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坛常青树,,军旅不老松 盛世常青树百年不老松

发布时间:2020-02-19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最难忘,最难忘,妈妈脸上又见皱纹添……”   一位老人,满头银发,有点驼背,却念得字字有力,句句深情。   这是老人80岁生日会上的一幕,这位老人叫阎肃,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
  那天,军委首长送来花篮,称赞他是“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文艺界朋友送来贺卡,祝他“艺术之树常青”,弟子打来电话,愿他“健康长寿、童心永存”……面对眼前这一切,老人鞠躬、敬礼,只说“不敢当,不敢当!”
  阎肃清楚记得,去年过生日时,家中也有过这一幕。
  人逢八十乐怀古,80个春夏秋冬像一幅层层铺开的历史画卷,60载日出日落如一排排跳动的音符,在老人的脑海中风起云涌,潮起潮落……
  
  “红梅”情结――“风雪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一台戏演了半个世纪,这在新中国文艺史上是个奇迹。
  说起阎肃,不能不提歌剧《江姐》。1962年,年轻的新中国刚刚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国民士气亟待振奋,阎肃从当时广泛流传的红色小说《红岩》中得到灵感,利用探亲机会,闭门18天完成了歌剧《江姐》的剧本创作。阎肃老伴李文辉回忆说:“那是我们结婚后他第一次休探亲假,半个多月的假期,他一直闷在家里搞创作。我每次送饭过去,都见他蓬头垢面,胡子拉碴,全身心扑在创作上。”功夫不负有心人,歌剧《江姐》1964年9月一经公演,迅速引起轰动,一年内连演200多场,好评如潮。
  当年11月,《江姐》正在热演。一天晚上,阎肃刚从戏院出来,突然,一辆吉普车在他身边停下,车上人喊道:“阎肃,找你半天了,快上车,有紧急任务。”阎肃一愣,心想这么晚了还有什么任务,于是随口问:“什么任务啊?我可没穿军装。”那天他身上只裹了件破旧的黑棉袄,棉裤还沾满了石灰,一条大“围脖”耷拉在胡子拉碴的下巴前。车子进入中南海,阎肃才恍然大悟:毛主席看过两次《江姐》后深为感动,要接见他。
  见到毛主席,阎肃激动不已。看着毛主席笑着向自己走来,他先给主席鞠了个躬,又赶紧握住主席的手,逗得主席和在场的人都笑了。阎肃回忆说,毛主席握着他的手一番鼓励后,还递给他一套《毛泽东选集》。他当时回答:“我一定好好努力!”
  “一定好好努力”,看似轻描淡写,却是他对党和人民一生一世的承诺!
  伴随共和国六十余年的成长,阎肃始终坚守承诺,以火一般的激情创作出上千部作品,其中百部荣获“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征歌奖、全军战士最喜爱歌曲等全国全军大奖,其中,歌剧《江姐》、《党的女儿》等均获文华大奖和文华编剧奖,歌剧《忆娘》、京剧《红灯照》获得文化部大奖。他的成名作《江姐》,在半个多世纪里,先后复排5次,演出500多场,创造了中国歌剧史上的奇迹,影响和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细数这些成绩,有一份荣誉阎肃最珍视,这就是2001年71岁时,他被评为“空军优秀共产党员”。
  说起入党的事,阎肃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
  他说:我是个有57年党龄的老党员,对党满怀“跪乳之恩、反哺之爱”。我一生经历了新旧社会“两重天”,从“信神”到“信党”,从“弃学”到“从军”,从拉大幕到剧作家,每一次人生转折,都归功于党的教育培养,我有一个信念:今生铁心跟党走,高歌时代主旋律。
  时间回溯到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年仅7岁的阎肃随全家逃难到重庆,因家庭贫困被送到教会学校读书。1946年,就在学校准备把他推荐到高级修道院作为未来的神父培养时,日渐长大的阎肃脑子里思考的却是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他深感“宗教救不了中国”,便不顾教会的挽留,考取了重庆南开中学。在校期间,他阅读了《共产党宣言》、《新民主主义论》等革命书籍,世界观、人生观发生了重大改变。
