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问题 也提出对策] 申论提出对策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新闻媒体更是义不容辞。具体来说,在推动环保工作,实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环保目标中,媒体应发挥怎样的作用?本刊在两会召开期间,专门邀请四位全国人大代表就此,各抒己见。他们分别是:
  蒋承菘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
  彭启友代表: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长江三峡技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提升环境新闻影响力
  
  许苏卉:可以说,没有新闻媒体的大力报道,环保问题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受全社会的关注。
  李清:环境问题是全世界都面临的工作难题,除了政府部门的努力,公众的参与也非常重要,唤醒公众参与环保的意识需要媒体做大量工作。
  舆论监督对推动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也非常重要。很多企业不怕罚款,就怕曝光,东莞有家年产值三四亿的漂染厂,还是上市公司,因违反规定排污,环保部门对其罚款21万元,还让其补交了1150万的排污费。钱顺利交来。但企业再三请求环保部门不要通过媒体曝光此事。为什么呢?一曝光,股票就会迅速下跌。
  为加大媒体介入环保工作的力度,广东省环保局与媒体合作,已连续四年开展了“环保专项行动”,主要合作方式是环保部门查处案件,媒体跟随曝光,以媒体影响力促进问题的迅速解决。另外,环保局每年有两次新闻发布会,主要发布内容是环境质量、环保工作情况以及查处的一些大案要案情况。还有不定期的通气会,与新闻媒体交流沟通环保线索和新闻题材。还对重点企业建立环保信用档案制度,通过媒体通报各重点企业的环保信用,警示效果很好。
  蒋承菘:环境新闻对环保工作除了监督外,还可以反映、交流。
  影响巨大的“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就是在媒体的积极推动下实施的,效果有目共睹。有些时候,政府部门并不能随时随地监督违反环保的行为,今天检查组来调查,环保设施是开着的,水也是干净的,明天检查组一走,设施就关了,又通过暗管偷偷排放污水了,而舆论监督能更有效地制止这种行为。
  反映情况方面,我们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同样环境保护工作也不平衡,媒体可以扎扎实实地把群众的一些情况反映出来,也可以反映一些群众对环保工作的要求。
  环保报道还有交流经验的作用。交流环保经验,使其他人其他部门了解借鉴,可以更好地促进环保工作。
  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
  彭启友:环保问题本质上是由于人类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和环境供给之间的矛盾而产生,新闻媒体对此要有正确认识。人们在追求生活的同时,就需要开发使用自然资源,就需要改变环境以使其更适合人类需求。过去人们由于交通不便哪里知道那些风景区有这么美,对这些风景区如果一点都不动,不开发,那人们就无法欣赏到这些美丽。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在前进、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人类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应由发展来解决。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也经历了这个过程,现在他们生产发展起来了,才有足够的资本、生产力来来治理环境。另一方面,环境问题也是由科技发展带来的;同样,也应由技术进步、科技创新来逐步克服解决环境问题。
  许苏卉: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不相干的两张皮。有的企业为了尽快发展,消极应对环保工作,在图纸设计中有环保设施,具体施工的时候却没有,造成污染,又要治理,最终影响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环保部门也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经济发展,在查处时也不是一关了事,而应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这种环保理念也是新闻媒体需要重点把握的。
  李清:环保工作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也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什么项目都不让上,也不是科学发展观。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不同地区应采取的环保措施也应不同,就以广东为例,在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就采取严格的环境优先政策,在东部不够发达的地区则是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并重的政策,在欠发达地区则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这种区别对待的环保观念,媒体也应充分了解。
  蒋承菘:要把环保工作真正做好,其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经济发展上去很重要,其次还有制度的协调,利益分配机制的完善等。这就像赣南地区要保护珠江水源地,但当地经济也要发展,所以我建议尽快建立一种环境补偿机制,弥补他们的发展损失。
  避免几个误区
  彭启友:首先,我认为环保报道就应该像政府工作报告那样做“实”,既提出问题,也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于我们做具体工作的部门来说,做事不可能十全十美;如果确实出现不足,一方面我们要找出原因,一方面也重视如何改进。我们希望媒体能帮助改进。
  还有,环境新闻要实事求是。三峡工程是个大工程,确实,任何新闻只要和三峡搭上了边就能吸引公众关注。于是在有些媒体的报道中,九江地震、重庆大旱等都和三峡扯上了关系,几次都是新华社播发了专家视点,谣言才逐一破灭。
  李清:我也认为舆论监督不能为了曝光而曝光,曝光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且曝光必须掌握尺度,报得太多了,会让群众误以为环境一团遭,报得太少起不到警示作用。这个尺度的标准就是尊重客观真实,整体真实,不能因为曝光环保案件吸引眼球而刻意增大曝光比率。
  蒋承菘:当前的环保报道应对几个关键问题有正确认识:
  1. 环保不仅是企业的事情,个人的“节能减排”也至关重要。个人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比如我认为如果要完成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那两项指标,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把城市污水治理好。
  2. 环保不仅是环保设施建设,还要让设施运转起来。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建立起来了,城市污水处理建设能力达到很高水平,但实际处理能力不行,运转不起来,主要原因是管网还没有建立起来,没有管网等污水收集渠道,建再多的污水处理厂也解决不了问题。
  3. 环保不仅存在于城市,农村也需要环保建设。农药、化肥、牲畜粪便污染等都需要治理,农业污染的治理还有很大空间可以挖掘,新闻应该跟进。
  4. 现在有一些环保部门通过媒体呼吁应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惩罚力度,说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是有些污染行为屡罚不止的原因。这是个误区。我们知道,行政处罚行使的只是处罚权,并不是补偿权。污染的补偿只能通过民事诉讼得以解决,罚款最多只能罚一百万,这只是一种对污染企业的警告方式。
  辩证思维和开掘新题材
  彭启友:环境新闻应有辩证思维。就以三峡工程为例,不能刻意夸大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而看不到其对节能减排的巨大贡献。截至2006年底,三峡共发电1461亿度(千瓦时)。如果是火力发电的话,那么这些电就要烧8600万吨煤,三峡工程等于少烧了8600万吨煤,相当于2006年全国煤产量的3.6%。也相当于共可减排二氧化碳1.7亿吨,减排二氧化硫12亿立方米。
  蒋承菘:有些时候,媒体和政府之间对有些问题看法不同,比如淮河治理,一些媒体只看到结果,环保局只考虑过程。这都有失片面,应把两者观点结合起来看。对于媒体而言,虽然淮河治理并不是很成功,但我们应看到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环保是个不可逆的反应,比如水体一旦破坏了,要恢复就比较困难。不能苛责太多,要有辩证意识。
  许苏卉:我注意到当前环境新闻主要集中在污染治理方面,实际上,环境新闻题材是丰富多样的。
  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环保工作,实际上,这就为媒体提供了报道指向:第一,污染治理力度的报道,其中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报道。第二,自然生态保护的报道。主要包括对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的披露和生态工程建设的成就报道。第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的报道。第四,环境科技和环保产业的报道。
  

相关热词搜索:提出 对策 提出问题 也提出对策 提出问题英语是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