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期间毛泽东主题绘画的主题特征】毛译东对王阳明评价

发布时间:2020-02-16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文革”期间毛泽东主题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内圣外王之道”和“君、臣、父、子”礼仪关系的图式表现,其构成了“文革”时期独立的史学意义和学术价值,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显示出特有的主题特征。
  
  如果说 “文革”是中国20世纪历史上的悲剧,那么可以这样说,“文革”期间的艺术家利用艺术的功能成为造神的御用艺术家,他们忠实的执行了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文艺方针和文艺政策,服务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根本任务,忠实的和真实的地利用艺术创作不断表白自己“革命”的决心和对“领袖”的忠心。毛泽东主题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皇权”绝对服从的“君、臣、父、子”礼仪的充分表现,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神”与“皇权”的符号。
  “文化大革命”从一开始就是一场由毛泽东主导的一场反人类和反文化的运动,政府的智能几乎完全被毛泽东个人的绝对权威所代替,毛泽东个人形象成为那个时代中国“神”与“皇权”的象征和符号。在中国民众的眼中,凡是与毛泽东有关的一切事物都是神圣的、绝对的和不可怀疑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内圣外王之道”是中国传统思想之精华所在。《庄子•天下》中指出“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虽然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文革”的破除迷信运动已经把中国大多数庙宇摧毁,中国的圣人“孔子”在文革中也未能幸免,所以,处在“文革”中的中国人民已经失去了其精神支撑。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渊源流长,“文革”不可能短时间内消除中国人民对“圣人”和“帝王”的精神依赖,毛泽东自然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特征中“圣人”和“帝王”替代品。毛泽东主题绘画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封建“皇权”绝对服从的“君、臣、父、子”礼仪的充分表现。
  同时,毛泽东的身份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他既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也是中国人民心中的大救星和领导全国人民站起来的党的领导集体的核心。“文革”期间党的政策通过党内外的学习和各种整风运动延伸到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党的“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组织原则,使毛泽东取得在全党全国绝对领导地位重要法宝。当毛泽东获得了全国党内外的绝对权力后,他也需要维持这个权利,个人崇拜就成为一种必然需求。从历史的角度看,“文革”对毛泽东的“造神”运动也是一种制度的安排,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外在显现。
  最著名的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观点是 “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两为”方针就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文艺路线和方针政策。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首先要解决立场问题,即“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无产阶级必须在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中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的专政”。为了对所有知识文化领域实行绝对专制的“全面专政”,开展了所谓的“破四旧”运动(“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知识分子作为一个阶层明确列入专政的对象,知识在中国成了成了反动和罪恶的代名词。在这种所谓“革命”的形势下,知识分子必须表明不断表白自己“革命”的决心和对“领袖”的忠心,他们一方面要顶礼膜拜,画“神”像、唱颂歌,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要求;另一方面又要在自己的灵魂深处自轻自贱、自贬自责,不断的适应革命的需要。知识分子不仅简化思想、欲望、情趣,尽量使用单线、僵化的思维方式表忠心、示仆从。
  “文革”期间的美术创作成为艺术家们向毛泽东表忠心的一个自觉的行动,所以在美术作品基本见不到其他领导人,毛泽东成了“文革”期间绘画的唯一主角。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使“文革”期间毛泽东主题绘画最鲜明的特征。创作未动,主题先行。“文革”期间绘画创作的主题是围绕普及、强化以及神化毛泽东思想而进行学习、研究和创作的,这一时期的艺术标准是按照毛泽东文艺批评的标准来衡量的。毛泽东认为文艺批评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任何社会中的任何阶级总是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他认为“任何社会中的任何阶级总是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的。”因此,政治标准成了美术的最高标准,政治意识就必然成为美术作品必不可少的艺术意识,这时候审美意识与价值必然成为政治功能和政治作用下的附庸品,艺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就必然被意识形态所取代。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美术创作的意识形态化必然导致其成为一种政治需求和政治任务的主题先行策略,“文革”期间毛泽东主题绘画是其显性特征之一,毛泽东主题绘画也就必然成为“文革”这一时代的主旋律和政治符号,形成了与党和国家主导的意识形态的一致性。“革命历史题材的油画主题创作,完全是按照毛泽东的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思想,刘春华执笔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和侯一民创作的油画《刘少奇和安源矿工》,形成了政治上的扭曲与对立,可是当人们弹去历史的尘埃以后,真是的历史还是超越了认为的图像。”由于“文革”美术创作以政治为中心、为政治服务,因而得到政治的庇护,与政治一荣俱荣、一损皆损。“文革”期间以毛泽东主题绘画为主要视觉形象的美术成了唯一可以存在的美术,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民处在贫困线上连温饱都没有解决的现状下,人们在努力编织一个的乌托邦世界中的桃花源。
  
  参考文献
  [1] 叶玉麟. 白话译解庄子.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2] 刘文斌. 少数民族油画主题创作. 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相关热词搜索:主题 文革 绘画 “文革”期间毛泽东主题绘画的主题特征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文革为什么不敢动朱德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