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文化优势,,提振贵州精气神】提振精气神

发布时间:2020-02-14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乃至一个地区长期形成的一种精气神、一种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传统。它是伴随着人类生存发展而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始终影响着国家民族乃至人们的思维、决策和创造力。可见,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它又会转换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现在,许多地方都在极力地打造本地区独有的文化特色,以文化为牵引培养当地的精神风貌,激发人们的创造热情,带动社会的全面发展。比如重庆市发挥特有红色文化优势,重点打造以“唱红歌、学经典、讲故事”为主的红色文化,活动不仅改变了重庆人民的精神面貌,也激发了各级干部的创造热情,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种以爱传统、爱重庆为核心的重庆特有文化精神。这对于凝聚当地民心、推动区域发展,重塑发展战略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个优势凸显贵州独特文化
  
  贵州的独特文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认为有三个方面。
  一是多民族。贵州有苗、布依、侗、彝等四十余个民族聚居,加上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迁移,内地文化与贵州文化的融合,呈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多元文化的交融本身就是创新发展的有力条件,这也是贵州得天独厚的非物质文化优势。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缘文化,造就了贵州独特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做出很多的总结、提炼,但有一点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各民族之间的包容、吸收精神,这是社会团结、奋进、和谐、创新的基础。
  二是历史名人众多。现代社会,人是最大资源,名人则是最优质的资源。从古到今,贵州出过很多名人,王阳明就是非常著名的一个。王阳明是明代的大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虽然王阳明出生在浙江,但却“成道于贵州”。在龙冈,王阳明开办书院,传教弟子,著作文章,《古文观止》收了王阳明的三篇文章,其中两篇就是在贵州完成。“千古龙冈漫有名”,王阳明的这一句诗,让龙冈名扬天下,被人们誉为“王学圣地”。现在世界上有了无数“王学”弟子流派,但无论哪个宗派,都把龙冈作为始发地。这是古代的,近代就更多了。抗战时期,张学良被软禁期间就在贵阳黔灵山麒麟洞和息烽、开阳以及桐梓关押到1946年底。还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1943年考入了当时因抗战迁到贵州的浙江学大学。这些名人,都把他们人生的辉煌融入了贵州文化,成为贵州精神的一部分。还有贵州本土的。奢香夫人等,我们都应当很好地挖掘宣传,让他们成为贵州文化的组成部分,成为贵州精神和名片的闪光点。
  三是革命历史文化丰富。红军当年曾五进贵州,足迹遍及贵州六十余个县、市,黔东苏区就是一块红军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四渡赤水”、“兵临贵阳逼昆明”,是毛泽东同志指挥红军作战最精彩的手笔。贵州还有许多革命遗址,在贵阳附近的息烽集中营,数千名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曾在这里关押,息烽集中营与重庆歌乐山白公馆、渣滓洞,上饶集中营齐名。抗战时期,贵州在抗战史上更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首先英勇抗战。1944年12月,日军进犯黔南,国民政府急调29军由川入黔阻击日军,在著名的“黑石关战役”中,中国军民全力抗战,不惜炸毁深河桥,最终阻止了日军侵华的步伐,“北起卢沟桥,南止深河桥。”29军从卢沟桥奋起抗战,到独山深河桥抗战,历史的巧合演绎了中华民族伟大抗战的艰苦与悲壮。日本侵略者的脚步最终没能跨出贵州的独山。当地少数民族的抗战更为精彩,展现出了一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抗战精神。抗战中的正面战场,贵州籍参战官兵有13万人,82师、85师、102师、103师等八个“独立师”和新8师都是以贵州籍官兵为主的部队,他们参加了淞沪、徐州、武汉、南昌、长沙等一系列会战,大约有10万官兵牺牲。1941年,贵州民众在贵阳大南门外自发修建了“国民革命军第一百零二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贵州人把这里叫做“纪念塔”。后来,在贵阳三桥街中心,人们又建了一座“国民革命军第一百零三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贵州人民以这种方式永远记住了为民族独立牺牲的英雄们。这些都是值得研究和宣传的,相信会在国内外产生一定的共鸣。
  其次,贵州是抗战的大后方。抗战期间,贵州作为大后方,迁入了大量的工商企业和高等院校,从外省迁入贵州的印刷、橡胶、烟草等制造业企业就有110多家,贵阳的人口从战前的10多万猛增至30多万,当时在大十字一带开业的大小商行就有200多家,贵州的爱国工商人士千方百计开拓进货渠道,工厂夜以继日加紧生产,尤其是化工厂、汽车修理厂和军工厂,为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另外,从外地内迁到贵州的高校就有浙江大学、广西大学等9所。迁入贵州的还有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局、世界书局、武汉日报印刷所等十多家出版印刷企业,贵州的文化事业因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交通运输方面,由于贵州是通往云南、四川、广西、湖南的公路交通枢纽,因此成为战争物资、人员的集散地。滇缅公路开通后,形成了以贵阳、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公路网,国际援助的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贵州运往前线,出国作战的部队也通过贵州前往缅甸、印度。贵阳成了抗战期间名符其实的经济、文化重镇和交通枢纽。
  抗战期间,贵州还为救护抗日官兵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当时就设在贵阳东南面的图云关山坡上,拥有200多辆运输汽车,最多时有2000多名工作人员,他们不仅担负着抗战士兵和当地人民的医疗救护任务,还领导着全国各大战场的红十字救护组织,接受和分发来自全世界爱国华侨的捐赠和各国人民的支援。1942年4月,红十字总会贵州医疗队曾经辗转数千里,经缅甸到达印度,完成了救护中、英、缅、印军队伤病员的任务。红十字总队中有来自西班牙、英国、澳大利亚、波兰等10多个国家的优秀医护人员,他们中有许多人为中国抗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英国医生高田宝以身殉职,她的陵墓就在图云关,就在今天的森林公园里。
  
