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农村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8-19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管理工作,要求高职农经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与素质,本文指出了目前高职农经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高职农村经管人才培养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高职农村经营管理 人才培养 问题 对策
  (一)高职农经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职农经管理教育刚刚起步,虽然已为我国输送了大批农村经营管理人才,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
  1、农经管理专业的非农化,人才服务农村的意识不强。由于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及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环境持有一定偏见、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引发的生源竞争等的影响,许多高职学校的农经管理专业难以维系。再者,为了迎合学生及家长的口味,学校往往以农经管理专业之名培养国际贸易、会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在这样的人才培养机制作用下,使培养出来的经管人才就业后大部分流向城市,即使有一部分面向农村,也因未能较为全面地掌握从事农村经管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相关技能,而很难满足现代农业尤其是整个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
  2、教学内容较为空泛,专业内涵有待丰富,师资队伍有待充实。高职农经管理人才不仅要熟悉各项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还要精通业务。另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农村经济迅猛发展,急需懂专业和技术的复合型、创新型管理人才,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农经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多借助学院自己原有经管专业办学优势和师资条件,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支离破碎,所开课程宽泛不具体,比如农村市场营销、农村财政与金融等课程,并没有使用专门的“农业”教材,或者根本没有现成的相关教材,所以学生并没有掌握到农村经营管理的精髓。
  3、实践教学难以开展,与农村经济体的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实践教学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目前,农经管理的校企合作模式无论是“2+1”模式、“订单培养”模式 、还是“学工交替”模式、“工学结合”模式、“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总体上还是以学校教育为主、企业参与为辅的浅层次校企合作。对于校企合作,往往是学校主动寻找和联系企农业企业和农村合作社等农村经济体在合作中一般属于被动配合或形式上的合作。
  或者他们把校企合作看作为接收员工实习或岗前培训。随着商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用人单位因商业机密等各种原因不愿意接纳毕业实习生,尤其是工作岗位涉及财务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营销业务等。即使部分用人单位接受了学生实习,学生也很难接触到真正的业务训练。
  (二)完善高职农村经管人才培养体系的对策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人才招生和就业途径。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到城镇各社区、居委会,农村的各村部开展讲座,并通过各大媒体宣传本地的农村经济建设情况,让大众了解现代农村经济政策支持的力度,农村经营管理者的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国家的重视度,改变他们对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偏见,能正确引导其子弟报考该专业。另一方面,因为涉农专业就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经管理人才的流向是人才培养的难点问题,只有建立有利于优秀农村经管人才脱颖而出的评价选拔引进机制,扩大就业途径,才能稳定农经管理人才队伍,也才能使高职农村经管专业人才培养顺利完成交接。
  2、调整课程教学体系,充实人才培养方案内涵,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农经管理专业应坚定其专业发展定位,主动服务“三农”,将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为培养既掌握经济管理知识和技能,如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统计、农村会计及电算化、农村财政与经融、农产品营销、农村法律法规、农村公共管理等,又掌握与农业紧密相关的工商经济与管理、资源与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既懂技术又会管理,既上达各行各业下联系千家万户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而现代农村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急需一批理论和实践水平很高,懂政策,熟技术,会经营管理的“双师型”教师,所以,高职农经管理专业应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策略,广泛吸引和鼓励農业企业和农村基层组织的优秀经管人才到学校进行授课或作报告,同时学校可从经费和政策上向“双师”型教师倾斜,鼓励和支持教师走出校门,积极投入农村经营管理单位进行专业实践、挂职锻炼和现场考察,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业务能力,最终壮大师资力量,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3、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和促进实训基地和实训平台建设,促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案例教学,结合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选择典型事例编写教学案例,同时对一些现实中的焦点问题与热点问题,多组织学生深入农村进行专项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并讨论分析;另外,高职院校农经专业应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采取校企合作模式、政校企行共建模式、人才培养和项目培训结合模式、信息咨询服务模式等形式,加强现代农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为本专业的在校生以及广大在职人员培训提供良好的教学实习场所,提高教师、学生与在职人员的实践技能。
  校企合作已经成为现代高职教育的基本培养模式,但多流于形式,未能很好的服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在学校与农经团体、企业、合作社等的合作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已开发的相关农业人才门户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人才资源共享,通过平台寻求“订单式培养”、“2+1”人才培养“工学结合”培养等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新形势和新方法。
  只要转变观念,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发挥资源优势,改善教学環境,完善办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改善课程设置,农村职业教育必然会蓬勃发展,必然会满足新农村建设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作者简介:吴双双(1983-),女,湖南长沙人,讲师,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
  参考文献:
  [1]黄文清,李明贤 基于现代农业视角的中职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发展研究 [J] .中国林业经济,2010(01):48-53.
  [2]张颖 农村经营管理人才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机制研究[J].价值工程,2012(17):3-95.
  [3]谭正伟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J].教教平台,2007(09):131-132.

相关热词搜索:人才培养 高职 经营管理 思考 农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