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9-08-11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 要】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特征之一,中国也正在向高等教育大众化迈进。本文简要分析精英高等教育和大众高等教育的差异和冲突,试图理清两者的关系,探讨两者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教育;精英教育
  西方一些学者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高等教育按其总体规模的发展依次分为精英高等教育、大众高等教育、普及高等教育等阶段。马丁·特罗以晕的指标定义了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属精英高等教育,15%至50%为大众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为普及高等教育。200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17%,在2009年更是达到29%,已超过教育部对2010年达到2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规划。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持续高速增长,但精英教育并没有,而且也不应退出历史舞台。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是长期共存、相互补充、分工合作的关系。
  一、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的概念与两者差异
  (1)精英教育。精英教育以效率为价值取向。“传统的精英教育” 中被教育者的量少,是少数人享有的权利。大众化中的“现代精英高等教育”更关注“质优”而并不单单在于“量少”,是建立在高深学问基础上、学术本位的高层次的高等教育。(2)大众教育。大众教育常以普通教育的普及或比较开放的高等教育招生制度为前提,以高等教育的层次、科类和形式的多样化为特征,其价值导向是机会平等。同精英教育阶段相比,大众教育不仅在数量上的差异,而且在教育的观念、教学内容与形式、学术标准、管理与决策及学校的功能、模式、招生和师资等方面均有所区别。大众教育的目标是让希望接受且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如果说精英教育更侧重“有能力接受”,大众教育则更侧重“希望接受”。(3)精英高等教育和大众高等教育的区别。马丁·特罗在其著作中论述了精英和大众高等教育在11个维度上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在高等教育观上,接受精英高等教育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接受大众高等教育是所有有能力者的权利。在功能上,前者主要是塑造人的心智与个性,培养官员和学术人才;后者则重在传授技术与培养能力,培养技术与经济专家。在课程和教学形式上,前者侧重学术与专业,课程高度结构化和专门化,注重个别指导;后者采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讲授为主,辅以讨论。在学术标准上,前者遵循共同的高标准,后者标准则趋向多样化。在入学与选拔上,前者看重考试成绩和英才成就,后者则引进非学术标准平等入学。
  二、精英高等教育和大众高等教育的冲突
  1.大众高等教育对精英高等教育的不良影响。(1)由于政府用于教育的财政支出有限,当大众教育机构高速发展,其占用的资源必然增多,精英高等教育从政府获得的资源必然被削减,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受损。(2)建立在高深学问之上的精英高等教育以科研为重,需要一个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而大众高等教育普及服务于社会的直接需求,并且强化了外部世界对高等教育(包括精英教育)的控制。而如果精英高等教育受到过多的外部干预,则可能丧失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的原则。(3)由于经费的减少以及外部控制的加强,精英型高等学校为求生存不得不扩大规模(如设立高收费的二级学院),这将掠夺原应用于精英型教学的资源,从而产生一种类似经济领域的“劣币驱逐良币”,导致了高等教育的贬值。(4)大众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因为具有实用性和技术性的特征且薪酬期望值较精英高等学校毕业生低,往往会抢占精英教育毕业生的许多就业机会。在就业形势日趋激烈的情势下,高校教育趋于以就业为导向,容易导致一些精英高等学校也追求短期就业率,快餐式课程在精英高等教育的课表上比比皆是,规模化、标准化、程序化的快餐式教育模式日趋流行。
  2.精英高等教育对大众高等教育的不良影响。(1)尽管大众高等教育从精英高等教育手中夺走了一部分经费,但国家对大众高等教育的投入仍赶不上其高速发展所需。(2)中国传统的观念认为接受精英高等教育就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拥有好的就业、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优越的生活条件,这使得学生盲目挤向精英高等学校而不顾自身是否真正有研究高深学问的愿望与能力。同时这也使得大众教育接受者以一种低人一等的身份出现,使人们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而进行扩招时,总是期望精英型重点高等学校尽可能多地容纳学生,承担起实施大众高等教育的任务,而不认可本应承担大众教育的学校和机构。(3)鉴于社会、学校对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观念还没调整好,许多大众型高等学校不顾实际地向精英型教育靠拢,在教学定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以精英型教学为标准,争创硕士点、博士点,把创建所谓的“重点”、“研究型”作为自己努力奋斗的目标。
  三、精英高等教育和大众高等教育的协调
  (1)协调的可能性。从本质上讲,大众高等教育并不是精英高等教育的“天敌”。大众高等教育甚至还可以帮助甄选适合接受精英高等教育的学生。而且经过大众教育,社会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则在精英高等教育的可选入学范围平均水平亦将提高。而精英高等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大众高等教育产生积极的反作用,如精英高等学校毕业的学生可能到大众高等学校从事教学或管理工作。因此,大众与精英高等教育并不是不可调和的。(2)协调的必要性。社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一方面要求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达到较高水平以适应社会的高速前进;另一方面,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去不断开拓创新,攻破一个个科技堡辛,创造出新的科技成果,以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美好的方向发展。这样就要求精英高等教育和大众高等教育共存在于高等教育内部,完成高等教育所承担的责仟。(3)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协调。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发展大众高等教育,也要发展精英高等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既需要提高全民的科技文化水平以适应社会高速增长,也需要大批高素质的精英人才去攻坚克难和开拓创新,因此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必将继续长期共存于高等教育之中。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是一个仅仅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过程,还是一个建立有效的功能分化的高等教育系统制度的过程。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和经济政治大环境的实际情况,指导不同类型的高校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道路,保障重点高校的精英性和独立性,同时大力发展职业院校的大众教育,动态调控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比例,在推广高等教育大众化创建社会公平的同时也给予精英教育应有的政策支持,通过宣传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互补性,鼓励受教育者选择合适的教育模式,使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两者相辅相成的推动社会发展,保证效率与公平的和谐并进。
  学校应把握好自己的定位,按照各自不同的区域需求、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的治理结构、不同的服务面向、不同的评价体系选择精英教育道路或是大众化之路,并按照发展方向进行招生、教学和管理,按其各自职能和特色来不断发展壮大。为了保证精英教育的质量,研究型和学术型大学不宜过度扩招,可以效仿国外高等教育宽进严出的做法,严格要求被教育者获得一定成果才授予相应证书,对于不能在原有学制时长内达到相应标准要求的学生可以延长学习年限,对于不适应该教学模式的学生给予转学机会。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出现的学生整体质量下降的问题,通过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着重培养和提高被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使其达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被教育者应以人为本的尊重自身与其他个体的差异性,实事求是的根据自身能力和社会需求选择适当的教育,而不是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追求精英教育,轻视大众教育。分立不是二元,精英与大众是高等教育体系内的细分,是以合作为基础的分工,是总体目标一致基础上的功能分化,只有相关各方理清两者的关系,正确看待两者的分工合作,才能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娜.精英高等教育和大众高等教育之辨[J].当代教育论坛.2005(9)
  [2]邹晓平.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两个体系的解读[J].高等教育研究.2005(7)
  [3]张思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与质量[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6(1)
  [4]李志仁.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不能放松精英教育[J].计算机教育.2004(12)

相关热词搜索:高等教育 大众 精英 关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