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担当,,坚守】 责任与担当高中作文800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田土龟裂,草木枯萎,溪河断流,库塘“渴死”。央视《天气预报》中的干旱监测图,深红色重旱标识一直徘徊在黔西南大地……   从去年8月至今,黔西南州经历百年难遇特大旱灾,为历史罕见。截至3月31日,全州9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受灾总人口250多万人,198.55万余人饮水困难,干旱范围和强度均突破气象历史极值。据初步统计,干旱已造成全州直接经济损失23亿元以上。
  面对大旱,旱区群众以顽强的生命力守候着祖辈们留下的这片热土。“抗旱救灾压倒一切”,“一切资源和力量向灾区倾斜”,黔西南州委、州政府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措施集中发力,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苗岭大地到处是人背、马驮、车拉、引水抗旱的火热场面。大灾当前的黔西南,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患难与共、同舟共济、奋起抗灾的壮阔场景,是一幅幅不屈奋争、众志成城、战胜旱魔的生动画卷。
  
  重旱面前,党旗军旗
  在抗灾一线飘扬
  
  大旱,是执政者执政能力的试金石;大旱,是党员干部信念追求的参照表;大旱,是社会责任和爱心指数的多棱镜。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儿女。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我自愿加入黔西南州‘百乡千村抗旱救灾’活动,不畏艰险,到抗旱一线去,到群众中去,夺取抗旱救灾的全面胜利!”3月25日,全州“百乡千村抗旱宣言”行动在兴义市敬南镇必亮村田坝启动,州委书记陈敏,州委副书记、州长陈鸣明,和广大党员、干部一起庄严宣誓。
  一线党旗红。在干渴的苗岭大地上,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奋战在抗旱救灾第一线……
  镜头一:
  3月31日上午,记者来到敬南镇必亮村境内,只见田间地头没有了往日的葱茏。打井、补种、装水管,工作紧张而有序。63岁的杨泽志老人与儿子、媳妇等正在打井,3米深处的地方已见水源,浸出的浑浊水被就近用来浇菜。村主任徐政仁说,全体村干部、党员带头与群众一道打了40口井,出水的有14口。
  兴义市牢固树立抗大灾、抗长灾、抗多灾的理念,要求各级干部“承包”解决群众饮水问题。各乡镇(街道办)与市委、市政府签订了“包保”责任状。同时,结合当前正在创建的服务型党组织活动,兴义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广泛开展送水、送人力、送政策、送农资、送技术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指导群众抗旱保苗。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佩戴鲜红服务型党组织醒目标志的党员身影。
  日前,在兴仁县农村,党员干部和村干部正带领群众抢建新水源点,他们充满信心:“七八个月没有下雨,政府每天花钱雇车给我们运水吃,解决了我们的基本生活。等取水点挖好后,我们就更不怕了,真的要好好感谢政府!”60多岁的杨大爷说道。
  为了解决乡村群众饮水难的问题,兴仁县不少乡村干部成了义务送水员,一桶桶饮用水被送到老百姓的家中。据了解,县民政部门针对受旱灾影响的特殊群体,还设立了专项资金,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此前,州委组织部下发通知特别强调,切实发挥好组织部门职能作用,坚持在抗旱救灾工作中培养锻炼、督促了解和考察识别干部。实绩突出受推荐,失职渎职要严处。
  镜头二:
  2月25日21时40分,参加完扑灭普安县高棉乡山林大火的黔西南州武警支队官兵刚回到营区休息,州委书记陈敏就打电话给支队政委李书红,要求出兵扑救兴义市顶效镇马别村的山林大火。22时10分,李书红率政治处主任徐飞迅速带领30名官兵赶抵事发现场。砍伐隔离带和扑火的官兵们在漆黑的大山上来回穿梭,很多官兵脸上、手上都划出了一道道血痕,肆虐的大火烧焦了他们的头发和眉毛,烫伤了他们的脸和手脚,但他们一直坚持,忍着饥饿连续战斗。经过官兵们连续三个多小时的扑救,大火全部扑灭,确保了附近4个乡村3200余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住了3000余亩树林。
  旱情一日不除,抗旱一日不止。在这场特大旱灾面前,黔西南州驻军、民兵预备役人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和各族群众一起,相濡以沫,共渡难关。
  
