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变化中的利比亚】利比亚国旗图片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对许多中国人来说,刚刚解除国际制裁不久的利比亚仍是个神秘的国度。而对记者来说,利比亚并不生疏。十几年来,记者曾多次到访过这个北非石油富国。尽管来去匆匆,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不久前,记者再次来到利比亚,发现这个国家变了,它的领导人卡扎菲变了,就连普通利比亚人也发生了变化。
  
  兵营帐篷再见卡扎菲
  
  
  今年初,记者在中国外长李肇星访问利比亚前夕,提前来到了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
  据利比亚礼宾官介绍,卡扎菲一年之中一半时间在首都的阿齐齐耶兵营办公,另一半时间则呆在他的家乡苏尔特。这一次利比亚方面安排李外长在苏尔特会见卡扎菲。李外长从其他国家直飞苏尔特,而在的黎波里的中方陪同人员和记者则乘利比亚方面提供的专机飞往苏尔特。
  我第一次访问利比亚,见到卡扎菲还是在1994年,那时利比亚正遭受国际制裁。我和一位同事先坐埃及航空公司的包机到突尼斯的杰尔巴岛,然后再坐汽车,长途跋涉前往的黎波里,本来坐飞机只要3个多小时的路程一共花了10多小时。那一次,我们在卡扎菲的“总统府”阿齐齐耶兵营的帐篷里采访了他。那是一个占地面积很大的绿色帐篷,很精致,周围部署有地对空导弹发射架。据说为了安全起见,在兵营里建有几个一模一样的帐篷,卡扎菲的住处经常更换,每晚就寝地点都不相同。卡扎菲风趣地说:“我们的帐篷比美国的摩天大楼还要坚固。”看来,卡扎菲的话得到了验证,纽约世贸中心大楼现在已被夷为平地,而卡扎菲的帐篷还稳稳地矗立在兵营里。
  此次我们先在苏尔特的国宾馆等待了一天一夜。到了第二天晚上,利比亚国宾车队才把我们拉到了沙漠里的一个兵营模样的建筑。出发前利比亚方面陪同再三强调,不能带包和手机等物品进入兵营,我的照相机是经过特许和检查后才让带进去的。与我以前见过的卡扎菲的帐篷相比,这个帐篷显得特别简陋,好像是临时搭起来的。帐篷门口有两堆篝火,一队卫兵围着烤火聊天。帐篷里面除了几张沙发和电暖气外,没有更多的摆设和家具,惟有壁上画的骆驼和椰枣树栩栩如生。
  在帐篷里我再次见到了卡扎菲。与前几次见他时相比卡扎菲显得衰老了许多,满脸沧桑。举止也稳重多了,不像过去那样讲起话来就手舞足蹈。
  
  对美态度判若两人
  
  生于1942年的卡扎菲,自1969年9月上台至今,在利比亚执政已经有37个年头了。长期以来,卡扎菲以其强硬的反美立场和特立独行的施政风格备受世人瞩目。1988年洛克比空难后,在美英主导下,利比亚遭受国际制裁,在国际社会受到孤立。
  但2003年卡扎菲突然出人意料地转变方向,寻求与西方特别是美国改善关系。利比亚先是宣布对洛克比空难负责,并支付巨额赔款,然后又主动表示放弃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用卡扎菲的话说,“世界已经变了”,言下之意是因为世界变了他才跟着变的。从那时起,利比亚政府在媒体上反复宣传着一种观点――“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作为回应,联合国、欧盟和美国很快解除了对利比亚的贸易制裁。美国于2004年与利比亚复交,但两国至今尚未互派大使,而且美国仍未把利比亚从支持恐怖主义的黑名单中删除。
  从卡扎菲最近一段以来的言行来看,他已经或至少在表面上已经向西方特别是美国靠拢。一些阿拉伯外交人士认为,现在的卡扎菲与过去的卡扎菲在对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态度上可以说是判若两人。
  外界普遍认为,卡扎菲的政治理念之所以发生了如此巨大的转变,主要是由于其子赛义夫向他灌输了“开明思想”所致。不少分析家预测赛义夫将成为卡扎菲的接班人。
  
