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面_报纸版面要因文而宜

发布时间:2020-02-21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报纸是选择对开的大版面还是四开的小版面?这个问题在2004年《包钢日报》改版时就有过不同的见解,最终,大版面成为《包钢日报》的选择。   大版面有大的风范,小版面有小的灵活。不久前,《宝钢日报》同仁来包钢新闻中心考察,总编辑梁伟提出了《宝钢日报》“由大改小”的设想,猛然一听真有点不可思议。作为企业报纸中的佼佼者,《宝钢日报》要将成熟的大版面改为小版面,其中隐含着什么样的寓意?梁伟说,“大改小”更便于内容的策划,这就是寓意所在。而这样的寓意背后又会给《包钢日报?生活周刊》以什么样的启迪?
  作为《包钢日报》的一张子报,《包钢日报?生活周刊》已经走过了10个春秋,小版面的脸孔一直笑语盈盈地面对着喜爱它的读者。纵览全国林林总总的都市报,中国百强都市报前30名的报纸当中,大小版面都有,可见大版面和小版面只是形式上或者说是习惯上的一种选择。
  10年间,《包钢日报?生活周刊》从8个版增加到现在的固定20个版(必要时24个版或32版),版面上的增加为内容上的丰富扩充了平台,就如同买大房子一样,居住面积增大了,给家居设计和摆设增大了空间。放什么、怎么摆,就成了房子的新看点。
  但不容置疑的是,《包钢日报?生活周刊》一周一期的模式未变,即使是报纸的厚度增加10倍,也改变不了对新闻事件一周一报的滞后形式。这种客观存在势必导致《包钢日报?生活周刊》的报道方式,很少甚至永远不能和事件发生“第一时间”握手。怎么办?是走在别人后边亦步亦趋地吃剩饭,还是用策划的手段改变《包钢日报?生活周刊》的生存命运。
  在包头本土,和《包钢日报?生活周刊》同处周刊类报纸位置的还有《包头广播电视报》、《都市7+1》、《家庭周报》等。这四份报纸中,除了《包头广播电视报》占据了广播电视独特的信息资源外,其他周刊类报纸的生存境遇基本大同小异,都面临着与每日出版的都市报进行着生存的竞争。这种竞争有时是残酷的,一条本可以列入头条的新闻,但已经在其他都市日报上刊登了,就不得不降低版面位置来使用。所以,在这种“一周”与“一日”的被动竞争下,自采深度报道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除了自采稿件,构成《包钢日报?生活周刊》内容框架的就是文摘了。一位老报人曾经这样说过,一张桌子、一把剪子、两个人,再订上几十种报纸,我就能办报了。这样的报纸的确有,报亭看看还真不少,但这样的报纸究竟能够生存多久,有多少可信度就不好说了。
  互联网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代替了订阅大量报纸的繁累与资金方面无目的性支出,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报纸生存发展的巨大无可比拟的信息平台,也是纸质媒体巨大的竞争对手;既给报纸的生存提供滋养,也在用虚假信息时刻“谋杀”纸质媒体的性命,真假良莠一时难辨。所以互联网信息时代首先考量的是编辑的眼睛,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很难,需要的是日积月累。
  吸引读者的除了文章以外,还有报纸的版面。读者能不能掏腰包买你的报纸,根本一条是“兴趣”。报纸的吸引力决定着读者的兴趣;办报人的创新思维也决定着读者的兴趣。最近一段时间,《包钢日报?生活周刊》在不断地变脸,目的就是根据市场反馈信息,试图寻找到编者与读者的一个契合,潜意识中达成一种文化供求的默契。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一版的版式十分重要。人们一直持这样一个观点:形式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所以可以推导出:版式也是为文章服务的。但作为都市报来说,版式有时的确是独立存在的,有时版式的独立可以和文章毫无关联,有时甚至可以刊登一张写意画作为一版的整版创意。收到的效果也挺好。
  《包钢日报?生活周刊》对一版版式做过长时间的探讨和改变,并尝试着将杂志封面的形式引入其中。图与文之间究竟各占多大比例呢?“厚图薄文”在一段时间里似乎占据了都市报编者的思想,但多厚算厚?多薄是薄呢?图片与文字之间还需怎样的把握?在经历了多次实践后,《包钢日报?生活周刊》编者换位思考以读者身份去进行版面的审美。可以看到《包钢日报?生活周刊》一版在设计上有了突破,文字和图片融为一体,出现了图中有文、文中有图,这种融合或者说糅合,改变了图是配图,文是说明的相互分离、割裂的现象。
  应该说明的一点,所有的内容与形式都不是永远固定的,包括文章的写法,近几年出现的“四不像”写法大行其道,打破了传统对消息、通讯格式上的区分,而且成为了许多大报的主流格式。版式也一样,过去“碰题”一类的问题算硬伤,但现在并不算是“问题”的问题。今天看上去很美的版式,一朝醒来就会变得“丑陋”,所以都市报只有创新,没有“对”与“不对”。

相关热词搜索:要因 版面 报纸 报纸版面要因文而宜 报纸版面编排vs精彩案例 报纸版面设计要艺术化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