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全寿命周期项目经营管理探讨

发布时间:2019-08-19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 要:当前,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PPP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与传统合作模式项目,PPP模式有着更加明显的优势。项目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出现相应的风险和问题,可以引入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概念,實现对于PPP项目的经营管理,以此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本文结合PPP模式的内涵以及PPP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特点,对PPP项目群寿命周期经营管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ppp项目;全寿命周期;经营管理
  前言:自2014年开始,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中得到了推广和普及,并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6月,全国范围内入库PPP项目数量达到1.36万,总投资额超过16.33万亿,覆盖了全国29个省市地区。财政部在相关规范中,提出了PPP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其在很多地区应成为了PPP核心理念,构建起覆盖PPP全寿命周期的制度体系。想要做好PPP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需要从PPP模式的管理要求着眼,在保证工程质量、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提升管理效率,以市场化理念配合专业化管理措施来对管理效果进行强化。
  1 PPP模式的内涵
  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指公私合营,是一种存在于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之间,类似于伙伴式的合作关系,主要是针对公共产品或者服务而言,合作关系的构建需要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以相应的合同为依托,做好权责利的明确,通过合作来达到较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在PPP模式下,想要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必须在政府部门和私人组织之间达成有效的风险分担结果,确保双方共同分担风险,获得对等的收益[1]。
  PPP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非常明显的优势,首先,PPP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效率,减少成本投入,也能够对项目资金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据统计,与常规融资相比,PPP模式可以帮助政府部门节约17%左右的资金;其次,PPP模式下,政府部门从原本的服务提供者变成了监管者,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从而减轻了财政负担;然后,PPP模式可以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为投资融资体制的改革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能够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分配,降低各方利益主体需要面对的风险压力;最后,PPP模式具有极广的适用范围,在道路、桥梁、医院、学校等工程项目的建设中,都可以发挥出良好效果[2]。
  2 PPP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概述
  PPP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一种针对PPP项目全寿命周期(从项目寿命开始到寿命结束的时间)所进行的全面性综合性管理工作,管理的内容包括财务、运营、维护等,最终目的是实现项目整体效益的最大化。PPP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存在几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一是强调在项目全寿命周期内,成本费用最低;二是需要从经济、技术、社会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三是以可靠性过程及维修性过程技术为依托,确保项目的稳定运行;四是管理范围广,不仅包括了项目本身,还包括了项目的配套设施和附属设施,需要做好全过程管理;五是在管理过程中,应该积极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的集成、共享及反馈管理。
  PPP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中,各个阶段与各个环节之间都存在密切的联系,互为支持和印证。从项目前期基于对项目的初步认知开始,通过内部数据分析和外部环境预测,初步确立PPP项目目标、操作流程、运行架构。而伴随着项目的逐步展开,信息获取量也会逐渐增大,需要及时对管理目标作出调整,以确保其能够与实际情况相适应。另外,PPP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存在信息集成管理特征,其本身强调以项目管理的相关理念和方法为支撑,配合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等技术,可以为全过程动态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基础,形成专业信息化平台[3],将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有环节的工作转变为能够被收集、分析和统计计算的信息,提供给项目参与方使用,以此来促进项目价值的提高。在实际运用中,应该将具备PPP项目全寿命周期动态管理的流程、理念和规则等,通过构建项目决策阶段开发管理、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管理和项目使用阶段设施管理信息集成管理框架,做好流程再造,以确保PPP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
  与传统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相比,PPP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不仅表现出了共性,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的个性,这里对其进行分别分析[4]。
  (1)共性:一是生命周期相同,都需要经过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五个基本流程;二是符合一般规律,项目启动阶段,风险因素多,不确定性好,成功率低,伴随着项目的实施,外部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小,项目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内部管控。
  (2)个性:一是启动时点特殊,PPP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启动时点处于识别与甄选阶段,启动内容包括了前提调查、初步实施方案编制以及可信性分析论证,继而确定是否在项目中应用PPP模式;二是参与方职责不同,在PPP项目中,管理主体是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两者是合作伙伴关系,处于平等地位,有政府部门负责项目质量与价格的监管,同时承担法律、政策等风险,社会组织则负责项目设计、建设和运营维护等,承担这些环节可能存在的各种商业风险;三是实施程序不同,步骤较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项目的顺利实施;四是回报机制不同,PPP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一个重点内容,是项目回报方式与绩效考核支撑下的政府付费机制,依照项目运行过程中的收益情况,PPP项目的回报机制有三种,分别是政府付费、使用者付费和可行性缺口补助,经营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创新优势,做好必要的绩效考核与成本控制,以此来确定政府支出和社会组织的回报[5]。
  3 PPP项目全寿命周期经营管理
  3.1风险管理
  PPP项目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合作周期长、技术要求高,涉及利益主体众多,合作关系比较复杂,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做好相应的风险管理,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来保证PPP项目风险管理的效果。在项目整个寿命周期内,需要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利益主体,强化风险管理,并将其体现在合同条款中,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保持高度重视。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PPP项目的数量持续增加,可供参考的案例也更加丰富,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应该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风险源指标库、风险分析及评价模型库等,做好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依照PPP项目本身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充分考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对新的风险进行准确识别,采取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6]。

相关热词搜索:项目 寿命 经营管理 周期 探讨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