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的没道理和道理_没道理的道理

发布时间:2020-02-14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关于房地产症结,人们的诊断似乎已经穷尽。一位房地产央企高管再给你一些说法。      近十几年来,中国房地产行业前所未有地火爆,其最主要的标志是房子越建越多,价钱越卖越高,地皮越炒越贵,各种反对声音越来越大。一时间,房地产,更确切地说是房价不仅成了普通百姓热衷谈论的话题,也成了媒体和政府重要关注的问题。消费者说:“房价太高了,老百姓买不起。”开发商说:“面粉都贵了,面包能便宜吗?”政府说:“要抑制房价过快增长,保障低收入阶层住房。”三方各执己见,孰是孰非难以分辨。
  
  “开发商没有这个职责”
  
  很多人抱怨,房价太高。中国目前的房价真的高吗?与过去几年比,肯定是高的。但是用发展的眼光看,目前的房价又是低的。用购房者的心态和标准来衡量,房价肯定是高的。但用卖房者的标准来要求,现实的房价并不高,至少是合理的。房价高与低,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卖房者不能单方面决定房价,购房者也无法决定房价。地价高低、建造成本的高低也不是构成房价高低的决定因素,政府更是无法操控房价。
  最终,房价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当需求旺盛时,房价就会涨;反之,当供给大过需求时,房价就自然会下跌――这就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和法则。它有自然调剂能力,任何人为的干预因素只能在短时期内奏效,而无法长期改变这个规律,除非想放弃市场经济的运作原则。
  就目前中国的国情,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而言,要满足所有人拥有房子的要求,在短时间内是不现实和不可能的。即使现在的房价再降50%,对于低收入的家庭还是无法实现购买住房的梦想。而现在一部分人对拥有住房的期望值非常高,不要说在经济尚不发达、收入尚低的中国,就是在经济高度发达、收入较高的欧美国家,也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在发达国家,有人一辈子都租房住,还有人要拼命干上几十年才能拥有自己的住房。
  这是一个既残酷,又必须正视,还要逐步解决的现实问题。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只有政府出面动用一部分财政收入来建造廉价或廉租房,才能较好地解决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政府有二次分配资源的权力、责任和义务,也应该有效地履行此项职责。强迫开发商履行这个职责是违反市场规律的,对大多数开发商来讲,他们的使命就是要使股东的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创造更多的利润就是股东价值和公司价值最大化的重要体现。
  在“面粉都比面包还要贵”的今天,让开发商造出低收入阶层都能买得起的房子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强迫他们这样去做,就是损害股东的利益。
  
