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策略

发布时间:2019-08-26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jzy/sjzy201705/sjzy20170501-1-l.jpg
  摘要 “诸药所生,皆有境界”。随着世界范围内植物药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开展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对指导中药材引种栽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中药材栽培领域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的研究成果,对中药材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的研究背景及发展历史进行了探讨,对其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进行了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中药材区划发展方向与研究策略进行了展望与分析。全球化、高品质及精准化的药用植物产地生态适宜性研究可为中药材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区划和规范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中药材;生态适宜性;区划;地理信息系统
  Abstract Each medicinal plant has its own unique habitat.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plant medicine in the world,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guide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inal materials by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for Global Medicinal Plants (GMPGIS).Here,we discussed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history of eco-suitability regionalization of medicinal plants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achievements of ecological suitability regionalization in the field of medicinal plants and agricultural cultivation.Additionally,we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content.Moreover,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medicinal plants eco-suitability in the future and research strategy were prospected.The eco-suitable analysis of globalization,precision and high quality of medicinal plants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rational division and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GAP).
  Key Words Medicinal plants; Ecological suitability; Regionalization;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中圖分类号:[R282.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7.05.001
  中药材质量与其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本草经集注》有言“诸药所生,皆有境界”,《新修本草》载中药材“离其土、则质同而效异”[1]。不同产区的中药材外观性状、有效成分及药用功效等均存在较大差异[1-2]。中药材品质与当地气候、土壤等生态因子密切相关,适宜的产地环境是生产优质中药材的重要因素[3]。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形成的优质中药材,如“梁外甘草、长白人参、岷县当归、宁夏枸杞”等,均与其产地环境有着紧密联系。目前,随着人类回归自然思潮的兴起,中药材在世界范围内的需求量正不断增大,由于野生中药资源有限,部分区域的野生药材被大量采挖,导致大量中药材资源趋于濒危;加之很多中药材存在连作障碍,使我国每年都面临药材产区扩大和重新选地等诸多问题。实践表明盲目引种、扩种均会导致中药材品质严重下降,出现“方药不灵”的囧地[4-5]。因此,开展中药材生态适宜性区划具有重要意义。开展中药材生态适宜性区划不仅能够科学指导中药材引种和规范化栽培选址,实现中药材的合理种植,同时也可以为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3]。笔者结合中药材和农业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的已有成果,针对中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研究背景、方法等进行了论述,重点讨论了计算机与空间地理信息技术在中药材生态适宜性研究中的应用、优势和作用,并对中药材生态适宜性区划技术研究策略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1 中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技术研究进展
  中药材区划始于全国第二次中药资源普查,随着目前3S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使得中药材产地区划技术有了更有力的手段和技术支持,中药材智能区划已代替传统的人工区划成为目前中药材产区区划发展的主要方向。按照发展历程,中药材产地区划已经从定性区划转到了定量区划,从单一的生产实践区划发展到数值区划以及多因素区划,不同发展阶段的中药材区划研究成果均有效促进了各地区药材的引种和扩种[2]。从1960年的全国第一次中药材资源普查到目前正在进行的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为止,有关中药材产地区划的报道较多,综合以往研究成果,按照区划方法,可将中药材产地区划发展归纳为传统定性区划、数值区划、多因素综合区划及精确区划等发展阶段。见表1。
  1.1 中药材传统定性区划研究 定性区划主要利用专家经验,依据药材生物学特性及适宜生境特征,对中药分布进行定性描述。依据地域划分,可分为全国性药材区划和地方性药材区划2类。全国性药材区划与中药资源普查相关。我国于1960年及1966年分别进行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了常用中药材种植及濒危药材的野生引种栽培工作[3]。由于缺少对药材生产特性了解及生态适宜产区规划,盲目引种使得各引种区药材质量难以满足用药需求。如“南药北移”“北药南移”过程中,东北人参在海南岛长势较好,但有效成分含量较低,难以达到国家用药标准。因此,开展全国范围内的中药材适宜种植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我国1983—1987年进行第3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时,在借鉴农业种植区域规划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中药区划的原则、方法等内容,建立了中国中药区划的综合分区系统。依据自然环境及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将我国分为9个一级区和28个二级中药区的中药区划格局。同时依据普查成果,结合药材分布、生产及品质特点,划定了40种中药材的适宜种植区[6]。此次中药材区划为后续全国范围内的中药材生产布局提供了重要参考。地方性中药区划是指各省市县根据本地区药材生产特点和社会发展现状制定的地方中药材种植规划。如我国药材种植大省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均有当地的中药材种植规划[7]。与盲目开展中药材种植相比,中药材传统区划为合理规划种植地区,保证生产的药材质量提供了参考,但其缺点为影响中药材生长的关键生态因子未能在产区区划体现,且人为划定的药材适宜产区存在一定盲目性。

相关热词搜索:区划 适宜 产地 生态 策略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