的明确地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和手段。随着我系相继购置的许多新型仪器,开展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实验项目。如在电极材料电催化活性研究中,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测试和分析活性点的尺寸和分布情况、电化学阻抗方法测试和分析电化学沉积过程的机理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构建以研究型教学为特色的课程教学团队
  本课程教学团队由教授、副教授、讲师组成,均具有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但由于专业背景和实践应用的限制,教师对不同内容的把握和理解不同。基于此,不同章节安排不同教师讲授,并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实践应用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该教学模式将教师科研专长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既保证课程体系的完整,又保证教师发挥各自的长处,使学生收获了最精彩最闪光的知识体系。
  (四)新型教学方法的摸索与实践

相关热词搜索:电化学 研究生课程 探索 实践 改革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