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师怎样激发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动力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面对成人教育的特点,特别是针对电大开放教育的学生,他们大多数是成人在职学生,由于家庭、工作、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使学习不能倾注主要的精力,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不是很足,面对这样的形式,我们的教师就要在怎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上下功夫。
  关键词:开放教育 学习动力 激发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研究学生以下几方面内容
  1、学习动力理论,包括学习动力和学习动机的联系与区别、学习动力的层次与作用、需求层次理论等。为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程产生学习动力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2、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程产生学习动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原因,问题包括由于开放教育学生外部因素较多、对学习缺乏上进心,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缺少适宜的学习方法;焦虑状态和厌倦情绪。
  3、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程产生学习动力的对策,包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励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好学”、“乐学”;丰富情感,激发学习动力;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心理置换,努力达到师生的和谐共振;设计意犹未尽、兴致不衰的结尾,延伸课程教学的魅力、设计实践教学课件,使教学更直观。为教师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程产生学习动力提供具体方法。设计各种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
  二、基于互联网络,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教学,充分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学习动力和学习动机的联系与区别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推动人的学习的内部原因,对人的学习活动起激励作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的具体目标。学习动机的形成有其内部和外部原因,其内部原因是指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其外部原因包括社会的需要、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奖惩、以及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环境和条件等。外部动机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要才能对学习起作用。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力主要是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动力作用,这些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等。个人的学习动力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有多种动力因素组成的动力系统。通俗地讲学习动力有大小强弱之别,而学习动机是解决学习的原因,即为什么学习的问题。
  2.学习动力的层次
  大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的内部构成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主导性因素,包括理想和信念。这是大学生学习动力系统居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它关系到学习动力系统的性质和方向。第二层次是关键性因素,包括兴趣、动机、意志和情感。这个层次的动力因素对大学生专业学习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第三层次是基础性因素,包括学习热情、求知欲、成就动机和自制力。这些因素对大学生学习产生具体的影响。
  3.学习动力的作用学习动力系统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倾向和促进作用。学习动力系统能使学生主体形成学习活动的倾向性,为学习活动提供动力,使学习的智力活动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得以发生。第二,维持和强化作用。使学习主体在学习智力活动一旦启动、发生后,能做出努力,使学习者能持续不断地朝向学习目标前进,直至取得满意的效果。第三,引导和调节作用。由于智力因素的某些缺陷使学习遇到困难时,调节学习活动,利用智力因素中较强的部分补偿较弱的部分。
  三、学习动力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关键性要点包括问题与原因,问题包括缺乏上进心,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缺少适宜的学习方法;焦虑状态和厌倦情绪。原因包括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学校方面的原因和教师方面的原因
  1.学生学习动力系统出现的问题
  学生课堂学习动力系统在各种学习制约因素的作用下,系统结构发生了变异或动力功能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不良行为。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类:
  (1)厌学:指由于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逐渐减弱而导致的对学习产生的消极情绪和负面的被动应付学习的状态。根据具体的行为表现,厌学可以分为潜伏性厌学、继发性厌学和持续性厌学。潜伏性厌学,是对学习怀有厌倦烦躁的情绪,不想学习,却因为外界的压力而没有强烈地表现出来;继发性厌学,是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稳定,有时高有时低;持续性厌学,是一直对学习赶到厌倦,提到学习就不感兴趣。
  (2)恶学:对学习强烈的讨厌,产生逆反和排斥的心态或行为表现。厌学意味着主体学习行为不主动,需要借助外力,恶学则是更多地倾向于主体对学习的主观上的否定态度。后者的学习行为对学习的态度更具有强烈的意味。
  (3)逃学:学生对于学习行为已经不只是表面的敷衍和可以借助外力的因素继续学习,已经造成整个学习动力系统的瘫痪,学习信心和自我要求的瓦解。使学习仅仅沦为某种合乎要求的形式,逃避学习过程,表现为上课时不听讲、抄作业、考试前才看看书等。
  四、学习动力培养对策,关键性要点包括激励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好学”、“乐学”;丰富情感,激发学习动力;运用各种实践方法使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根据学习动力形成的规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培养大学生对专业课程产生学习动力。
  1.激励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
  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教师要激发学生向困难挑战的精神。具体做法如下:
  (1)教师要创造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心理、生理、知识结构等状况作为教学的逻辑起点,把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完善人格作为教学的逻辑终点。教师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又要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并辅之以恰当有效的管理,让学生主动地、全面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创造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为了使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与学习态度差异较大的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教师要因材施教,即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基础不同,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从而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增加学生成就感。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3)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归因。追求成功的学生往往把成功的原因归于自己较强的能力,把失败的原因归于自己主观上的努力不够、学习方法不当,这种积极的归因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并选择更有难度的学习任务,认为只要努力,最终必然会取得成功。相反,避免失败的学生往往把成功归因于机遇好,而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低。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做到积极归因。
  2.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使师生关系和谐美好
  所谓换位思考是指教师设想自己处在受教育者的心理位置上,从受教育者方面推测自己教育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并激发学生换位思考,以达到设身处地、以心换心的效果。教师换位思考的具体方法如下:
  (1)学会“将心比心”。师生正常交流的主要障碍在于教学双方生活阅历、思想认识及角色位置不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悬殊。教师要消解交流障碍,需准确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业需求,并选择符合学生和教学的实际需要的学习内容,设计最易使师生产生共鸣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行为,进而获得良好的双边配合、愉快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2)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动机和教学重点,而且还要使学生能清晰地把握教师的思维轨迹和解决难题的思维办法。这样做,有助于教学双方的相互了解和默契配合,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相关热词搜索:激发 动力 开放 教师 学习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