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效应在第三套广播操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广播体操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我们经历了第一、第二套广播操明确了它是学校体育课、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之一,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养成良好锻炼的习惯,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他简单易学,实用性强。但是第三套广播体操的突出特点是以身体各部位活动为主,身体活动的幅度比、运动量较第一、第二套有所提高。更加注重对中小学生良好身体姿态以及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的培养,更加注重体现广播中小学生在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健康成长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时代风貌。我们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有信心将其推广。
  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我们要明确一个好的人民教师,作为学生的楷模,不仅应该具有共产主义觉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渊博的知识,而且,还必须懂得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还必须具有心理学的知识,这样,才能按照青少年学习的特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在第三套广播体操推广的阶段,我尝试运用心理学的相关效应理论来进行广播体操的教学。
  
  一、始于足下
  
  皮格马利温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里的塞浦路斯国王,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少女像,并且真诚的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狄罗忒,就给了雕像以生命。虽然这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期望而使"雕像"变成"美少女"的例子也不鲜见。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人员提供给一个学校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该校有几名天才学生,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
  然而,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它学生高出很多。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由于教师期望的影响。
  由于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
  说了这些或许有些多但是这个必要的、必须的。第三套广播体操是我们要明确其不仅体魄得到了锻炼,同时各方面的修养也得到了提高,它天天伴随着我们,日日伴随着我们,可以说伴随着我们成长。因此,它可以说是简单的美丽的,简单就是深刻的,简单就是永恒(王旭明)。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的我们肯定对这套广播操有所期望,对学生好的就是好!皮格马利温效应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应该明确第三套广播操是一个“美少女”,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学生”,告诉学生没有比这优美、简单又可以锻炼身体的的方法,但是要规范动作!不可以像第一、第二的随意,让学生在一种美好的期盼中得到广播体操正确动作的灌输。
  
  二、用心实践
  
  投射效应: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投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通常又是无意识的,我尝试在第三套广播操的教学进行有意识的投射。
  1、投射教材
  我在广播体操教学中,一开始就告诉学生这套广播体操非常优美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但是必须要在身体动作幅度大和动作到位的情况下才可以体会。因此教师的示范要尽量优美,看上去轻松。这样他们就会在自己的思维意识中去接受这种“投射”,这个前提就是教师要熟知广播操意义、熟练广播操动作、熟识广播操韵律。在学生的无意识中达到教师有意识的培训。
  2、投射学生
  每个班级都有动作不协调的学生,放弃不是我们的选择,为一个果子放弃一片果园也不可取。我们尝试投射让他们成为“金佛”。第三套广播体操除了预备节以外全是8个八拍,我相信他们其中的一个动作就是“金佛”的招牌,不要吝啬,让他们上来展示他们那金光闪闪的1拍。加上您栩栩如生的话语,他一定会成为这个动作的“代言人”,无形中他也会成为学生中真正的金佛了,对于我们来说,这是起点,但是对于这个学生来说,你将这个金佛塑造在同学心目之中,自己有了自信有了期望,他会撒腿跑在你铺设的高速公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三、愉悦学习
  
  流言效应、贝尔效应、鲶鱼效应。
  1、流言效应这种效应的影响很大,《战国策》中的一则故事很能说明它。有一个和曾参同姓名者杀了人,有人去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曾母不信;过会儿,又有人去给她讲曾参杀人,曾母还是不信;第三次来人讲曾参杀人,曾母却相信了。这则故事表明,由于听到屡次相同的来自不同人的讯息,往往听者会信以为真。
  我们在教授第三套广播体操的时候可以适当的透露真实的“流言”,向学生传递获得消息的来源,包括报纸、网络(最好是官方正式的舆论,正式的论坛的地址)。让他们在舆论的熏陶下明确第三套广播操推广的真正意思。在得到学生正确的理解阐述时及时表扬,让“流言”肆意流传。
  2、贝尔效应:美国贝尔提出:想着成功,成功的景象就会在内心形成;有了成功的信心,成功就有了一半把握。
  成功的景象树立对学生学习广播体操具有关键的作用,喊句话说就是激励鼓励其产生成功的景象,一直用语言暗示学生,你们肯定会做好的,持续的刺激会让他们有获得成功的信心。这套广播操对身体的协调性要求较高,我们在教学时应该集中解决这个问题,尝试用各种方法分解动作,例如第一节操第四八拍,我就将口令改为四二三四五六停吧。其他节遇到问题让学生自己改口令,谁好用谁的。扫除这些障碍加上赞许的目光和表扬的手势,学生自然信心百倍。我期望他们成功,他们肯定也渴望成功。
  3、鲶鱼效应: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这种效应即是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从而激活竞争其实质是一种负激励。
  负激励在广播操教学中我一直在尝试,满眼的沙丁鱼当然让我开心但是没有竞争他们只会动作散漫,没有目标。重点用心培养个把“鲶鱼”让学生竞争起来不乏是个好的方法。具体做法是以4人为一组(我们排队是四列横队,正好四人一列)随机指定做组长,组织每节过关,做的好的荣升组长。9节操看谁做组长多。低年级效果尤为明显。
  
  四、巩固学习
  
  霍桑效应:是由于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有诸多不满,无处发泄,“谈话试验”使他们的这些不满都发泄出来,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为“霍桑效应”。
  试想何不映射到广播操教学中,教学时仔细听听他们的唠叨,休息时坐下愉悦的聊天倾听他们的意见,课后找几个学生问问他们的感受。我们只充当一个听客,不驳斥不训导,一副微笑怜爱的表情。霍桑的坚持不懈给他带来了丰厚的效益,我们如果坚持必将得到完美的回报。
  我们是曾经在第一套系列广播体操和第二套系列广播体操下成长起来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第三套广播操教好,运用我们的知识让学生们体会到广播操带来的乐趣和得到锻炼的效果。

相关热词搜索:广播操 教育学 效应 第三套 心理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