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副局长_中国低碳新局开幕

发布时间:2020-02-22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在中国拉开帷幕,并高调打出“低碳”牌。   徜徉在世博园中,一砖一瓦,一车一灯,节能减排新技术的应用可谓无处不在。在极端天气的折腾下,人们开始意识到高碳笼罩的地球将无宁日。
  对于正处在城市化、现代化加速时期的中国,与发达国家相同的是,这一进程具有高能源消费,高排放的特征;与发达国家不相同的是,中国面临着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稀缺等诸多全球化的挑战。
  上海世博会主办方表示,世博会结束后,展示各个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方法的零碳馆将永远保留下来,打造成中国首座零碳博物馆。这是矗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标记,降低碳排放不只是国家命题。
  
  《2012》的警告
  
  “只有3年的时间可以准备了!3年后,洛杉矶将被地震摧毁、白宫将被航母砸碎,连喜马拉雅山脉都会被滔天海啸彻底淹没……”看过影片《2012》的人,一定对这样的场景记忆犹新。这部好莱坞大片不仅全面刮起票房风暴,更是引发了人们对于地球末日的担忧与探讨。
  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在首次石油危机、继而在气候变化成为问题以后,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和低碳生活理念有了新认识。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上,英国政府第一个提出低碳概念。书中以低碳经济的新理念阐述了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的挑战。
  近几百年来,以大量化石能源消耗和大量碳排放为标志的工业化过程让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当然,也正是这一工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令他们长期以来习惯于高碳模式,并形成了全球的样板,最终导致其自身和全世界被高碳所绑架。
  “夏天盖着被子开空调,冬天穿着单衣直流汗,这些生活习惯在我们上初中的时候特别流行。”一位刚刚上班的80后说,她现在依然习惯一到家就把所有的灯打开,开着水龙头洗碗。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快速城市化的历史。城市化的进程加剧了城市居民对美国生活方式的追捧:开大车,住大房,四季空调常开,日夜电灯长明,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纸巾……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造成了我国资源存量的急剧减少和环境承载能力的迅速下降,一大批早先资源丰富的城市,到今天不约而同地迎来了资源枯竭的命运。有研究报告指出,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按美国人均资源消耗率生活的话,人类需要5个地球才能满足所需。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围绕碳排放权恶吵。虽然为期12天的峰会未就2012年后国际碳排放具体减碳指标及分配达成共识,但低碳这个概念得到了广泛认同,而且从国家意识进入日常生活领域。2010年的中国自此叫响“低碳”口号,中国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碳排放下降40%至45%。
  
  低碳风起云涌
  
  2010年4月,国内成千上万人的手机都陆续收到一条短信:从新年的这一刻开始,请您尽量选乘公交,选用节能家电,珍惜每一滴水……节能减排我承诺,中国行动有力量!这是国家节能中心联合我国各大移动运营商,向全国手机用户发送的节能减排公益短信,目的是号召每一位公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推广更健康环保的低碳生活方式。
  自从低碳名词大热后,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街头巷尾的各种产品恨不得都贴上低碳的标签,各家的掌柜都出来喊话:“我们只生产低碳产品。”甚至一些学校学生上交的寒假作业由纸质作业本改成了U盘,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碳排放。还有少喝一杯咖啡、少用一张纸……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冠之以低碳。当然城市作为低碳的主要载体也随之迅速蹿红,成为中国城市自“花园城市”、“人文城市”、“魅力城市”等之后的最热目标。
  2009年5月22日,河北保定成立中国首个低碳城市研究会;6月10日,国内首家低碳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在江苏无锡成立。同时,上海、广州、成都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
  尽管众多城市对建设低碳城市雄心万丈,但现实是,由于低碳和低碳城市的概念并不清晰,其内涵、外延和标准都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不少城市把发展低碳城市简单地等同于发展新能源产业。
  号称要打造低碳城市的江西南昌在宣称低碳的同时,毫无理由地把一栋仅十余年历史的大酒店拆除重建。平均30年的建筑寿命是一个足以震惊上帝的高碳城市建设方式,但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并非个例,
  不得不说,中国的部分地方政府官员和企业也包括百姓并未领悟低碳的真正含义。他们喜欢的是低碳这个标签。专家们无奈地提醒:低碳不是筐,不能因为赶时髦而将所有东西都往里装。
  
  世博带我们走多远
  
  2009年,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绿色世博”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和交易平台的构建,开放给全球公众,自行支付购买碳排放。
  适逢低碳时代盛大开幕的上海世博会无疑成为低碳生活未来版的真实呈现。参展各国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纷纷拿出看家本领来展示自己:会呼吸的地板、会发电的剩菜剩饭、大豆纤维制成的红色幕帷,还有一个注入哥本哈根海港碧水的池塘……
  “除了关注绚丽夺目的低碳概念场馆建设和轰轰烈烈的绿色出行系列活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与7000万游客有效互动起来形成行为习惯并持续开展下去。”帕客联盟UH在展会开始前已经未雨绸缪。
  选择低碳生活理念,意味着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并准备相应的行动手段来审视城市居民的消费习惯。而且,必须拿出足够的政治勇气来进行一次资源和利益的再协调和再分配。
  我国现在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还远远不符合低碳的要求,但又不可能马上淘汰,从而造成了向低碳转型时间上的障碍;各个城市在资源条件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地方可以搞太阳能、风能,但有些地方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此外,我国至今还没有通过法律层面定义低碳指标。没有相关法律依据,让企业自行摸索显然是缺乏可行性的,消费者成了可怜的小白鼠,围着低碳的面粉团转来转去。
  上海市市长韩正表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不仅体现在现在的生活里,而且体现在更长的时间里。首先是通过宣传低碳的理念,提高公民的认识;第二个方面,要有政府引导,要有一些具体措施,比如说提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对终端用户进行一些补贴;第三,需要有相应的立法,增加强制性的措施来促进低碳城市的建设。
  当然,世博会毕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低碳生活的身影。“它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轰轰烈烈。”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认为,世博会不再仅仅是展示一种技术、一种方式,更是带来一种态度上的转变。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开幕 低碳 中国低碳新局开幕 2018国际低碳大会开幕 低碳新生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