  多措并举,科学方法巧抗大旱
  
  抗击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需要不畏艰险地苦干,需要坚韧不拔地实干,与此同时,也需要运用科学方法巧干。
  旱情发生以来,黔西南州委、州政府要求各地各部门科学抗旱,全力保民生助增收,统筹抓好“四个结合”:既抓抗旱又抓春耕,既抓抗旱又抓增收,既抓抗旱又抓防火,既抓抗旱又抓水利。做到抗旱救灾与春耕生产“两不误、两促进”,确保今年农业有一个好收成,力争把旱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一场科技抗旱的热潮正在黔西南州涌动。
  镜头一:
  “为坚定全州干部群众坚决打好抗旱救灾这场硬仗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启动了全州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常下乡’小分队抗旱救灾服务活动,要求州和各县市、顶效开发区‘三下乡’成员单位立即行动起来,将党和政府的关怀化为甘霖。”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州委组织部部长杜丹说。
  “走百乡千村,播一路真情,鼓抗旱信心”。3月24日,由黔西南州委宣传部牵头,州农委、州畜牧水产局、州卫生局等单位组成的“抗旱救灾?喇叭行动”宣传队分赴各县市,走进百乡千村,宣传党委、政府抗旱救灾的工作部署及春耕春种、安全饮水、疾病防治、科学种植养殖、保护水资源及疫情防控等方面的知识,为群众战胜旱灾加油鼓劲。全州各县(市、区)宣传文化系统也相继启动“抗旱救灾?喇叭行动”,从州、县、乡(镇)三级派出的“抗旱救灾?喇叭行动”宣传工作小分队多达2000多人次。
  镜头二:
  4月2日,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村民王玉芳背着一背篓盛满水的矿泉水瓶,往山上的金银花丛走去。“不要小看这几瓶水,这可是金银花的救命水呢!”她拿出背篓里的矿泉水瓶,为金银花进行滴灌。站在冷洞村铺满金银花的山头,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为金银花进行滴灌浇水的村民,每丛金银花根部都放满了用于滴灌的矿泉水瓶。
  去年8月以来,持续的旱情让冷洞村金银花严重失水,多数植株已濒临死亡。因长期干旱,全村300口水窖多数已干涸,人畜饮水都很困难,哪里还有多余的水来保金银花?面对难题,爱动脑筋的村党支部书记朱昌国在一些农业资料上看到滴灌的技术后,决定利用自家种植的20余亩金银花搞滴灌试验:把废弃的矿泉水瓶灌满水,在底部钻一个孔,然后放在金银花的根部进行滴灌。“滴灌面积小,入土深度够,把水用到了最需要的根部,一点也不浪费”。才3天时间,试验结果就让朱昌国倍感振奋。
  于是,朱昌国动员一些村民推广自己的“试验成果”。果然,不出一个星期,金银花重现生机。眼见试验已有成效,冷洞村村支“两委”决定组织掌握滴灌技术的人为每家种植户开展滴灌技术培训。
  为滴灌金银花,冷洞村需要大量矿泉水瓶。消息传出才几天,他们就收集到社会各界支援的十余万个矿泉水瓶。目前,经过滴灌,全村2000多亩金银花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基地里又开始传出了笑声。
  科学抗旱,多措并举,全州上下形成了一股抗旱救灾的强大合力,谱写出一曲曲“抗天歌”。
  清清之水,滋润民心。“抗旱救灾”、“众志成城”、“共渡难关”,挂着标语的送水车不停穿梭在旱区;而在那些偏远的大山深处,一队队身背肩扛的送水队伍正艰难地向前行进……
  不等不靠、可歌可泣的干群自救,是灾区干部群众面对历史罕见干旱的选择。
  人心齐,泰山移。在旱灾面前,众志成城的黔西南州各族人民一定能交出一份令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相关热词搜索:担当 坚守 奉献 奉献 担当 坚守 奉献担当演讲稿 讲奉献有作为敢担当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