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探究高等教育的建设

发布时间:2019-08-11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高等教育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加强高等教育的建设不仅是中国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面向世界展示和传播文化的重要平台。通过分析文化自信的核心竞争力,理解好高校建设中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三大问题。提出了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握好文化自信和高校建设本位问题。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等教育;文化强国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青年作为时代蓬勃的生机。是我们需要牢牢把握住的坚决力量。对于青年的建设,也是对于未来社会的投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将会在年轻一代的手中实现。面对多元化的文化碰撞,占领青年的意识形态的主导权显得十分重要。坚持文化领导权即坚持文化自信。以新一代青年为载体,以高度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一、文化自信的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一个人没有文化,那他就只有一副空洞的躯壳。文化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精神的力量来源。没有了文化的蓬勃发展,没有对于文化自信的正确把握,我国就难以进行全面的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于自己的源远流长历史的肯定,是一个国家对于未来发展的积极的展望,以及一个政党对于自身价值和实践的自我激励。每一个人在对于自身文化抱有强烈的信任。才能做到对于这个民族具有归属感从而对国家的充满期盼。才能上下团结一致,一起披荆斩棘,劈波斩浪,走好我们自己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形成的思想源泉
  中国具有5千年的历史传承,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不曾断流且流传至今的古代文化。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各具特色的风俗传统,是所有中国人心中不可替代的瑰宝。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法家的“以法治国”,道家的“无为不争”,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墨家的“兼爱非攻”等,其实本质上都是在对于当时的社会状态提出自己的思考,最终目的是发现历史的规律并使自己的理论适应社会发展的历史走向。去发掘推动历史流程的本质力量。由于民族众多,幅员辽阔和地图版图的不断融合,使中国文化具有了很大的包容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普世价值,认知论和世界观,是经过历史和人民群众的筛选和发展,所以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文化移默化地的改变了人民的思维方式而人民也在不断创造丰富着文化,文化与人民群众形成共生。认同是自信的重要环节,而传统文化对于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文化自信的提供了语言载体
  人类世界丰富多彩,每个人都具有他的相对独立性,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中国有句古诗句叫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古代的“中庸之道”和辯证唯物主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唯物辩证法指出:任何事物、过程和规律都具有相对与绝对两个方面,不可分割,缺一不可。而不是将某种物质或精神绝对化,批判形而上学和绝对神化的一些教义;毛泽东曾经说过辩证法就是一种宇宙观,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马克思主义都用辩证方法来认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甚至是人与宇宙的关系[2]。简单点来说就是用中国人的语言叙述顺序和理解方式,让文化自信锲入中国社会更加容易。
  (三)文化自信是唯物史观的深刻认识
  文化自信其实是对于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主导权的占领,领导权即意识形态具有话语权,通过宣传教育,和意识形态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以领导权的拥护者持续地吸收各个方面的积极分子,自发构成联合拥护的社会团体组织。其特点是直接面对群众,主观积极影响而非客观被动强制,具有很大的自由性。且多元化的全方位的比单一的说教更贴近于生活。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需求是精神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自信的必然使命。
  二、提升文化自信对建设高等教育的重要意义
  国家从落后就要挨打,到经济发展稳居世界前列的,人民从一穷二白到基本进入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获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我国教育事业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从最开始新中国成立之初,单纯的为了培养具有文化素质的劳动者来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新民主主义。到改革开放后为了满足中国发展需求,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高等教育目的的转变是根据社会物质发展和精神发展而适应的。在习近平致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高等教育对于国家的繁荣复兴扮演着重要角色,新时代下需要大量的高等人才。如何培养需要围绕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3]。提高文化自信对于这三个问题的解决有着深刻的意义。
  (一)为谁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其实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就是“跟谁走的”的方向问题。作为一个根本性和关键性的重大把握。就高等教育而言,更深入的来说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上广大青年“信谁”的关键导向。习总书记说过,当代青年应该自觉自发的去了解学习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牢牢紧跟党的领导,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走过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道路和理论经过了历史和人民考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广大青年更要坚定理想信念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将自己的梦想融入中国梦的宏伟篇章中,为实现人生价值而不懈奋斗,为追求幸福生活而不懈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二)培养什么样的人
  大学的文化软实力是建设高等教育最基础也是最广泛的。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方式,教育不仅寓于文化之中并在不断深化文化创造文化。客观上影响着了文化传承、文化筛选和文化创新。大学作为建设高等教育的核心载体,文化自信的提升有力的保障着目标的实现。高校要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在高等教育的建设中的注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深入人心,当前,国与国的竞争其实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人才资源作为综合国力的关键一环。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大学作为人才培养基地。通过正确引导和实践认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自发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关热词搜索:视域 高等教育 探究 自信 建设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