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的教育学解剖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以来,一线教师尚有许多困惑。比照课程特点,以教育学的视角,从教育资源、教学目标、教学结构等维度解剖一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以明课程建设方向,以利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指导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4A-0043-05
  一、问题的由来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1]在不同领域的长期实践活动中,学生不断地实践探究,习得方法,把散点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聚、整合而形成完整的方法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以“心感秋韵”为主题的课堂教学评比中,有老师如是呈现课堂教学:安排学生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讨论“做一片美的叶子”创作作品计划表,包括作品名称、小组成员的制作分工、作品介绍和展示方式等。然后,用15分钟完成作品的制作,完成小组展示、交流与评价。课后参与教学观摩的教师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属性、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技术教育的差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方向等根本性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激烈的辩论。
  二、教学环节的教育学解剖
  尽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的特点,从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看,都存在着不确定性。但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不能成为课程实施中不可知论的理由。教育关涉人的生命成长,其间既有物质生命的成长也有精神生命的养育,既有理智的活动也有情感的宣泄,既有科学知识的传授也有人生价值的关注,既有学生能力的提高也有其智慧的生长,既有共性的发展也有个性的张扬……教育活动具有某种程度的难以控制、无法计划、不可预测等特征。[2]寻求教育的确定性,就是要获取教育的真知,以规范或调整教育的行为,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在这个意义上,寻求教育的确定性,是教育学的天职,是教育学的本分,是教育学得以建立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要求和价值体现。[3]在不确定中寻求确定性的因素,是把握课程理念和特点,提高教学指导能力的必由之路。
  本文试图从教育学的视角解剖组织结构,剖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的指导行为。从现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课型看,一般可分为教学导入,激发兴趣;师生交流,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组间交流,质疑答辩;教师总结,深化实践等五环节组成。下文截取教学指导过程的片段,以研究分析教师的课堂行为,折射教师的课程观、教学观和学生观。
  (一)“教学导入,激发兴趣”环节
  【截面一】教师与学生就秋天的美景自由交流。当有同学谈到树叶时,教师抓住时机,明确教学指导的主题。“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走进叶的世界,去领略和创造每一片叶子不同的美。”
  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需要从儿童的眼光观察他们的世界,发现他们的关注点。本课教学指导通过意境的创设和以生为本的谈话,了解学生对秋天的各种感知,让学生感受秋天和树叶带给我们的美,为主题揭示做好了铺垫。貌似不经意的谈话,是教师的精心预设。
  教学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新闻资料、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形式,顺畅地展现给学生。学习情境具有真实性、趣味性、直接性的特点。一个好的教学导入行为,需要从三个方面判断:一是唤醒生活的记忆;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三是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导向后续探究、实践的意愿。大多数教师对前两点都比较关注,也处理得比较得心应手;然而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言,第三点显得更为重要。
  (二)“师生交流,提出问题”环节
  【截面二】师生交流了课前在捡树叶时的感受。“这是大自然给我们最好的礼物”,然后转到“你觉得我们可以用这些树叶做什么?”板书学生提出的关键词,并提示小组活动计划。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老师生硬地转换教学环节,破坏了课堂教学指导的流畅性。流水无声,踏雪无痕,是课堂教学起承转合的最高境界。本课教学指导中,老师犹如邻家姐姐,呈现了无痕的链接。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顺应了学生的意向。
  (三)“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环节
  【截面三】在轻松优美的背景音乐中,学生利用已有的树叶合作创作。教师巡视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做。教师巡视期间,提示时间剩余5分钟、2分钟、1分钟,最后10秒学生齐喊“10,9,8,……0”。
  教学指导是教师引领、协助下的学生发现,而不是教师的预设与独白。在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价值何在?毫无疑问,是指导。何时介入指导、指导什么、怎么指导、指导到什么程度,都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教师在学生的知识空间、能力空间、心理空间中寻找指导的节点,协助学生获得意义建构。这种“意义”的建构不仅是心灵感悟,也包括方法与能力的获得。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学资源的属性,决定了课程纲要引领下的教学指导目标。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即为教师指导空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着三个指导空间,是课程指导的节点。一是知识空间。任何主题的实践活动都需要知识的基石。这种“知识”有别于存在严密逻辑体系的文化学科知识,但对主题的了解是必需的基础性知识,在教学导入后的师生交流中完成。二是能力空间。能力空间特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等核心能力与素养。能力的获得、方法的习得绝不是一堂课能实现的,需要时间的积累和丰富的实践。这也是课程指导需要序列化的重要原因。三是心理空间。课程强调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充满着体验与感悟的时机,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捕捉引导和激发的契机,并发挥到极致。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指导空间与学生的学习空间、活动空间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交杂糅合的。只是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环节,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指导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相关热词搜索:教育学 解剖 综合实践活动 指导 小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