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分析师的“敲门砖”

发布时间:2019-08-21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从20多年前的草莽丛生,知者寥寥,到逐渐走上职业规范之路,券商分析师在金融界的影响力日盛,职业关注度不断提升,吸引各路谋士施展拳脚,其准入门槛也随之成为焦点。随着行业的发展,券商分析师头顶的光环越来越多,有从业时间较久的老分析师们感慨,“竞争激烈,招聘条件也越来越苛刻”。而这些招聘标准,也折射了整个行业生态的嬗变。
  以公募基金和保险公司为代表的机构投资人的快速崛起,拉动券商卖方研究业务随之迅速扩张。十多年来,卖方分析师职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大众关注,媒体对分析师的报道时常充斥着“金融精英”、“年薪百万”等吸睛字眼。
  标准如果根据公开报道还原一个分析师的形象,TA多半应该是名校学霸出身,通晓经济金融与财务,衣着光鲜,思维敏锐,伶牙俐齿,各大航空公司金卡会员,出入星级酒店,常年穿梭于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和行业协会等。……
  那么,这样一份看起来光鲜亮丽的职业,准入门槛如何?券商研究所在招聘分析师时,都有哪些具体要求?
  新财富走访了不同年代、不同背景的分析师及券商研究所相关负责人,总结归纳出分析师招聘的标准和套路,大体分为“硬性指标”和“软性指标”两大要素。硬性指标包括学历、学校、专业、知识储备等,软性指标则包括人品性格、社交能力、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身体素质以及外貌形象气质等。
  随着行业竞争程度及券商研究对象、使用工具、市场环境的变化,十多年来,研究所在招人时的标准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首先,时移事易,如今各券商研究所已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研究传统和研究文化,因此在择人时更倾向于招聘符合自身气质的候选人,而不一定是研究能力最强者。其次,分析师团队作战趋势明显,讲究团队内优势互补的同时对应聘者专业要求越来越开放。再次,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速度越来越快,不仅对应聘者学习和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挑战,更使得网络营销能力成为不少券商研究所分析师招聘的加分项。
  硬性指标三道槛:学历、学校、专业
  十多年来,券商研究所对分析师学历的基本要求几乎没有变过:硕士学历起步。学历、学校、专业背景,是招聘者为人才考核设定的第一道门槛。
  曹凌松在申万宏源证券工作了近7个年头,目前担任人力资源部总监。他每年面试近千应届生,清一色的硕士。在他的印象中,也招过个别本科背景的学生,“被招进来做研究助理,如果他想继续往上升的话,就必须拿下硕士学位,这是硬性规定”。
  新财富酷鱼评选大数据显示,81.52%的分析师的最高学历为硕士毕业,13.62%拥有博士学位,而只具备本科学位的分析师仅占比4.86%(图1)。
  “宏观、固收、金工要求博士毕业,其他行业则不用,”招商证券研发中心董事总经理朱卫华强调,“因为在其他行业,博士不比硕士有优势。”
  曹凌松表示,外资背景的研究所更喜欢招优秀的本科生,那是因为自身有较为完善的数据库和研究方法,本科生进去也可以立刻上手做研究。而国内券商研究所对硕士学位如此执着,一方面因为本科是通识教育,到硕士阶段才有较多的主动研究机会,与国内分析师的要求较为匹配。另有一个客观原因在于,这几年国内重点院校的优秀硕士研究毕业生很多,供给非常充分,研究所没有降低学历门槛的必要。
  即便都是硕士,在券商研究所眼中也分为“三六九等”,而决定了这个分级的就是毕业院校。大部分券商研究所在招人时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只招985/211院校毕业生。不少券商会根据过往经验,对某几所大学的毕业生存在偏爱。另外,CFA(特许金融分析师)、CPA(注册会计师)证书也都是重要的加分项。
  新财富酷鱼大数据显示,诞生最佳分析师数量最多的学校排名前五名分别为: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占比都超过了5%;其中复旦大学更是以超过10%的比例成为了券商分析师的“黄埔军校”(图2)。
  一些有成熟培训机制的券商研究所,如申万宏源,每年新招人员中九成为应届生,少量的非应届生招聘时则主要以行业相关工作经验为选择标准。一般在行业内人脉广、信息渠道多、对行业有深入了解的人占优势。但是,从工作年限来说,却并非是越长越好。朱卫华指出,在实业工作8-10年的人,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很难再适应卖方研究的工作范式。相反,那些有2-3年工作经验的人更受券商研究所欢迎。
  近年来,随着海归数量的增加,分析师应聘者中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人也越来越多。恰逢卖方研究国际化的积极推进,“镀了一层金”的海归们对券商研究所是否更有吸引力呢?
  连续4年获得新财富通信行业第一名的中信建投分析师武超则毕业于英国斯旺西大学,是一名典型的海归分析师。在她看来,海外留学背景对应聘上这份工作并没有明确的帮助,与国内名校校友圈子相比,海外背景不会带来更多贴近效应。但她认为,海外学校注重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带给她较强的逻辑思考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及对数据的严谨态度,而这些对研究工作都很有帮助。其次,海外留学生相对而言眼界更为开放,做研究时更容易扩大视角,放眼全球寻找对标公司。
  朱卫华对海归应聘者持理性态度:“海归也看学校和个人能力。”而在曹凌松看来,只有那些既有国际视野,又对国内市场、研究方法有一定了解的海归,才具备更多竞争上岗的优势,然而只有极少数海归具备这种素质,大部分海归至少还需要花半年时间实习,去适应国内市场。新财富酷鱼数据显示,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分析师占了全行业的16.13%。
  硬性指标的第三道门槛是专业背景。一般认为,金融财会专业背景的人才与分析师职业最为匹配,不论是数据统计,还是对公司财报的解读,都需要运用财经专业知识,证券分析框架和逻辑也是以财经知识为基础。
  光大证券前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赵强1998年入行,2001年加入光大证券,并于2003年起一直从事房地产行业的研究,直至2014年离开,在行业内浸淫了16年之久。据他观察,早期分析师行业发展不完善,行业研究也不太成型,分析师偏重从财务角度去分析公司,因此更偏向招聘有财务背景的人才。

相关热词搜索:敲门砖 券商 分析师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