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带一路”新形势下我国的铁道工程教育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稳步推进,我国形成了以高速铁道为代表的国家名片。铁道工程作为系统输出的组成部分,势必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该研究基于此系统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铁道工程的教育模式,指出其存在“苏联教育模式的痕迹依旧清晰”和“半军事化”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结合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历史演进,提出了我国铁道工程教育迫切需要寻找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平衡点;以同济大学铁道工程教育为例,通过调整课程结构、转变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教学以及加强课外学习等改进对策,探索铁道工程教育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方面的平衡点;最后简述了同济大学铁道工程教育近几年取得的改革成效。
  [关键词]铁道工程;教育模式;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平衡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3-0021-04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等铁道工程(Railway Engineering)建设的快速发展,铁道工程专业被推到了历史高点。从近10年报考铁道工程专业的人数来看,铁道工程专业已然成为热门专业之一。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希望借此促进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交流[1]。近几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总是不遗余力地推介中国高铁[2],甘当中国高铁的推销者。党中央对中国高铁给予了充分肯定,从国家战略上对铁道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对铁道工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
  从建国伊始,我国的铁道工程人才培养既有一般工程专业的特点又兼具鲜明的行业特色。现阶段,在国家“走出去”的战略下,如何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多元化铁道工程专业人才,是我们铁道工程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铁道工程的教育模式,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演进,提出我国铁道工程教育需要寻找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平衡点。在此基础上,以同济大学铁道工程教育为例,给出了一系列的改进对策,最后简述了取得的成效。

一、我国现阶段铁道工程教育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铁道工程教育模式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首先,和其他工程教育存在相同的问题,即苏联教育模式的痕迹依旧清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急需各方面专才改造战后的经济、文化、军事等建设。在摒弃传统教育模式和西方教育模式的前提下,我们主动地搬用了苏联老大哥的高等教育模式。从1952年起,中共中央决定以苏联教育为模板,以培养专才思想为指导,计划对全国高校进行大规模的改造[3]。1954年,高教部发文表示“哈工大已基本改造成为采用苏联教学制度的新型工业大学”[4]。哈工大的改造经验随后被推广到全国理工科高校,这就奠定了我国理工科高校以苏联教育模式培养各类型专才的模式。20世纪60年代后期,我国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苏联教育模式的局限性,甚至认为苏联教育模式是修正主义[5]。但是,此时中国的高等教育普遍“苏联化”,非实质性的批判不可能改变中国当时的高等教育模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随着国门的打开,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吸收了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但即便如此,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依旧部分保留了苏联的教育模式。铁道工程专业的行业特色鲜明,苏联的专才教育非常适合封闭状态下的铁道工程教育。因此,相比于其他工程专业,其沿袭苏联教育模式更多。
  其次,我国的铁道工程教育模式具有半军事化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铁道工程都具有极强的军事战略意义,我们先后修建了成渝铁路和沟通西北与西南的宝成铁路。1953年,铁道兵作为独立兵种正式进入人民解放军序列。之后,铁道兵肩负起修建贵昆铁路、襄渝铁路、青藏铁路和北京地铁工程等大型铁道工程的任务。铁道工程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比如修建成昆铁路,牺牲的铁道兵人数到目前也没有明确的统计。基于这样的背景,铁道工程教育就和军事有了密切的联系。为适应铁道工程恶劣的工作环境,铁道工程专才必须在高校阶段进行半军事化的教育和训练。比如,有些铁道大学还保留本科军事散训的传统。
  因此,我国现阶段铁道工程教育模式的集中体现是过分追求专、精、细,即专业教育比重太大。在国际化程度越来越深的中国,如果我们还在按照原有的教育模式,不注重变革,我们培养的铁道工程人才将很难在国际舞台上立足。

二、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历史演进教育改革的启示及其对铁道工程教育改革的启示


  国内外对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含义的解释各不相同,但大都认同通识教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教育方法和内容,而是一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德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6]。专业教育(Profe?鄄ssional Education)是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的教育,是为学生从事某一领域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做准备的高等教育[7]。
  在工业革命以前,社会分工不发达,教育只是少数人的教育,主张“博”的通识教育很好地适应了当时的社会需求。这一阶段的通识教育具有重理轻技的典型特点。比如柏拉图创办的“柏拉图学园”,主要用于讲授数学。亚里士多德效仿他的导师柏拉图,在雅典创办了一所讲授哲学的学校吕克昂。随后,西方教育逐渐形成了七艺(逻辑、语法、修辞、数学、几何、天文、音乐),并一直沿用到文艺复兴运动以前。中国传统教育也具有类似的特点,但其延续时间比西方的更长,直到清末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比如我国传统教育里面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詩》《书》《礼》《易》《春秋》)。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分工愈来愈细,这就要求高校能培养出某方面、某领域、某行业的“行家里手”,教育逐渐从主张“博”的通识教育转向主张“专”的专业教育。[8]这一时期,典型的工程类高校有俄国的圣彼得堡农业大学,俄国的莫斯科交通大学,美国的伦斯勒理工学院,德国的采矿、建筑专科学校以及开姆尼茨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等。

相关热词搜索:铁道 新形势下 我国 工程 教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