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互联网+”时代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分析

发布时间:2019-08-16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要求着高校人事管理制度要展开创新,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互联网+”时代对高校人事管理的影响,说明了“互联网+”时代下高校人事管理的现状问题,阐述了高校师资队伍选拔制度、高校师资队伍服务制度、高校师资队伍评价制度等“互联网+”时代下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校;人事管理制度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对于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开发更为重视,应用范围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可以说,我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各个行业领域积极的使用了“互联网+”下相关技术,推动了行业创新。对于高校来说,人事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利用“互联网+”下的思维与技术展开管理制度的创新有着较高的可行性,能够推动高校的更好发展。
  一、“互联网+”时代对高校人事管理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时代对高校人事管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也为其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持。对于高校人事管理来说,“互联网+”时代对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如下:第一,人事管理效率的提升。在“互联网+”时代中,高校人事管理工作进行了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逐步替代了传统的人工管理,例如网络人事信息查询、线上人事手续的办理等等。在降低了人事管理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也提升了人事管理的效率。第二,决策支持的提供。通过使用数据技术,高校人事管理部门能够对人才信息展开更加充分的分析。利用数据技术实现了资料的深度分析,为人才选拔等各类决策提供支持,降低了决策的主观性。第三,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实现校内信息资源的快速分享,还能够加强高校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了高校之间的合作,推动了高校科研水平、学术水平的提升。
  二、“互联网+”时代下高校人事管理的现状问题分析
  第一,高校人事管理的创新性不足。对于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来说,其主要需要完成建档、统计等服务层面的工作。若是这些工作都应用人工操作的方式完成,则使得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明显提升。“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展开提供了更多的优化方式。现阶段,虽然高校都展开了信息化建设,但是在人事管理工作中,应用“互联网+”思维展开创新的程度相对较低,相应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时代发展不匹配[1]。
  第二,高校师资队伍的相关管理有待提升。就现阶段高校人事管理的情况来说,针对教师的培训与奖励机制尚未形成。归根结底,高校师资队伍考核评价方式依旧沿用着传统的评价方式,并没有建立起针对性更强的、更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总体上来说,高校师资队伍的管理水平较低,必须要结合信息技术等完成高校师资队伍评价制度的创新。
  第三,高校师资队伍的人才流失。对于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来说,保障高校人才的稳定极为重要。但是,目前,一些高校存在着人才流失的现象,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对于高校软硬件条件的不满足造成的。
  三、“互联网+”时代下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创新策略的探究
  (一)基于数据技术,建立高校师资队伍选拔制度
  在高校传统的人才选拔中,普遍依靠着简历资料来完成初选,并经过多輪面试实现。在这样的选拔过程中,更多的依赖于面试官的主管判断,其评价结果的客观程度不足。可以看出,传统人才选拔方式的科学程度并不高,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人才选拔的意义。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师资队伍选拔有了创新的条件,相关工作人员可以结合数据技术完成教师数据库的建立,经过大数据技术的整合、归类与筛选完成教师信息的解读与保存。通过网络数据分析,能够准确的预估与寻找出高校人才的不足之处,或是哪些教师需要展开专业培训[2]。在这种管理方式下,数据信息更加清晰透明,评价结果也更为客观准确。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人事管理可以通过使用互联网技术,完成数据信息的共享。在这样的方式下,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人员可以更加快速的对师资队伍的信息展开分析与对比,完成高校师资量较为薄弱的专业,设定出专项的选拔方案。结合网络平台的使用,高校人事管理人员可以更加全面的收集到校内专家组、教授等的招聘意见,结合应聘者的个人资料,完成目标候选人的定位。可以说,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人事管理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数据技术,实现了高校人事管理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化。
  (二)基于网、云、端支持,完善高校师资队伍评价制度
  对于数据技术来说,其利用网、云、端的支持,能够完成数据接力环形系统的构建。其中,“网”代表互联网、物联网等网络;“云”代表数据信息的存储空间;“端”代表各类终端[3]。在这一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结合实际的需求,多渠道的完成相应数据信息的获取,更好的满足了相关工作人员对个性化服务的需求。
  对于高校人事管理来说,可以通过网、云、端的技术支持,实现高校师资队伍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这对于师资队伍的高质量保证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人员可以充分的利用终端的功能,结合多种资源的整合使用,完成高校教师的职称考评以及绩效考评。例如,高校人事管理部门可以开通专项的微信服务号,针对不同的教师定制不同的考核指标。同时,也能够定期的向教师传递专业培训的相关信息。在这样的方式下,高校管理部门制定的各种政策以及相关信息能够第一时间的传递到每一个教师的终端中。
  另外,高校也可以开发出专项的APP,使得高校管理向着数据化、电子化的方向发展,为教师提供更加客观公正、人性化的服务。在高校教师的考核评价中,可以通过自评、他平、学生评价以及专家审评等多个角度评价信息的收集,并在云端与网络中完成汇总分析,实现了更加公正、客观的高校教师评价。
  (三)基于开放化原则,实现高校师资队伍服务制度
  想要更好的确保高校师资力量的不流失,相关人事管理部门必须要提升对高校师资队伍的服务质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这一项工作的展开提供了更好的条件。首先,高校人事管理部门可以结合多种线上以及线下交流平台,对高校教师的共性需求以及个性化需求展开收集与了解,并为高校教师提供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完成对高校教师思想的端正。第二,高校人事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完成对学校内的网站浏览记录、图书馆借阅记录等信息数据的收集、对比与分析,形成高校教师学术研究领域、兴趣、特长等资料的收集,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供更准确的数据信息支持。
  现阶段,各个高校之间的竞争从本质上来说是人才的竞争。基于这样的情况,高校除了要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也要最大程度的避免校内已有人才资源的流失。“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为高校人事管理部门的人才巩固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能够对教师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分析与收集,并形成针对性的服务方案。这样的方式转变了传统的“以薪留人”的方式,有着更好的管理效果。
  (四)基于信息技术,构建高校网络公平评价制度
  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人事管理部门还可以结合互联网的高互动性的特点,建立起校园网络交流平台,促进高校网络公平评价制度的形成。在该网络交流平台中,要设置开放的评价入口,完成校网的登录后,教师、学生等都能够将自己的评价以及意见表达出来。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课堂教学行为等进行评价。对于这样的评价,要使用“匿名+内容公开”的原则,在让教师了解到评价内容的同时,保护学生的隐私。通过高校网络公平评价制度,能够推动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一定程度的降低了高校人事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总结: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优化与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通过利用数据技术、信息技术、“云、网、断”支持以及开放化原则,建立起高校师资队伍选拔制度、高校网络公平评价制度、高校师资队伍服务制度、高校师资队伍评价制度,推动了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降低了高校人事管理的工作量,提高了人事管理的效果,促进了高校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骁,赵青青.“互联网+”条件下高等学校人事管理的现实挑战与创新思路[J].人才资源开发,2018(18):20-22.
  [2]陈文华.“互联网+”时代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08):256-257.
  [3]杜刚.信息化背景下高校人才管理机制创新与效率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0):227-229.

相关热词搜索:互联网 管理制度 人事 高校 创新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