  1949年,一个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年份。这一年,刚刚在重庆英勇就义的中共地下党员江竹筠(“江姐”的人物原型)的事迹已广为流传,她像一株屹立于红岩上的灿烂红梅,耸立于天地之间,迎接新中国的春天。也就是这一年,阎肃考入重庆大学,秘密参加党的外围组织,积极投身爱国运动。冥冥中,他感到与一部伟大的作品越走越近。
  四年后,经历两次入朝慰问和三年多共青团艺术工作的历练,阎肃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阎肃自豪地说:从我握紧拳头向党旗宣誓的那一刻起,那种神圣感和庄严感,让我不由地在心底呐喊:“我一生都要做忠诚于党的文艺战士。”
  这一句无声的呐喊,阎肃用了一生去实现。
  1983年,改革开放正处于艰难起步阶段,由阎肃作词的《敢问路在何方》伴随电视剧《西游记》的热播走进千家万户,唱出了中华民族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发了人们冲破枷锁、投身改革开放的豪情壮志。他创作于同一时期的歌剧《特区回旋曲》,艺术地反映了特区建设的成就,回答了“市场经济到底是姓社姓资”的问题,有力地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1984年以来,他多次担任由中宣部、文化部、总政治部、广电总局、北京市委主办的重大文化活动的主创,先后组织策划了16届央视“春晚”、21届全国“双拥”晚会和7届全军文艺汇演。
  1989年,阎肃担任国庆40周年文艺晚会策划撰稿之时,正是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封锁和“围堵”之际,他满怀激愤和忧患创作了主题歌《风雨同舟》,激励全国人民“当大浪扑来的时候,当浓雾弥漫的时候,拉紧手,为了我的中华英勇去搏斗,认准的方向坚决不回头!”这首歌成为应对挑战、共克时艰的动员令,也唱出了亿万人民“不怕鬼、不信邪”的共同心声。
  在1991年党的70岁生日之际,阎肃创作了献礼歌剧《党的女儿》,他以饱满的政治热情18天完成了创作任务。“你看那天边有颗闪亮的星星,关山飞跃一路洒下光明,咱们就跟着他的脚步走,哪管它道路平不平……咱们就跟着它的脚步走,走过黑夜是黎明。”这段话出自阎肃为歌剧《党的女儿》作的主题歌,朴实的文字背后是一颗炽热的红心。总政歌剧团原团长,该剧作曲王祖皆说:三天一场戏,作为一个老人,不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饱满的政治热情是完成不了的。
  该剧最终荣获文华大奖,文化编剧奖、作曲奖、第六届全军文艺汇演一等奖,被国家文化部选作庆祝建国五十周年三部戏剧作品之一,登上了国庆游行彩车。党和国家领导人赞扬:“歌剧《党的女儿》给我们上了一次生动的党课。”
  1998年,为支持抗洪抢险和灾区重建,68岁的阎肃多次谢绝社会上高薪聘请, 冒着酷暑深入抗洪一线体验生活,积极策划组织《我们万众一心》、《携手筑长城》、《同舟共济 重建家园》、《爱我中华 新建家园》、《抗洪英雄颂》等大型抗洪赈灾义演募捐晚会,在海内外特别是华夏儿女中产生巨大影响,得到热烈响应。
  在去年建国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创作中,阎肃再次以79岁的高龄,担当文学部主任,该剧公演后获得空前成功。今年初的元宵佳节上,胡锦涛主席在接见首都文艺界代表时与阎肃亲切交谈,充分肯定了他在艺术上的突出贡献。
  “作为一名军队文艺工作者,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作品是不是走在时代前面,是不是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不是真情实感、真心真意。”这是阎肃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体会,也是他60年艺术生涯的真情告白。
  
  “蓝天”仰望――“白云为我铺大道,东风送我飞向前”
  
