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与村支书]村支书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省委书记与村支书,看似隔得很远,实际贴得很近。   他喜欢与他们贴近,与他们交流,为他们的发展而喜,为他们的贫困而忧。四个村寨,五位支书,在与省委书记石宗源同志的亲密接触中,收获的是明确的方向、有力的鼓舞。省委书记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期望、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关心,在每个真真切切的细节中。
  
  在韦寨村,刚从十七大会场回来的石宗源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给村民讲解十七大精神,与新老两任支书共话新农村建设。
  2007年10月29日上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刚刚参加完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冒雨来到他的新农村建设联系点――毕节地区黔西县林泉镇韦寨村宣讲党的十七大精神。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国家强起来、人民富起来”“让旗帜举起来、方向明起来”“让思想活起来、步子快起来”“让经济好起来、环境美起来”“让基层组织强起来”……石宗源同志对十七大报告形象生动的讲解,引得现场阵阵会心的笑声。
  随后,石宗源专程来到老支书张世昌家。
  石宗源到来之前,韦寨村刚刚经历了一次村支书的“新老交替”。老支书张世昌曾任38年村支书,这38年间,在他与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韦寨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3666元,取得了5年计划生育无超生,10年无刑事案件发生的好成绩,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你们老党员为韦寨村脱贫致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功不可没。”石宗源拉住老张的手,亲切地说。
  老张感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只是紧紧握住省委书记的手。
  “谢谢石书记。我现在已经退居二线了。”老张说,“年轻人有干劲,脑子开化,要把办事公道、带领群众致富有方的年轻人选进村支部和村委会。”
  “噢,这就是你们村的大学生村支书吧?”石宗源的目光落在张世昌身边的一位年轻人身上。
  年轻人立刻站起来:“报告石书记,我叫张勇,今年26岁,从毕节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韦寨村工作,今年3月担任韦寨村党支书。”
  石宗源打量着眼前这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微笑着点点头。
  “村里年轻人读书的读书,打工的打工,留下来的大多是老弱病残,这里需要我。”张勇很明确自己肩上的责任。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韦寨村党支部要切实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理清发展的思路,将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石宗源勉励张勇道。
  张勇还向省委书记介绍了自己的规划:“要加强理论学习”、“搞好基础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加大宣传”、“大户带动”、“改变群众人居环境”等。
  听了张勇的介绍,石宗源十分高兴:“韦寨村具有很好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一定要抓住这个优势发展,要保住青山绿水,将韦寨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谈话间,石宗源拿出了精心准备的十多本刊登十七大有关报道的报刊和一些反映贵州代表团参会情况的照片,说:“这是我送给韦寨村党支部和大家的礼物。”
  石宗源还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村里的图书室,并对现在义务管理图书室的老支书张世昌说:“你的书架不满,要帮你加满!”
  石宗源走后不久,张世昌收到了2000册崭新的图书。“有果树栽培、病虫害防治、文化知识……”老张对记者如数家珍。
  
  在省人大会议上,石宗源被“最基层代表”朴实鲜活的描绘深深吸引。
  2007年1月23日下午,在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铜仁地区分组讨论现场,当会议主持人请一直在认真倾听并记录的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发表讲话时,石宗源摆了摆手:“基层的代表还没有发言,请最基层的代表也来讲讲吧。”
  “石书记,我作为最基层的代表,谈一点个人意见。”来自铜仁地区印江自治县坝峨村的村支书戴传忠拿起了话筒。
  “我来参加会议的路上,透过车窗,看到不少地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是在墙上抹点石灰、刷点涂料。我个人理解,这并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戴传忠说。
  石宗源倾听着,不时做着笔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靠农民自己。靠我们自己把家乡建设好,只要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娃娃能安安心心去学校里读书、学知识了,我们农民的素质提高了,再由国家拿点钱出来,把我们的卫生条件搞好,把我们的环境搞好,这就是新农村。我们农民要通过劳动致富,自己建设起来的才是新农村。”戴传忠是一位善于带领群众致富的村支书,现在正在村里大力发展烤烟、北京油桃和现代畜牧业三大“支柱产业”。
  “传忠同志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不是搞形式主义,不是搞‘新村’建设,‘墙上抹白了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而是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在吃饱饭的基础上,‘包包里有钱’――富起来。”石宗源加重了语气。
  “怎样富起来?要结合本地特点,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特色路子;要选出头脑清醒、思路清晰的明白人当家,而且要有一种带领群众顽强拼搏的精神。村支部作为基层战斗堡垒,新的一代支部书记们,不但有艰苦奋斗的精神,而且有新的经营理念,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领头羊’。传忠同志,你们村的建设主要靠‘各人’(贵州话:自己)搞吧?”省委书记幽默地问道。
  戴传忠憨厚地笑了,会场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会后,石宗源紧紧握着戴传忠的手说:“虽然你所讲的话都是朴实的乡土语言,没有讲什么‘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之类的话,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蓝图就在你朴素的话中生动传神地表达出来了。传忠同志,有机会,我一定到你们村去看一看,看看你们的三大‘支柱产业’。”
  