  绿色世界增添亮点
  
  走进利比亚,仿佛置身于绿色的世界:成片的椰枣树、橄榄树翠绿欲滴;大街小巷绿色的旗帜迎风招展、绿色的标语(卡扎菲语录)随处可见;一幢幢居民楼里风格迥异的绿窗户、绿阳台格外醒目。据说,利比亚人民钟爱绿色是因为它是大自然的颜色,同时它又是国旗的颜色、革命的颜色。
  但记者此次在的黎波里发现,在满眼绿色之外,西方名牌商品色彩鲜艳的广告开始多了起来,给色调单一的利比亚增添了许多生动的亮点。过去,马路上跑的汽车多数破旧不堪。如今,一些欧洲和日本、韩国的新车在的黎波里的马路上奔驰,偶尔也能看到中国的“奇瑞”牌汽车。过去,利比亚市场商品紧缺,除了当地产品,就是从邻国走私过来的低档产品。如今,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市中心的“法塔赫”大厦底层是利比亚最豪华的购物中心之一,穿着入时的青年男女在装潢漂亮的专卖店里选购意大利老人头皮鞋、法国香水和美国牛仔裤,令人仿佛置身于巴黎某高档购物中心。
  目前,利比亚市场上从食品到百货、服装、家电,大多数商品都是从意大利、德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以及埃及、土耳其和叙利亚等中东国家进口的,中国商品也占有一席之地,但美国的产品还不多见。在市中心的阿拉伯市场,一位老板见我是中国人,便拉着我进入他的商店,指着箱包对我说,这是中国制造的。他告诉我,制裁取消后,利比亚市场上的中国商品日渐增多,中国商品价廉物美,深受利比亚老百姓的欢迎。
  过去由于制裁,利比亚来客寥寥无几,饭店入住率很低,而如今,住饭店需提前预订。制裁取消后落成的“科林西亚”饭店是利目前最豪华的五星级饭店,标准间每晚需250欧元(因过去与美国交恶,利比亚对外结算不收美元)。据酒店经理说,入住的多数是西方公司的老板和高级代表团,美国联络处就包了整整一层,不愁没有客源。
  过去,记者在利比亚遇到最头痛的问题是通信设施落后,在五星级酒店没有直拨电话,打市内电话需总机转,拨国际电话非常困难,更不用说通过因特网发稿了。2002年到利比亚采访时,我租了一个手机芯片,两天的租金就高达800多美元,如果不是通过我驻利使馆提前申请还租不上,但更糟糕的是还没有出的黎波里市区就没了信号。而这一次,我用上了中兴公司提供的3G手机,用手机上网发稿,可以随时随地发稿,既方便又快捷。
  
  民众生活明显改善
  
  记者还看到,许多利比亚人家的房顶上支起了卫星接收器,而且个个面朝欧洲,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据悉,利比亚政府不允许私自举行集会游行,但不限制人们收看外国电视节目。的黎波里街头的网吧更是吸引了不少年轻人。
  利比亚人的夜生活也较以前多了起来。过去,一到晚上,商店、咖啡馆就关门打烊。如今夜晚的的黎波里市在霓虹灯的装饰下比白天还漂亮。在一些酒吧,劳累了一天的利比亚人抿着薄荷茶,吸着水烟枪,玩着多米诺骨牌,悠闲自在。离开利比亚的前一天晚上,夜已很深,一位朋友邀请我去喝咖啡,这里各种咖啡、茶和点心应有尽有,听着地中海的波涛与阿拉伯音乐,品尝着阿拉伯咖啡,别有一番情调。
  从我接触到的利比亚人中,大多数人都对政府的开放政策表示满意,至少使他们看到了希望,特别是年轻人,虽然工资不高,但都在筹划着贷款买车或购房,为结婚做准备。一个老司机告诉记者,他经历了制裁的痛苦,也亲身感受了开放给国家带来的变化。他说,他为能在外国公司找到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感到满意。但他私下告诉我,利比亚的贫富差距仍然很大,普通老百姓生活比较清苦,不少人还找不到工作,他同大多数居民一样,拿着政府发给的购货本,定量购买生活必需品,而彩电、冰箱等高档商品则另外凭票供应。无论是购货本还是购物票,其价格都要比市场价便宜许多。现在大街上的豪华商店、名牌商品虽然比以前多了很多,但真正能买得起这些商品的只有少数富人,而像他这样收入的人根本不敢问津。
  