  走出“面粉比面包贵”的怪圈
  
  地价虽然不是导致高房价的惟一原因,但它却是房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地价为什么这么贵?难道中国内地比香港地区,比东京、纽约地少吗?难道他们的高收入阶层人群比中国的更大吗?为什么地价就没有涨得那么快?我们形容房地产业是“面粉比面包贵”,这其实跟中国的土地政策有关。
  现在,地皮基本是通过招拍挂渠道获得的,这是一种公开透明的市场方式,比起以前的协议转让是一种进步,它可以避免某些私下交易和腐败现象,同时也避免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但是,这种方式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它是一种公开竞争的方式,即价高者获胜,所以土地的转让方一一政府无法控制土地的价格。对土地的转让方来说,当然不希望卖低价,卖的价格越高越高兴。根据现行的政策,土地拍卖的收入归地方政府所支配,而此项收入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比重极高。地方政府有动力不断推高土地价格,只因他们是土地拍卖的最大受益者。
  这其实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税收分配上的不合理造成的,也可以称之为经济利益关系造成的。其实地方政府也有自己所处的窘境,他们面临着极大的发展和创造政绩的压力,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不卖地又怎么办呢?只有通过卖地,而且是不断地卖地,才能够帮助他们解决资金的大问题。
  什么时候释放土地,释放哪里的土地,释放多少土地也是决定土地价格的直接因素。我们都知道,搞房地产的人要赚钱,但是没地让人怎么赚钱?“面粉”是国家的,国家一年拿出多少面粉来呢?没有人知道。因为现在的土地供应计划性较差,透明度也差。显然,这样做是对政府有利,因为权力完全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虽然无法掌控招拍挂土地的价格,但是却完全可以通过控制释放土地的数量、时机和频率来调剂土地的价格。
  开发商心中无数,所以一有土地出来,大家就去疯抢,唯恐拿不到土地。对于一个开发商来说,最担心的莫过于没有土地资源,没了地,怎么建房子,没了地,就等于公司的业务要停止了,这是造成拍卖土地价格节节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买方的心态也一样,也在想,今天推出的这个楼盘,如果不去买可能以后就没了。
  道理很简单,土地的供求关系决定土地的价格。如果土地的供应量充足了,土地的供应计划透明了,土地的价格自然就会下降。土地的成本下降了,从理论上来讲房价也会随之下降。如果每年第一季度,每个省、市都能根据当地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和土地资源,公布一个全年拍卖出让土地的计划,让开发商心里有底,他们就不用再使劲抢地,并清楚哪块地适合自己就拿哪块,不适合自己的也不会去拿。不光开发商心里有数,买房人心里也有数了。
  现在,房地产业平均利润为20%左右,个别开发商能达到40%~50%,像北京通州最近一个月一平方米上涨1万元,开发商早就买下了地块,刨除全国都差不多同一水平的建筑成本、人工成本、财务成本,他的利润可能达100%以上。而现在国家征收所得税统一为25%,不管你开发商干得如何,利润率多高,都是一个税收水平,这是不科学的。
  土地政策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应该上升到国家的战略层面来考虑和制定。在制定国家土地政策时,既要充分考虑到地方政府的利益,又要顾及国家的整体利益,还要从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消费者的利益出发。中央政府要充分地利用好土地政策和税收这两个杠杆,从宏观上来调剂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而不是从微观上对市场进行行政干预。
  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应该成立专项基金,把出卖土地的部分收入注入此项基金,用做建造保障性住房。国家从高房价所带来的高额利润中以增加税收的方式得到好处,而额外征收的税收又可以通过二次分配的方式,大部分用在兴建经济适用房或者廉价租屋上。这样既满足低收入阶层的住房要求,又可以使房地产行业较健康地发展。对于那些以投资为目的的住房和物业,国家也应该征收合理的土地税、物业税、升值税、转让税、所得税等,这项收入也可以列入保障性住房的专项基金。
  
  央企退出,能否救市?
  
  现在,市场上对国企央企参与土地拍卖和地产开发略有微词。有人认为, 是国企央企推高了土地价格;更有人认为,国企央企根本就不应该参与房地产行业。听到这话我几乎要大笑失声,使我想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出身论”――中国有哪一条法律规定国企央企不能参与房地产开发?连外国的企业都可以在中国买地并参与中国的房地产开发,为什么国企央企不能?这在逻辑上,道理上和法律上都说不通。
  这种事发生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发生在加入世贸组织数年后的今天,实在有些不可思议。如果某些国企央企违犯了法律,违背了土地拍卖和房地产开发的规定,可以按照法律程序对他们进行处理,而不应该“一刀切”地把他们排除在外。
  如果一个行政命令就可以让国企央企退出一个行业,那国企央企的市场地位将受到质疑,有谁还敢与国企央企合作,有谁还敢购买他们上市公司的股票?更为荒唐可笑的是某市竟然公开宣布,在未来的土地招标拍卖中,出最高价者不一定就获得土地。如果是这样,还招标拍卖干什么,这不是公开的欺骗吗?还有什么公平、公正、公开可言?这样做就是违反拍卖的基本原则和国际惯例。互相竞价是拍卖的基本原则和成交的基本方式,没有互相竞价这个环节就不能称其为拍卖了。试问,如果日后发现有公司在土地拍卖当中竞价,是否也会把他们“驱逐出境”?
  毫无疑问,国企央企的股东是国家,国家是他们的出资人,当然他们应该按照国家的意愿去经营,应该也必须承担起应尽的国家和社会责任。但是,国家的意愿或者是出资人的意愿应该通过公司董事会的决议来体现,而不应该通过行政命令和“红头文件”来体现。
  事实上,有很多央企国企已经不是百分之百的国企央企了,它们要么已经整体上市,要么局部上市或者是同其他企业合资了。换言之,虽然国家仍然保持控股地位,但是他们的股权已经多元化和市场化。不管这个大股东是谁,都必须要按照市场的游戏规则办事。否则,同样被视为侵害小股东的利益。
  拍卖地价高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国企央企的参与,而是由于土地政策造成的。因此,让他们从土地拍卖市场的退出只能解决短期问题,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高地价的问题。
  