  灾后重建的共和村,一派繁忙景象。看到支部带领群众致富,石宗源同志亲切问起村支书的学历和年龄。
  龙山乡共和村蛋鸡养殖小区是黔东南自治州麻江县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养殖小区。该村通过支部带党员、协会带群众,探索出了一条“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新路子。如今蛋鸡养殖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
  2008年4月14日,石宗源来到这里,察看灾后重建的情况。
  养殖场内,灯火通明,工作人员正在给雏鸡喂食。一排排体态丰盈的雏鸡或低头觅食,或探着脑袋,仿佛在欢迎远方的客人。崭新的现代化养殖场、井然有序的工作现场,石宗源看后十分欣慰。
  “你年纪多大、文化程度多高啊?”村支书杨松汇报完工作后,石宗源与他拉起了家常。
  “我今年37,大专文化程度。”杨松老老实实地回答。
  “村支书这个文化程度在农村很不错了嘛。”石书记笑了,“你的年龄和我儿子的差不多,都是70年代的。”
  杨松呵呵一笑。又听省委石书记说:“我觉得你们的模式(指“支部+协会+基地+农户”模式)比较可行。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好做法,以后要继续做强做大。”
  听到表扬,杨松心里美滋滋的。
  “黔东南实施的一户一技能在你们村落实得比较好,村里受冰灾的影响大不大?”石宗源同志亲切地问他。
  “嗯,冰灾带给我们的困难比较多,不过石书记亲自来看望我们,我们很感动,也有信心战胜困难。”杨松坚定地回答。
  
  在岜沙苗寨,迷人的民族风情令人流连忘返。石宗源紧紧握住支书的手说:“党员要带领全村富起来。”
  2008年4月15日,石宗源书记来到独具特色的苗族村寨岜沙调研。
  在岜沙大寨门前,岜沙村民以他们最隆重的礼节迎接省委书记的到来。在欢乐的芦笙曲和一阵迎宾枪响后,岜沙苗族同胞为石宗源同志系上女村民们亲手绣制的岜沙烟包。
  村支书滚你想是第一次见到省委书记,脑子里还在飞快盘算怎么与他打招呼,石书记已经上前紧紧握住了他的手。
  “党好不好?”石宗源笑着问他。
  “好啊。”滚你想望着省委书记,声音有些颤抖。
  石宗源又笑了:“国家对你们好啊,你们党员要带领全村人富起来啊。”滚支书还是紧张,连声回答:“嗯,一定。”然后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随后石宗源参观了村里的毛主席纪念亭,在门口,他忽然停住了:“你们村有多少人,多少户,多少党员?”
  “我们村2000人,400家农户,30个党员”说这几个数据的时候,滚支书反倒不紧张了。
  “去把你们村的党员叫来,我们一起照张相。”省委书记的邀请让滚支书有些惊喜,他愣了一下,高兴地照办了。
  合照过后石宗源又来到该村老党员滚污丢的家中,一进门看见滚污丢老人,石宗源同志连忙上前双手握住他的手:“老人家,党的政策好不好啊?”
  “好、好,我活了七八十岁,现在的生活是最好的,共产党的政策好啊。”滚污丢老人眼角泛起泪花。
  此时,两双有力的大手还在紧紧相握。
  滚支书本想跟随省委书记一同进去的,无奈围观的群众太多,他被堵在了大门口。
  石宗源乘坐的车走远了,滚支书还站在原地,他感叹:“省委书记可真随和。”■

相关热词搜索:省委书记 村支书 省委书记与村支书 山西四个省委书记村 省委书记可以训省长吗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