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元化全程考试模式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考试模式改革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考试模式改革,构建了多元化全程考试模式,旨在为高校考试模式改革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考试方法 考试模式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3(a)-0111-01
  
  1 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1.1 考试观念陈旧
  对考试的功能存在错误认识,考试中普遍存在着“重评价、轻导向”的认识误区,造成评价中的“一锤定音”,学生整天忙于应付考试。
  1.2 考试方法单一
  考试中存在着“四多四少”现象,即闭卷多,开卷少;笔试多,口试、答辩方式少;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察少;一次性考试定成绩的鉴定性考试多,多次考试定成绩的诊断性考试少,造成学生“上课抄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
  1.3 考试内容不全面
  考试中存在着“教什么,考什么”“划范围,划重点”,造成学生考前“死记硬背”突击应试。
  1.4 试卷评阅不规范
  试卷评阅不规范,标准不一,随意性强,造成成绩评定不合理,不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更不能检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使考试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2 多元化全程考试模式的建立
  高校应以建立和完善了考试全过程的规章制度为目标,力求考试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多元化,加强考试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
  2.1 更新考试理念
  2.1.1 树立考试不是为了获得学期成绩,而是作为前期学习效果总结的观念,是师生对课程教学的一种互动方式的观念。
  2.1.2 明确考试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考试目标应体现出对学生价值的重视,适应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学生力求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2.2.2 考试目标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考试目标应以教学目标所规定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为出发点和归宿,从而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积极性。
  2.2 考试方式的多样化和全程化
  2.2.1 “平时+期中+期末”
  平时成绩15%、期中考试25%、期末考试60%。这种考试模式主要适用于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公共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保证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在平时狠下工夫,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2.2 “笔试+设计性题目”
  笔试60%、设计40%。这种考试模式主要适用于带有工程设计性质的课程。通过结合工程实际的设计性题目,考核学生运用基本原理、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2.3 “平时+上机考试+笔试”
  平时成绩20%、上机考试30%、笔试50%。这种考试模式主要适用于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如《计算机软件》、《程序设计语言》等,考核学生运用计算机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熟练运用语言编制和调试程序的教学目的。
  2.2.4 “笔试+课程论文+答辩”或“口试+笔试”
  笔试60%、课程论文和答辩40%。这种考试模式主要适用于一些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经管类等课程,如《管理学》、《工程项目管理》等。由于这类课程综合性较强,许多问题又没有标准答案,利用这种考试模式重点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利用图书资料、校园网、光盘检索等工具处理信息的能力。
  2.2.5 “平时+作品设计+方案评析”
  平时成绩25%、作品设计50%、方案讲析25%。这种考试模式主要适用于艺术类课程,如《色彩构成》、《VI设计》、《服装设计》等,不仅通过作品质量考核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而且通过方案讲析考核学生设计思想。
  2.2.6 “作品+笔试”
  作品60%、笔试40%。这种考试模式主要适用于文科类课程,如《电视摄像艺术》、《中外字体设计与创意》等,考核学生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和学生现场工作能力。
  2.2.7 “大作业(课程论文)+笔试”
  大作业(课程论文)50%、笔试50%。这种考试模式主要适用于“两课”及文科类课程,如《高级英语写作》、《英美文学概论》、《广告文化学》、《新闻写作》等,主要强调对所学知识和原理的理解、体会、活学活用的综合能力。
  2.2.8 “文献综述(读书报告)+笔试”
  文献综述(读书报告)40%、笔试60%。这种考试模式主要适用于综述类课程,如《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生态学》等。主要考核学生分析、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2.2.9 “平时+结课考核”
  平时成绩不少于50%。这种考试模式主要适用于考查课。平时主要包括上课出勤、作业、小测验等,小测验能够督促学生及时复习,也是一种间接点名形式,有利于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2.2.10 “教考分离”
  此类考试模式适用于基础类和技术基础类课程。为更好地推进教考分离工作,高校应制定教考分离课程的考试大纲,建立具有足够数量的试题库,考前从题库抽题。实行剩余试卷回收,避免试题外泄,对试题库起保障作用。自主研发和引进试题库管理系统,为教考分离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教考分离对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保证考试的公平与公正,进一步促进考风和学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2.11 “信息化考试”
  这类考试模式主要是利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平台或计算机考试系统进行考试,主要适用于外语类和课程类课程,利用计算机模拟现实环境,以情境性的方式,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新型考试系统。它以大型题库为基础,融练习、测试和考试于一体,全面实现考试的无纸化和网络化。同时运用所涉及的现实环境,极大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计算机应用素质的养成。
  2.3 考试内容的综合化和融合化
  高校要对考试内容进行整合,贯彻整体优化、少而精的原则,注重考试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先进性,规定考试内容除了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包括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进行内化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重视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有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分析、比较,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养成。同时,考试内容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特长发挥,给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2.4 试卷评阅的标准化和科学化
  高校要严把试卷评阅关,坚持统一时间、指定地点、一人几题、流水作业的形式集体阅卷,试卷均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评阅,要客观、公正,标准要严格和统一,对每一个学生都应按标准来评定,不得有所偏颇。评分时鼓励创新,允许学生在答案中有不同见解,同时依据学生创新程度的不同情况给予适当的加分,引导学生大胆独立思考,发挥创造性。阅卷后,统一拆封上成绩,避免“人情分”。
  
  3 结语
  考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高校要将考试改革贯穿在整个教学管理和每个教学改革活动中,积极推广、实践和深化考试改革的研究成果,改革考试内容、方式、方法,通过多元化全程考试模式的建立,使得考试成为鲜活的、生动的教学环节之一,充分发挥考试对教学反哺作用,以考试改革带动教学改革,以考试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教与学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秦辉.高等学校考试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高等理科教育, 2006,(6).
  [2] 祝立英.课程考试方式改革实践探索.教学与管理,2006,(05).
  [3] 黄应绘.高校考试模式研究综述.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02).

相关热词搜索:多元化 全程 构建 探讨 模式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