  房价攀升的真正推手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主要城市房价的大幅上升呢?其中不乏有土地政策、建筑材料上涨、地产商炒作等诸多的因素,但是最主要的还是需求,有人称之为刚性需求。
  从目前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美元的水平来看,不应该支持这样高的房价,但是如果进一步分析中国财富的分布状况,可以肯定地讲,目前中国的财富是高度集中的。中国人口众多,哪怕高收入阶层只有5%,也是几千万人,等同于欧洲一个大国的人口。正是这样一群人,中国近几年已经步入高档奢侈品消费大国。也正因如此,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富人比较集中的城市,每平方米超过3万元,地理位置好、物业管理好、环境好的高档住宅卖得如流水一般,甚至每平方米超过七、八万元,甚至是超过10万元的豪宅仍有很好的销路。
  然而,当你去留意买豪宅的人是谁时,会发现其中一部分人致富途径并不干净,他们赚来的钱甚至都不敢存在银行里。然而一旦买了房子,再找个合适市场时机把房子卖掉,这个钱就洗干净了。所以无论房价多高,不管卖房时要交多少税,他们都无所谓,因为这个钱是自来的。在买豪宅以及炒房团中,这部分人占有很大比重,因没有相关数据,这部分因素无法预估在内。
  还有一部分高收入阶层买房是为了投资,很多人不仅拥有一套住房,多者拥有几套,甚至是十几套的也不在少数。在如今证券市场动荡,尚缺少投资工具而存款利息很低的情况下,很多人认为房地产是最好的资金避难所。
  因为以上因素,所以在很多中心城市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人抱怨房价高买不起,另外一方面又出现了
  “三高”房,即“高房价,高销售率,高空置率”,有的地方甚至达到75%的空置率。这种反常现象的出现,主要因为一个高收入阶层在中国正在形成,且每年都在快速膨胀。
  在最近闭幕的人大会议上,传出了一个十分响亮的声音和信号,那就是政府要采取措施抑制高房价。但是,政府的话音未落,在北京举行的土地拍卖会上又创出了新天价,而通州发展规划出来之后,一个月之内当地房价一平方米上涨1万多元,挨着通州的河北燕郊一平方米也上涨了3000多元。这不能说不是市场行为与政府行为的博弈。暂且不说谁会在这场博弈中获胜,不妨来分析一下如果房价下跌,谁会受益?
  在前文我曾说过,即使是现行房价下降50%,真正的低收入家庭还是买不起房,政策仍无法解决普通百姓的住房问题,他们也只能望房兴叹,不会因此受惠;对于中产阶级来说,没降价之前可能他们会买一个小房子,现在价格下降了,他们会换上稍大一点的房子,或者从原来住的远郊县往靠近市区的地方换,因此可能部分受惠。
  但是,我相信大部分中产阶级是有房族,如果房价真的大幅度下跌,在前几年相对较高价位上买房的他们,会面临很大损失。比如原来100万的房子,降到50万,银行会找他,这个楼不值那么多钱了,原来贷款给你50万,现在只能贷你20万,他们不补上这笔钱就面临断供。对更多的中产阶级来说,其实受损程度远大于受惠。
  而对于高收入阶层,则没有太大的影响。房价的下降,只会刺激他们的投资更多住房的欲望。但是,如果房价大幅下降,对已经通过高价购得的住房者,特别是那些正在做按揭的供房者会受到猛烈的打击。他们要么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要么会面临断供,甚至沦为负资产的危险。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势必会给银行增加坏账,甚至会引发金融体系的动荡,其后果不堪设想。
  对房地产开发商来讲,房地产价格的下降当然会侵蚀一部分利润,但是每个开发商都要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市场都不可能是直线上升,都会有升有降。如果房地产价格下降,政府可能是最大的输家,不仅税收会减少,出卖地皮的收入也会大幅减少。
  虽然房价下跌有利有弊,从整体上来看仍是利少弊多,赢家少输家多。当然,如果是由于市场供求关系所引起的价格下降,这是正常和健康的调整,就必须要接受现实。

相关热词搜索:没道理 高房价 道理 高房价的没道理和道理 哈尔滨道理房价 哈尔滨道理区房价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