  前几天,阎肃作为主创,出现在电影《复兴之路》的首映典礼上,他的精彩发言博得阵阵掌声。
  一部《复兴之路》浓缩了祖国100多年兴衰发展的壮丽史诗,也饱含着阎肃60余载对党和军队文艺事业的无限深情。
  阎肃说他一生去过不少国家,但最令他难忘的是1952年前后,随部队两次入朝慰问演出。
  一次,他徒步翻过一座大山,突然看到满山遍野的烈士墓碑,这些墓碑都朝着祖国的方向,碑上依稀刻着姓名、年龄、机关、部队代号、入伍、牺牲时间。三两行字写尽了一个活蹦乱跳的战士一生,有的墓碑上甚至连牺牲者的姓名都没有。看到这一切,阎肃落泪了:这是多少和我一样年轻的生命啊,他们都是一样的血肉之躯,都有一样的骨肉亲情,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远离故乡、战死他乡?阎肃在墓碑前伫立许久,想了很多。
  从朝鲜战场回来,阎肃找到了人生和事业的方向,那一年,他光荣地穿上了军装,并暗下决心:为我亲爱的人民和战友讴歌一生。
  如今,阎肃已是服役近60年的老兵,他始终坚信自己根在军营、魂系空军,爱兵、写兵、励兵是他神圣的使命。1955年阎肃调入空军政治部文工团,一干就是55年,他创作的作品三分之二是写军队的。他写的第一首歌《只因为我的银燕是祖国造》,创作的第一部歌剧《刘四姐》,反映的都是军人的豪迈情怀和英雄气概。
  “我爱祖国的蓝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白云为我铺大道,东风送我飞向前……”这是阎肃上世纪50年代末创作的《我爱祖国的蓝天》。当时窜犯大陆领土的敌机接连被我军击落,空军官兵士气高昂,时值阎肃到空军航空兵某部当兵锻炼,在与飞行员的朝夕相处中,他被战友们蓝天般的博大胸怀和誓死保卫祖国领空的雄心壮志所感动,《我爱祖国的蓝天》喷涌而出,传唱了半个世纪,激励了几代空军官兵和有志青年。阎肃常讲,那些默默无闻的基层官兵是最可爱的人,也是他创作永不干涸的源泉。
  1964年,阎肃为写《雪域风云》去西藏体验生活。那时已是12月中旬,他坐在解放牌大卡车的驾驶棚里,一路颠簸18天,到了海拔四五千米,摄氏零下40多度的目的地。没有驱寒设备,没有高压锅,水煮不开,馒头蒸不熟;夜宿一兵站,极度寒冷加上高原反应,让阎肃死去活来。可当他看到那些常年在高原服役的战士们时,不由发出高原士兵是真正英雄的感慨。
  1987年,阎肃到辽东半岛军营,在与官兵们座谈当中,深切感受到战士们舍小家顾大家、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一曲反映改革开放初期官兵精神风貌的《军营男子汉》随之响彻全国。之后,他又推出《长城长》,获上世纪90年代“战士最喜爱的歌”特别奖和解放军文艺奖。2000年,为配合军事斗争准备和战斗精神培育,70岁的阎肃不到一个月就创作了《打赢歌》等战斗精神歌曲,表现出了极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一路风雪一路歌。几十年来,阎肃上高原、下海岛、走边防,几乎走遍了空军部队,为官兵讲课辅导,培养文艺骨干,创作百余首军歌、师歌、团歌,深受官兵爱戴。他先后被评为空军优秀文艺工作者,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被誉为“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
  “若无梦,何来倚天抽剑,何来跨越彩虹。” 在空军首长的支持下,阎肃去过航空兵师的作战室,登上过预警机跟随执行训练任务,在演兵场、指挥所感受紧张的作战氛围……阎肃说,我离战场越近,创作就越有生命力。
  进入新世纪,古稀之年的阎肃依然勤奋进取、宝刀不老。2003年创演舞剧《红梅赞》时,73岁的阎肃主动请战,连夜赶写、录制画外音,常常从早上8点进录音棚,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为该剧荣获首届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剧目作出突出贡献。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当他看到空降兵15勇士冒着生命危险从5000米高空跳伞营救灾区人民的事迹报道时,连夜创作歌曲《云霄天兵》,热情讴歌人民空军党缔造、人民空军爱人民的伟大军魂。
  去年总政组织第九届全军文艺汇演,让阎肃当评委,他以79岁高龄,60多个日夜马不停蹄地奔忙在南疆北国的军营里。同年,在创排庆祝空军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阳光下高飞远航》中,他坚守排演现场,亲自参与筹划指导,晚会受到胡锦涛主席和其他军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这位始终活跃在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第一线的老艺术家,担任着中国红歌会终审评委、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名誉主席、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等10多个社会职务,整日忙忙碌碌,其乐融融,可谓实至名归的艺术“常青树”。正在全国传唱的上海世博会会歌,也出自他百里挑一的慧眼和悉心指导。
  
