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垄断行业的高收入对社会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8-20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垄断行业收入畸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畸高的收入水平不仅加大了垄断行业企业的运营成本,而且还对收入分配秩序、和谐社会的构建、资源配置效率等产生直接损害。如何深入认识垄断行业收入畸高的形成机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规制对策扭转垄断行业收入畸高的现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无疑是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行业收入 垄断行业 影响
  
  一、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明显地普遍地提高。但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越拉越大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2006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可划分为20多个人行业和50多个小行业。按人行业来分,2000年平均工资最高的是金融保险业13729元。最低的是农林牧渔业5132元,二者相差2.68倍;2003年最高的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2244元,最低的是农、林、牧、渔业69691元,二者相差4.63倍;2004年最高的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4988元。最低的是农林牧渔业76111元,二者相差4. 60倍。若按小行业来分,2000年最高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当中的航空运输业21342元。最低的是采掘业当中的木材及竹材采运业45351元,二者相差4.71倍;2003年最高的是金融业当中的证券业42582元。最低的是农、林、牧、渔业当中的林业6139元,二者相差6.94倍;2004年最高的是金融业当中的证券业50529元,最低的是农、林、牧、渔业当中的林业6718元,二者相差7.52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收入最高和收入最低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甚至可能已经达到10倍以上。2005年电力、燃气、水供应业达到27302元,交通运输、仓储、邮政达到24578元,而最高的信息服务和软件业与最低的农业之间的差距近一步扩大到49615元。2006年最高的是证券业85522元,而最低则是农业8610元,相差数额达到10倍。2007年4月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工资水平最高的行业,如金融业,职工年均工资213391元;工资水平最低的行业,如服务业和其他行业,职工年均工资仅为20194元,工资水平最高与最低的行业之间差距为10.6倍。行业间差距同比进一步扩大。
  二、垄断行业员工收入分配特征
  1.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与工资增长幅度均大大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在各行业中,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金融业等垄断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保持在前5位。2005年,金融、电信、烟草、石油天然气、航空等垄断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都在3万元以上,有的超过4、5万多,远远高于全国平均 18364元的水平,而排在最后3位的农林牧渔业、住宿餐饮业、建筑业的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8309元、13857元和 14338元。如在华南地区,调查结果显示,金融、房地产和高科技三大主要行业2007年薪酬增长率表现出比较大的差异,分别为26.5%、9.6%和9.3%,其中金融业薪酬增幅几乎相当于高科技或地产行业的3倍。
  2.职工工资与其他行业职工工资差距扩大,并呈加速趋势
  据计算,全国最高与最低的行业人均收入之比,2002年为2.99:1,2003年扩大到3.98:1,2004年已达到4.25:1。2005年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之比为4.88:1。2006年最高与最低之间的比例增长到近6倍。非工资收入数额大、增长快。非工资收入(有工资外货币收入和非货币收入、实物收入和福利收入等)在我国个人收入中比较普遍,据国家税务总局分析,职工从单位获得的非工资收入占工资收入的比重1990年为35%,1994年为50%左右。1995年城镇居民人均获得工资外福利收入3304元,相当于统计内的同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7%。非工资收入又以垄断行业最为突出,大多超过工资收入。
  三、垄断行业收入问题对社会的影响
  1.加剧收入分配不公,引发社会强烈不满
  某些垄断性行业凭借其垄断地位,垄断某些生产要素、某一经营范围或者某些产品价格,与一般行业相比,它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承担着较少的风险,能够较多、较快地获得利润。垄断厂商还有意设置行业进入壁垒,加上自然垄断因素的推进作用,使得资金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不能或很难进入这些行业,阻碍了资源在行业间的自由流动。这使得垄断性行业与一般行业在机会面前并不是“行行平等”,因而由于这种机会不平等引起的收入分配结果就更谈不上公平合理了。垄断性行业从业人员获取高收入,并不都是因为他们付出多,或对社会的贡献大,其中很大一部分收入是受益于国家垄断、不尽合理的行业政策以及不正之风。一些行业在效益不好的情况下,其职工照样可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这种收入差距未能较好地体现按劳取酬的原则,因而是一种明显的不公平,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往往是消极的,对社会发展也是不利的。
  垄断行业收入水平高而且增长速度快,造成不同行业和不同人群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最低收入 1/5人口只拥有全部收入的 2.75%,仅为最高收入 1/5人口拥有收入的 4.6%。与此同时恶化了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况。近年来,很多城市的垄断行业不同幅度地提高了水、电、煤气、油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并且还可能继续调高这些商品与服务的价格。这些行业提价的主要理由是价格过低,导致企业经营困难甚至亏损。而事实上,这些垄断行业员工享受比其他行业高得多的工资和福利。居民生活必需品频繁涨价加重了居民生活负担,恶化了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况。在社会情绪上面更是加强了社会的不满。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与农林牧渔等艰苦行业和破产亏损企业职工的低收入形成强烈反差。有的垄断行业甚至还通过乱收费来支付、维持其高工资和高福利,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如全国每年电信收费高达 70亿元以上,能够通过投诉或诉讼获得返还的数额微乎其微。
  2.弱化资源配置效率,影响社会整体经济发展
  长期以来,垄断行业利用其提供公共产品的特殊性,不断争取国家政策倾斜和大量公共资源。但在享受资源配给优先权的同时,却并未为国家和公众创造应有的价值。以国家电网为例,其1万亿元的资产,每年产生的净利润仅为40多亿元,总资产报酬率仅为0.14%,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而与垄断行业低效率相对的,却是其畸高的收入水平。更为严重的是,作为最重要的社会资源,人力资源也被垄断行业的高工资高福利所吸引。有数据显示,选择国有企业作为理想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29.17%,与私营企业的16.13%和三资企业的9.15%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垄断高薪引致的人力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将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的运作效率,妨碍社会进步。有学者曾经做过相关研究,人才的流动是沿着工资的方向往上走的,一旦在某些行业出现高工资的时候,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就会向这些行业移动,会大大增强这些行业的发展,形成一个创新性很强的社会结构。但若将这些高工资的行业配置给垄断行业,则会形成一个典型的寻租型社会。很容易想象,若高素质的人才配置在那些寻租型的垄断行业,那么凭借其聪明才智无疑会更加巩固和增进这些寻租机制,而作为社会发展动力的生产创新机制将陷于瘫痪状态。因此,若放任垄断行业畸高收入长期存在,不仅会影响社会资源按照效率原则进行合理和优化配置,最终也必然导致社会整体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倒退。

相关热词搜索:高收入 垄断行业 我国 影响 社会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