  三个方面打造贵州精神
  
  贵州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由此形成的贵州多元的、悠久的、深厚的文化积淀,是贵州人民独有的精神财富,是提炼贵州精神、激发贵州奋斗精神和推动贵州大发展的源动力。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做了许多工作,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想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要引起注意:
  一是关于贵州精神的提炼。这种精神的提炼不仅仅是挖掘一些故事、推出一些活动、打造一些品牌,它应该是反映贵州人民追求的一种精神、确立的一种信念,并由此而产生的一种凝聚力。这需要发动群众,群策群力。
  二是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精心打造反映贵州精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现代传媒最大的特点就是迅速快捷、影响大、普及面宽,而贵州这些众多的历史名人和重大历史事件,它们发生在贵州这片热土上,同时也影响着一代代的贵州人民,是贵州精神的经典反映,我们需要有许多唱响贵州精神的颂歌,体现贵州精神的文艺作品,反映贵州精神的群众性活动。当年一部电影《五朵金花》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人来到蝴蝶泉边,一首《阿诗玛》使得多少人要到石林去看望阿诗玛,一部纳西古乐让世界的宾客在丽江流连忘返,还有玉龙的雪山、泸沽湖的女儿国。这些文化不仅是个旅游观赏,更是形成了云南人民的一种精气神,其中就包括了不畏强暴,追求自由进步,热情好客,以宣传云南为自豪、以发展云南为荣耀。
  三是要珍惜和发挥自身的历史文化。贵州独特的历史文化,为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是我们的金山银矿,是当前贵州大发展的精神资源。由于历史的原因,贵州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历史留下的消极印象。简单来说,就是挖掘不够、提炼不够、研究不够、宣传不够。当然,历史文化是不可急功近利的,也是不可以嫁接的,更不可巧取豪夺。目前,有些做法是不可取的,比如某著名导演张冠李戴将贵州的傩戏搬到云南某地拼凑为当地文化。再如某省财政年收入不到7000万元的贫困县,要斥资50亿,把贵州的夜郎国移为该县的历史文化,这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很难形成一种当地的特质文化,注定要劳民伤财。因为作为民族文化,它是民族特有的,神圣的,来不得半点虚假,移花接木的文化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生命力,也形成不了精气神。
  
  作者简介:肖裕声,贵州省贵阳市人,曾经就读于贵阳忠烈街小学、富水路小学、第21中学、南京大学、中央党校党员领导干部研究生班。1969年应征入伍。1974-1978年在南京大学中文系就读。2001年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副部长、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2003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出版或参与撰写的论著有:《中国共产党军事史论》、《中国共产党军队政治工作七十年》、《毛泽东政治工作思想概述》、《李大钊的军事活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等。

相关热词搜索:精气神 贵州 发掘 发掘文化优势 提振贵州精气神 发掘文化优势 提振贵州精气神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