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在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改革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新课改所提出的“三大新理念”影响了当前国内高等师范院校的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任务方向,在如此背景下,高师院校更要多参考借鉴外部理念和经验,在明确自身改革原因的基础上来多元化优化改革实践行为。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新课改;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7-0146-0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结构、内容与评价创新是新课改对于当前我国教育的新期望。
  一、新课程改革的三大主要理念
  (一)对学生的关注
  在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中,学生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究其根本,“完整的人”应该包含两层内涵:人的完整性与生活的完整性,这里人的完整性应该从属于生活的完整性。在教育领域,它就可以理解为对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共同协调发展,希望统整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与精神建构过程,这也是新课改的一大重要改革目标。换言之,就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对他们完整人格的培养。由此,国家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教学创新的“三大维度”,即“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希望通过对这些维度的把握来体现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的价值性,全面关注学生成长。
  (二)对知识的建构
  新课改的一大主旨就是转变过去“知识授受”的教学局面,因为在这种局面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极为被动,从尊重角度来讲它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与合理的地位,它能给予学生的学习空间与学习方式也是有限的。
  (三)对学生学习空间与生活空间的统整
  诚如德国现象学大师E.Husserl所言:“生活世界是自然科学世界中被遗忘了意义的基础。”这句话就表示自然科学世界是建立于人类的日常生活世界基础之上的,因此自然科学一定要充满人性,充满人性的科学才有真正的逻辑结构。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学习空间与生活空间的统整正是迎合了这一内涵,教师需要侧重于对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必备基本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向学生呈现一种基于人类群体的普遍生活经验,端正他们对于生活及学习的态度。在高等教育环境中,学生学习空间与生活空间的统整就应该基于综合性学科展开,它所强调的不仅仅是课程内容的知识化,也强调课程的社会化,即科学知识也要与现实生活紧密交织,让学生实现理性认知与感性认识的有效结合,进而加深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记忆程度。因此说,这种对学习空间与生活空间的有效统整也代表了新课改对当前教育机构课程改革的有效渗透过程,是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尝试的一大教育改革内容[1]。
  二、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实行“三个结合”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实践
  强化教学改革探索、提升师范学生素质是高师公共教育学专业当前努力发展的方向。是否能为社会各个教育机构输送符合要求的合格优秀教师完全取决于高师院校对于专业课程实行“三个结合”改革实践的整体理解与实施水平。这里所提到的“三个结合”就应该包括案例教学与集体讨论的结合、教师精讲与学生试讲的结合、教学艺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下文将对其作出一一分析。
  (一)案例教学与集体讨论结合
  目前在国内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非常常见,因为案例教学具有清晰的示范性,同时拥有一定的指向性。一堂完整的案例教学课程应该同时明确示范要求与指向作用,做到不同教学内容的统一结合推进。它绝对不能将示范与指向剥离开来,只是侧重一个方面的教育,而是应该结合两点来为学生系统化讲解课程内容,在示范中指示新教学内容,而在指示中示范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做好参与者的角色。同时,学生在案例教學中也应该是互动者,他们的互动对象就是围绕案例材料展开行为的同学和老师。由此,就可以围绕案例教学展开集体讨论活动。首先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表达胸臆。随后,教师就可以结合话题来为学生划分“阵营”,真正展开辩论,让学生可以在他人的选择与决策背景下学习新知识,丰富自我。实质上,案例教学与集体讨论结合的目的就是要为学生打造属于他们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能够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案例讨论中的特定角色和特定事件,并从案例的这些特定因素中获得感悟与经验,最终更好地掌握教育理论知识,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2]。
  (二)教师精讲与学生试讲结合
  关于对教师的判断,新西兰教师教育专家Helen Timperley这样认为:“判断教师专业学习是否成功,不能只看他们对于新教学策略的把握程度,还在于他们对于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影响程度。”这句话说明,教师能力的不同、工作情境的不同、教学方法应用的不同,他们所能产生的预期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而教师难以保证自己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取得对学生预期的正面影响。所以说这一理念也告诉教师,他们不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一言堂模式,因为这种模式没有关注学生的思想,它完全将学生置于被动状态中,这是不负责任的教师教学表现。而精讲教学方法则不同,它所展示的是一门教育艺术。每一名教师都懂得精讲,但不是每一名教师都能灵活正确应用它,这就考察到教师的执教能力,他们的讲解是否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和更好的学习体验空间,这是教师精讲的关键。而在学生方面,则要强调试讲,学生的试讲应该与教师的精讲相结合,教师要首先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讲解的课程内容,锻炼他们对于教学任务的把握操控能力,并为他们说明学生试讲的意义与方法,并鼓励全班同学都能参与进来,轮流尝试。它的操作方法就是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试讲开课,每一名学生都要通过预习课程来总结归纳写出教案,教师评选优秀教案作者,并由他来为全班同学试讲。通过试讲,学生能够初步体验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所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找到自己所存在的缺陷,然后通过与同学、教师之间的互动来感受课堂教学应有的热烈氛围,最终和大家讨论完成试讲过程。试讲之后,教师就要进行总结性评价,然后开始精讲,进一步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完成更深层次的教学知识渗透。
  (三)教学艺术与信息技术结合
  当代教学艺术要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得以发挥出更丰富的魅力,高师公共教育学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把握这一点,通过更加丰富的、有理的感性教学材料来与多媒体课堂教学信息技术相结合,基于教学艺术手法纵向切入主题,再基于多媒体技术横向拓展教学资源空间,做到相得益彰。实质上,这种教学模式也是未来高等师范人才在步入岗位后所需要实践操作的内容。
  三、“三个注重”的课堂教学改革对策
  教学改革不可求急,要保证一定的节奏稳定的渐进式推进。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提前部署周密的教学规划,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来推进教学进程,引导学生耐心地融入到教学改革进程当中,保持教学秩序与教学进度的有效控制,这样才能有机会培养出适合于社会教育需求的优秀高等师范人才。最后要注重教学的激励性,在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中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给出正确的心理暗示、口头表扬和物质奖励。例如,用激励机制来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参与试讲,改变一些学生胆子小、不敢上台面对大家的内向性格,要激励他们敢于表达、敢于评价,并在该过程中优化对教学专业技能、教学实践功能的有效改善,同时,合理设计评价体系,例如,推出学分制课堂教学评分体系,其中围绕学生的课堂笔记、试讲发言、课后作业、期末成绩等来设置不同比例的学分激励对策,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与继续学习的能力[3]。
  在新课改理念下,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一定要追求教学创新,严格遵守“三个结合”、“三个注重”和“三大新理念”,围绕他们展开更加丰富、多元化的教学实践改革创新,为培养新时代合格教师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张焕.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5,(59):172-173.
  [2]李娟.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在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10):129-131.
  [3]邱小健,胡雯,袁安璎,等.新课改理念下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31(4):131-134.

相关热词搜索:教学改革 教育学 新课改 理念 课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