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砍烤对K326品种上部6片烟叶品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8-24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目的]提高K326品种上部6片烟叶的烘烤质量,增加烟农收益。[方法]通过利用2种不同的烟叶采烤方法,即一次性成熟采收、挂竿烘烤法(处理A)和一次性带茎割收,挂竿烘烤法(处理B),以相互对比烤后烟综合效益优劣的方式来进行试验。[结果]试验表明,烟叶一次性成熟采收、挂竿烘烤法烤后烟,烟叶成熟度高、色彩橘黄、光泽度强、色度强、油分多、身份中等和叶片结构疏松,为优质烟品质,上等烟比例达到55.2%,较常规高27.3个百分点,均价为16.8元/kg,较常规高2.6元/kg,1 kg烤后烟收益较常规高2.47元,每炉上部叶烤后烟收益比常规采烤多 1 509元。[结论] 一次性砍烤法较一次性常规采烤法优势明显,能显著提高K326品种上部6片烟叶的烘烤质量,能有效提高烟农烘烤烟叶的综合效益,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关键词 K326;带茎砍烤;上部叶
  中图分类号S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9-10322-02
  作者简介伍优(1987-),男,湖南双峰人,硕士,从事烤烟烘烤技术、烘烤工艺研究。*通讯作者,从事烟叶生产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工作。
  随着烤烟优化生产模式的不断推广,上部烟叶数在整个烟株烟叶数上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大有超出目前所占的1/3趋势;在产量上,上部烟叶约占整烟株烟叶重的40%[1],也有超目前所占比例的动态。因此,其对烤烟的总体产量和质量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上部烟叶由于通风透光较好,干物质积累多,具有叶片厚、含水量小、成熟慢、对烘烤技术要求高等的特点,导致烤后烟烟叶偏厚、色泽过深、组织结构紧密、烟碱含量过高、还原糖及糖碱比低[2]、上等烟比例低[3]、青筋烟叶多、杂色烟叶多、光滑烟叶多、单叶重偏高、含氮化合物和淀粉含量高[4]、杂气较重、刺激性大、内在化学成分不协调、容易挂灰[1],尤其是当遇到干旱或多雨的天气,挂灰现象尤为严重[5-7],进而影响它的适用性,致其产生销量不畅和大量库存积压等不良后果[8]。
  近年来,部分烟区为此也在积极尝试使用新型烘烤方式来解决此问题,例如采取上部4~6片叶一次性采烤的方法代替以前采取烟株顶部留2~3片叶,待大部分烟叶达到成熟再采烤的办法,虽然烤后烟青筋、挂灰等现象有所减少[9-11],但是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因此,笔者通过利用新型采烤与常规采烤相对比的方法[12-13],来探索上部烟叶的最佳采烤方式,为进一步提高其烘烤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供试烤烟品种为K326,部位为上部6片烟叶,烘烤设备为2.7 m×8.0 m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2座。
  1.2试验设计试验于2013年在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桴焉乡坪生烘烤工场开展。试验在大田烟株上部有且仅剩6片叶、且烟叶充分成熟时进行,即待顶部2~3片叶成熟落黄,下部3~4片叶充分成熟,叶面有黄白斑块时设2个处理:处理A(CK),烟叶采用常规方法,烟叶一次性成熟采收、挂竿烘烤;处理B,烟叶为一次性带茎割收,进行挂竿烘烤。其他技术措施与优质烟栽培措施相同,且每处理都装满一炉烟,统一进行烘烤管理[13]。
  1.3烘烤工艺统一按该烘烤工场发放的密集烤房烘烤工艺技术图表进行烘烤。
  1.4测算方法装炕前,2个处理分别随机选择50杆烟叶进行挂牌称重,并均匀分散置于烤房内;烤后,记录2个处理烤房的耗煤量、耗电量,同时对烤后烟进行分级,记录上中等烟比例,并依据统一的等级收购价格进行经济价值测算。
  2结果与分析
  2.1装烟量与出烟数从表1可知,2个处理在装烟竿数上表现为处理A>处理B,分别为290竿、224竿,两者相差66竿;鲜烟重表现为处理A<处理B,因为处理B为带茎割收;干烟重表现为处理A>处理B,但差异很小。然而,2个处理在鲜干比上表现为处理A<处理B,分别为6.4∶1和7.5∶1,两者相差0.9个系数点,差异不明显。因此,说明一次性带茎砍烤对上部烟叶的出烟率影响不大,损耗较小。
  2.2烤后烟叶外观质量从表2可知,2个处理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都表现不错,属于优质烟叶范畴。2个处理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烤后烟的光泽、色度、油分和身份上,其中处理B分别表现为强、强、多、中等,而处理A则分别表现为中、中、有、稍厚。因此可知,一次性带茎砍烤在烤后烟外观质量上的综合表现较常规采烤高。
