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合作活动学习”的建构理路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基于“课程作为学习生命存在及其优化活动”的学习化课程论、“学习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和“技术支持学习”的教育技术学等理论而形成的网络化合作活动学习方式,从自然展开到逐步走向成熟建构,是黄甫全及其团队十余年坚守对教育理想的孜孜追求,是对学习化课程理论和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深切体悟以及躬身开展行动研究的结果。网络化合作活动学习的研究与推广,不但增加了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的积累,影响了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而且为学科教学论课程进一步整合以网络平台为基本依托的学习资源,创编融知识学习和知识创造于一体的新型教材、催生多范式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以及为学生提供充分表现学业成就的机会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网络化合作活动学习;学习为本;技术支持学习;教材开发;学习探究;成果表现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6)010012060
  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培养“卓越型教师”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诉求和高师院校教学改革的战略性目标,社会发展期待高质量的教师教育。近十年来,国内课程与教学论领域的著名学者黄甫全及其团队,致力于对课堂文化哲学的沉思和学习化课程的建设,着力开展教师教育课程新型学习方式的理论奠基、转化设计与实践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其中,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将合作学习、活动学习、混元学习(blended learning)以及研究性学习等有机融会,建构“网络化合作活动学习”这一新型学与教组织实施方式,创用有效的方法体系,切实解决了以往教师教育课程中存在的滞后性目标定位、灌输式课堂教学、放羊式课外学习、乏力型学习支持、简单化学习评价等问题,促进了学生的教学专业化成长,得到了学生、同行和社会的高度评价,在国内教师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笔者基于对网络化合作活动学习建构理路的考察和梳理,形成了一些理性认识,期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高等师范院校学科教学论课程改革自觉深化到“学习为本”层面提供启示。
  1网络化合作活动学习的建构理路
  1.1自然展开
  早在2000年,黄甫全基于对“文化的实质就是人的自我生命存在及其活动,文化世界的本体就是人的自为的生命存在”[1]这一文化哲学观点的沉思,以及对“课程作为文化”“课程内容就是教育化的文化”的理解,创见性地提出“课程作为学习生命存在及其优化活动”[2]的文化主体性价值理念,文化哲学视野里的学习化课程论藉以应运而生。学习化课程论认为,“学”是课程和教育的中心,学生是在与学习情境的互动中通过体验和反思而进行着知识的建构、经验的形成和意义的生成,而“教”则是通过对学习情境的建构来为“学”服务,这就要求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课程必须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型,即从重视教师的“教授”转向重视学生的“学习”。基于此,2004年,黄甫全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倡导“合作活动学习”[3]的新型学习方式。后又敏锐地觉知到,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和学习”的整合正在成为可能,也必将催生新一代“学习环境”的研究。特别是清醒地认识到:丰富的网络技术与学习化社会的际遇而生成的“网络化学习(Networked Learning)”,将最终成为生活在网络社会中的人们的学习生命存在与不断优化的文化存在形态。2007年前后,在充分阐明信息通信技术与教师教育课程整合的文化原理的基础上,黄甫全进一步开展专题性的“网络环境下合作活动学习的行动研究”,并在《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实施中开始创用网络化合作活动学习教学设计。
  经过多轮教学改革试验,界定基于网络环境的合作活动学习,是以“问题探究/解决方式”为核心,以“问题为定向、探究为过程、解决为目的”为共同特征的各种具体教学方式方法的综合体[4],初步建构了“网络环境下合作活动学习的基本结构”[5],并逐步固化为六个环节的教学过程:(1)面对面教学——师生协作设计学研计划+课堂的“交流-互动”+技能指导+其它;(2)个人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个人自学+反思与探究、实训作业+初步成果展示+其它;(3)网络学习——网上基于小组的交流分享实践作业(学研报告)初稿+互评+其它;(4)面对面教学——全体师生交流分享作业(学研报告)修改稿+技能展示+其它;(5)网络学习——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探究型作业定稿+优秀成果展示+其它;(6)混合学习——教师主导的师生协作式活动学习过程评估+其它。之后,在小学教育专业设置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大类课程和专业领域课程(含核心课程、方向课程和实践课程)中开始全面践行和推广。教学实践表明:基于网络环境的合作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合作意识,提升了学生参与和组织合作活动的技能,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选择和创用有效学教方式,并从事现代化条件下的课程和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6]。2009年,黄甫全还通过对教学职业属性的专业定位、教师知识结构的类型进化等关涉教师教学专业化成长核心问题的深入探察,以及秉持对实验教学传统的弘扬与创新的学术态度,主持进行了“教学专业化的实验课程与教学创新”研究,并在国内首创了“教师教育实验课程与教学”[7],先后建构的“实验型教学专业课程体系”[8]、“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的新模式”[9],有效地提升了卓越教师所需的高深学术修养和高超教学专业技能与能力[10],得到了国内高师院校广泛应用和高度评价,并影响到港澳台地区。
  1.2成熟建构
  2010年以后,黄甫全及其团队敏锐地捕捉到当代科学知识社会学巴黎学派旗手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的“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Theory)”,开始将这一科学文化哲学的前沿理论作为新的视角,提出网络化学习的核心价值诉求是“知识获得与生产的平等与自由——走向知识民主化”[11]论断。2012年,在第八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上,黄甫全还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深入剖析了“教育与学习”的关系,提出“教育世界实际上是一个学习者网络世界”的看法,并诠释了一种新观念[12]:教育实质是学习。他认为,“‘教’育之内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学’习之中才能走向自由”,要让学校成为学习的天堂。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梳理与建构,以及“学习哲学视角下学习型社会建设深化路径研究”的全面展开,为网络化合作活动学习方式践行及其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并由此逐步建构起一套融学习与研究为一体的“网络化学习行动研究”的方法论体系[13],即坚持“学习化课程的文化功能、学研共同体的整合机制、网络化教学的系统结构和协同性学习的动态过程”四项原则,采取“确立高端目标定位、应用交互式课堂教学、组织协同性课外学习、完善立体型支持系统和施行参与式过程评估”五种策略,在培养卓越型小学教师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关热词搜索:理路 网络化 建构 启示 合作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