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课程思想及其对当前课程改革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陈鹤琴于上世纪40年代初期提出了他的“活教育”思想体系。这是由我国学者提出的第一套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系。“活教育”的理论体系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等。本文主要探讨陈鹤琴的课程思想及其对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意义。
  关键词:陈鹤琴;活教育;课程思想
  中图分类号:G4230.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6-0081-02
  
  陈鹤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创者,学前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奠基人。他通过自身丰富的教育实践,获得了珍贵的教育经验,提出了著名的“活教育”理论,建立了具有鲜明特色并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受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在反对上世纪20至30年代我国传统专制教育,并在长期致力于中国化新教育运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产生的。活教育强调了在目的、内容、方法以及教师观上与传统教育制度的区别,反对传统的“死教育”,树立起先进的、自动的、有生气的教育理念——“活教育”。其中的目的论、课程论及方法论三大目标是活教育思想的核心。本文主要探讨“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陈鹤琴课程思想,重温他的课程思想,其中仍然有很多理念对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具有指导作用。
  
  一、陈鹤琴的课程思想综述
  
  (一)课程目的观——“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陈鹤琴先生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开始体现现在所说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课程目的思想。在抗战时期。他在“活教育”的理论中更加明确地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的目标,并提出要造就富有民族意识的新中国人的五个条件:要有健全的身体;要有创造的能力;要有服务的精神;要有合作的态度;要有世界的眼光。这是全面发展课程目的观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前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一代新人的课程目的观相一致。
  首先,它暗示了人生活的意义与追求。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做人”是教育的基本任务。教育必须从人的基本形态,人的活动范围,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出发,并最终归结到做人的意义和人生的目的。其次,“做中国人”标明了人的民族遗传限制。对中国人实施的教育必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而应该建筑在中国的历史传统和人文结晶之上。再次, “做现代中国人”体现了明显的时代观念。在那个亦称科学民主的时代,是要培养有科学素养和民主思想的现代中国人,而且所谓“现代”还包含了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意义。
  
  (二)课程内容观一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宝库,是“活教材”、“活教师”。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经过教师的选择、加工而成为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
  陈鹤琴关于源自生活的课程内容观,能够尊重儿童的特点、兴趣、爱好、动机,是建立在儿童真正需要的基础上的,真正体现了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课程内容选取的儿童适合性原则。
  
  (三)课程编制观——注重弹性和适切性
  陈鹤琴主张,课程“要有目标,又要合于生活”,所以“课程须预先拟定,但临时可以变更”。“每学期应该有一个总设计,以决定本学期应该注意的目标。每星期又有一个预定的课程表,拟定一星期里教导的中心。但是此项课程预定表,并不是固定的,不能变换的,儿童或社会上发生临时的事情,教师就可以采用为课程内容,可以把一切预先所定的暂时搁起,重新再来做一番筹备的工作。倘若新发生的事情与预定的有些相像,那就要把它容纳进去。”如此编制的课程必然富有弹性。
  1 课程编制要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是各地不同的,也是因时期而异的”。即使同一地区在不同时期其需要也不同。所以,“我们固然不能把外国的课程搬移到中国来直接应用,也应该知道在一国之中所定的课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能强迫全国雷同的。一国之中应该有全国统一的课程大纲,即所谓养成全国一致的真精神,但是应该允许各地重编。各地方也应当根据社会需要而决定是否重编。”
  2 课程编制要适应具有不同兴趣和能力的儿童。从微观的角度来讲,富有弹性的课程编制是指课程要适应儿童个性和当时的需要,不同个性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兴趣、能力,为了适应具有不同个性的儿童,拟定课程时就应该留有余地。“一切课程,包括儿童全部的活动是可以变的,并不是按几位教师的想法而拟定的,并且是多方的,不是专一的,不是专门注意某些部分,而使其他各部分向隅的”。
  
  (四)课程实施观——“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做”是知行的统一,唯有做才能有经验,理论与实践得以结合,知识与技能得以联结。由此“做中教”才不会落空,而“做中学”的主体才兴趣浓厚,从而教与学才有了生动、真切的默契,教学才获得实际的成效。“教”是引导、示范和“解惑”,学是积累知识、启动思维并将知识作用于生活实际的过程,两者由“做”联结之后,教的进步才能顺利转变为学的进步,学的进步也才能推进教的进步。
  陈先生所提倡的“单元教学”的四个步骤也体现了注重“做”的课程实施思想。单元教学的四个步骤是:(1)实验观察——教学从直接感知入手,儿童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耳、动脑,认真观察学习对象,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2)参考阅读——教师指导儿童带着观察中所发现的问题,认真阅读教科书、参考书,鼓励儿童动脑筋想问题,解决问题。(3)发表创作——教师指导儿童将第一、二阶段中学得的知识,通过其他活动表现出来,自由发挥,独立创造。(4)研讨批评——让儿童自己总结,自己评估,检查自己前三个阶段所学的知识是否正确、牢固,能否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有无创造性。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四个步骤充满了教师和儿童的“做”,“做”将教师的教与儿童的学紧密联系起来。教师指导儿童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感官的感知,手的操作,大脑的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起来。
  此外,为了给儿童提供更多“做”的机会,陈先生打破了传统的班级集体教学形式,提倡分组的小团体教学形式。他认为班级集体教学形式使教师与儿童单轨联系,信息交流单向,小团体教学可使教师与个别儿童接触机会增多,可以施以不同的考察和直接指导,从时间上保证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指导儿童,儿童有更多的时间在“做中学”。
  
  二、陈鹤琴课程思想对于课程改革的意义
  
  (一)课程改革应注重对儿童主体地位的强调
  强调“做”以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自觉的心理状态是最佳状态,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到他对技能、知识掌握和理解的熟练深刻程度,怎样调动儿童的主体性?活教育十分重视的一点就是做,“做”是身心的积极参与,儿童在做某件事的时候,

相关热词搜索:其对 课程改革 启示 思想 课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