  政府推行改革政策
  
  
  利比亚的变化除了制裁结束这一原因外,还得益于政府推行的改革政策。在过去30年间,利比亚经济政策一直遵循卡扎菲的《绿皮书》所倡导的既非资本主义也非共产主义的“世界第三理论”。当时利比亚实行的是高度的国家计划经济,进出口由国家垄断,这里没有外国贸易公司和银行,商人不能自由进口商品。
  但近两年来,利比亚调整了经济政策,对内允许和鼓励多种经济形式,即国营、股份合作、合资经营和私人企业共存,并宣布开设股票市场。对外鼓励外国公司来利比亚投资,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政府取消货币双轨制,降低本国货币第纳尔的币值,使之与美元自由兑换。目前,第纳尔与美元的官方比价与黑市相差无几。最近又宣布允许外国银行在利比亚开设分行,同意外国公司在利设立代表处。这样便于外国商品进入利比亚市场和吸引外国投资。有人形象地说,现在,卡扎菲兵营里的常客不再是游击队的领导人,而是投资顾问和因特网的专家。
  
  延伸阅读
  
  赛义夫?伊斯兰:利比亚变化的幕后推手?
  
  无论是利比亚的变化,还是卡扎菲本人的转变都与一个人密切相关,他就是利比亚政坛上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卡扎菲的次子赛义夫?伊斯兰。他虽然不是部长,甚至不是政府官员,但他在利比亚的作用仅次于卡扎菲,有时就是卡扎菲的代言人。
  赛义夫?伊斯兰1973年生,是卡扎菲与第二位夫人萨菲亚所生的长子。1993年,赛义夫从的黎波里的法塔赫大学建筑工程专业毕业,1997年6月前往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后在美国加州大学的附属学校国际商科学校进修经济管理学课程,两年后学成回国。
  赛义夫的名字在阿拉伯语里是“伊斯兰之剑”的意思,卡扎菲给他起这样的名字希望他能横刀立马,成为利比亚的民族英雄。生活中的赛义夫仪表堂堂,风流倜傥。与父亲喜欢身穿传统的阿拉伯大袍、讲话非常随意不同,赛义夫经常身着T恤衫和牛仔裤,一副现代青年的装束。
  赛义夫虽然在政府没有任何职务,他所创建的“卡扎菲国际慈善基金会”(现改为卡扎菲发展基金会)名义上也独立于利比亚政府之外,但赛义夫直接参与了利比亚近年来的一系列重大外交行动,几乎所有重大战略性决策都有他的影子。
  在许多情况下,卡扎菲的一些有关阿拉伯和非洲问题的重要表态和建议往往通过赛义夫先放试探气球,然后卡扎菲在正式场合再正式提出来。有时,赛义夫私下代表卡扎菲出访行使特殊使命,而他在国外特别在非洲国家受到了准元首礼遇。
  从表面上看,卡扎菲与其子赛义夫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卡扎菲穿着长袍,念念不忘贝督因人的传统,而赛义夫早已穿上意大利时装和撕边牛仔裤。与卡扎菲我行我素的做法相反,赛义夫在与人谈话时条理清晰,一口英语说得无可挑剔。如果说卡扎菲只有在自己位于沙漠中的帐篷里才真正感到舒适的话,赛义夫则承认自己十分喜欢西方生活。
  据说赛义夫童年时与父亲的关系并不是很亲密。他曾对《中东报》的一位记者透露,父亲从来没有辅导过他学习,也很少与他一起看电影和玩。为了赢得父亲的宠爱,赛义夫时常模仿父亲的行为,外出时常住帐篷,父亲也多次对他的做法表示首肯。但在他眼里,父亲并不是没有错误的完人。现在他与父亲关系融洽,父子一起到麦加去朝觐,平时经常进行交流,父亲也能接受他的意见。
  关于接班问题,赛义夫一直保持低调。他多次申明关于接班的猜测毫无根据,是“西方记者编造的故事”。他没有考虑过作为父亲的继承人登上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宝座。但他自己也承认:“我是在政治氛围里长大的,我的血管里流淌着政治的血。”(刘顺)
  
  (3月16日《参考消息》,作者为该报的黎波里特派记者)

相关热词搜索:利比亚 走进 变化 走进变化中的利比亚 走进家庭看变化 走进神秘的利比亚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