  2.3烤后烟等级质量从表3可知,烤后烟叶上等烟比例表现为处理B>处理A,分别为55.2%和27.9%,两者相差27.3个百分点,差异明显;中等烟比例表现为处理A>处理B,分别为60.7%和41.1%,两者相差19.6个百分点,差异明显;下等烟比例表现为处理A>处理B,分别为11.4%和3.7%,两者相差7.7个百分点,差异明显;最后,干烟均价表现为,处理B>处理A,分别为16.8和14.2元/kg,两者相差2.6元/kg,差异明显。因而,一次性带茎砍烤在烤后烟叶等级质量与均价上均优势明显、突出。
  2.4烘烤成本及综合效益从表4可知,无论是耗煤量还是耗电量,处理B都较处理A高,其中烤后烟烘烤成本表现为,处理A略低于处理B,分别为1.40、1.53元/kg,两者相差0.13元/kg。由此可知,常规采烤的烘烤成本较一次性带茎砍烤略好。
  但是,因一次性带茎砍烤处理中上等烟比例突出,均价较常规采烤高2.6元/kg,优势明显,如扣除0.13元/kg的略高烘烤成本后,相较常规烘烤仍有2.47元/kg的烤后烟综合优势效益存在;上部叶如按每炉611 kg烤后烟算,每炉将比常规采烤多收益1 509元。
  综上可知,一次性带茎砍烤的综合效益高于常规采烤,且优势十分明显。
  3结论与讨论
  试验得出,一次性带茎砍烤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表现突出,烟叶成熟度高、色彩橘黄、光泽度强、色度强、油分多、身份中等且叶片结构疏松,较常规采烤方式优异。烤后烟的等级质量上,一次性带茎砍烤上等烟比例较常规高27.3个百分点,优势明显,达到55.2%, 烤后烟均价较常规高2.6元/kg,达到16.8元/kg,优势明显。烤后烟综合效益上,一次性带茎砍烤除去烘烤成本的微差距,烤后烟收益仍较常规采烤高2.47元/kg,每炉上部叶烤后烟收益将比常规采烤多1 509元。
  综上所述,一次性带茎采烤能有效解决K326品种上部6片烟叶难烘烤、烟叶质量不高等问题;在试验中虽然其表现出了一些负面效果,如鲜干烟比率低于常规采烤、而烘烤成本却高于常规采烤等,但是这些仍不能否定其明显优势。因此,一次性带茎采烤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值得人们进一步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 方平,张晓力.烟叶三段式烘烤工艺中温湿度自动控制的实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4):51-53.
  [2] 王根恒,程占省.烤烟上部烟叶采收与烘烤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1(10):18.
  [3] 张杰瑜,李汉玲.烟叶烘烤过程中呼吸速率及脱水速率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1998,4(2):24-26.
  [4] 师会勤,艾复清,万红友.烘烤变黄环境对烤后烟叶化学组分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6(5):749-753.
  [5] 梁斌,蔚应俊,周应兵.烤烟上部叶滞销的原因及农业生产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2,30(2):285-286.
  [6] 纪成灿,王胜雷,许锡祥.提高上部叶可用性和降低上部叶比例的农业措施[J].中国烟草科学,2001,22(4):19-22.
  [7] 唐经祥,何厚民,江理论.关键农业技术措施对烤烟上部叶外观质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C]//陈江华.中国烟叶学术论文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07-109.
  [8] 赵元宽.顶部烟叶带茎烘烤试验简报[J].烟草科技,2004(4):36-37.
  [9] 张永春.烤烟上部叶带茎烘烤对烟叶质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8(19):225-228.
  [10] 宫长荣,金文华,赵铭钦,等.上部烟叶烘烤工艺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1997(8):13-15.
  [11] 宫长荣,周义和,杨焕文.烤烟三段式烘烤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2] 徐建平,胡选彪,朱颖勋,等.不同采收方法对烤烟上部叶烘烤质量及烤烟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8):1609-1610.

相关热词搜索:烟叶 品种 品质 影响 性砍烤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