  “白发”恋情――“随你奔波这么久,也算是五彩人生”
  
  “任黄花碧水,青山红叶,白发秋风。随你奔波这么久,也算是五彩人生。咽下了千杯喜,百盅泪,万盏情,仍留得,一颗心,七分月,三更梦,淡定从容伴君行……”电话里传来沧桑浑厚的男低音。前几天记者给阎肃打电话补充采访,他兴之所至,给记者朗诵了一首他写的《伴君行》。
  艺术恩师、为人楷模、普通一兵、一颗童心、古道热肠、时尚老头,这是人们对生活中的阎肃的形象概括。“天分、勤奋、缘分、本分”,“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遵其自然,争其必然”,这是阎肃自己坚守的做人原则。
  作为80高龄的老艺术家,阎肃从没有把自己当成什么名家大腕,而是以一名普通老兵、普通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经常说,“得意时不要凌驾在组织之上,失意时不要脱离于组织之外”。这些年,无论是外出参加活动,还是下部队体验生活,他都主动向文工团领导请假销假;每月领到工资后第一件事,就是向党小组长交纳党费。他视名利淡如水,从不主动向组织提要求,入伍57年来没有担任过领导职务,调职调级上也从没有一句牢骚怪话,始终抱着一颗平常心,聚精会神搞创作,一心一意干事业。
  2000年第九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担任综合素质考试评委的阎肃,三次在电视直播当中公开纠正失误,赢得了观众的敬重和赞誉。同时,对于文艺界的“潜规则”他也深恶痛绝,毫不留情。阎肃担任过众多比赛和评奖活动的评委,谈起如何当好评委时他常说,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公正的心。在担任曹禺剧本奖的评委主任时,阎肃是出了名的“只认作品不认人”,无论获奖者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字辈,还是大名鼎鼎的名家,他都坚持从作品质量出发,不分出身、不看地位、不徇私情。
  阎肃一生塑造过很多角色,若问他最喜欢哪个艺术人物,他说:“戏剧中的人物,我喜欢沙僧,说话少、干活多,任劳任怨。”中央电视台文艺部原主任邹友开常说,阎肃就像马路边的雨亭,阳光灿烂的时候路人不关注,刮风下雨时才关注,到里面躲雨。
  著名作词家屈塬称阎肃是个“点子大王”,不管是音乐、舞蹈,还是小品、戏剧,在各个艺术门类中,他都能游刃有余。1999年初,总政艺术局组织专家巡回全军各部队审查指导参加全军文艺会演的节目。阎肃对所有样式的剧目和节目,都能给出恰如其分的建议,让大家十分钦佩。
  阎肃始终以培育新人为己任,不仅在艺术上手把手毫无保留地传授,而且用人格魅力感染和教育年轻演职人员。在阎肃的提携帮带下,文工团先后涌现出了词作家石顺义、车行,作曲家孟庆云、姚明,青年演员刘和刚、王莉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然而,乐于助人的阎肃,对待家人却很“严肃”。功成名就之后,有人建议阎肃的老伴李文辉办个文化公司,李老本来就对艺术十分热爱,因而有些心动,但阎肃一听就坚决反对,而且声明家人都不可以做。他十分严厉说:国家和军队已经给了我很多东西很多荣誉,我只想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把本职工作搞好,那些下海经商的事,把艺术商业化的事,我做不了,也不想去做。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80岁的生日蜡烛刚刚吹灭,阎肃已背起行囊,投身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8周年的活动。临行前,他笑呵呵对记者说:要想永远年轻,就要和历史老人赛跑……
  
  人物小传
  阎肃,1930年5月出生,1953年4月入党、6月入伍。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国家一级编剧,专业技术1级、文职特级,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阎肃创作过1000多部(首)作品,获国家和军队大奖100余项,参与策划100多台重大文艺活动,先后被评为空军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文艺工作者,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嘉勉。

相关热词搜索:艺坛 常青树 军旅 艺坛常青树 军旅不老松 军旅艺坛常青树 艺坛常青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