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语言创新和规范的思考 网络语言2018流行语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关键词】网络语言 创新 规范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而产生的一种新语体,是网民在交流中为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图片、符号等进行“改造”而形成的。由于网络语言主要产生于虚拟的网络社区(如网络论坛、虚拟聊天室),网络社区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决定了网络语言直观快捷、私语性和口语化倾向,使之拥有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并越出书面语言的规范,对现代汉语产生极大影响和冲击。
  
  一、网络语言为现代汉语注入了不可替代的新“元素”
  一是大量网络新词语为人们选择不同的语言风格提供了方便。网络词语的出现并非因为在现有的语言中找不到现成的词,而是为提升交流效率,为旧事物造新词或给旧词赋新义。如“河蟹(和谐)”、“斑竹(版主”)、“美眉(美女)”等,与原先表达的“河蟹”、“版主”、“美丽的眉毛”等原意毫无联系。同时,网络语言还促进了词语的褒贬转化,并且打破了原有译词的选择常规。如“贤惠(闲在家里什么也不会)”、“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偶像(呕吐的对象)”等,均属典型的褒贬义的转化。
  这些生动形象带有鲜明时代特色并能体现网民“个性”的词语的出现,丰富了汉语词汇,活跃人们的文化生活,使现代汉语也因更具表现力而显得丰富多彩。由超级女声“繁衍”的“PK”一词,以及因陕西华南虎事件而萌生的颇具专业色彩的“PS”等词语迅速在网络“蹿红”,并受网民“热捧”。“e-mail”虽然意译为“电子邮件”,但网民却将其说成“伊妹儿”或“伊妹”、“妹儿”,就显得较为“鲜活”和具有亲和力……虽然网上出现的词语往往很有表现力,能反映一些网民的性格以及对新时代的敏感,风趣幽默,对调剂网络交流气氛有着特殊的效果。
  二是网络语言使大量被历史湮没的“旧词”被激活。网络语言在对现代汉语和音译词等进行“改版”的同时,还对古代汉语进行深层“挖掘”和“变革”。古汉字“?”(读jiǒng)原意为“光明”,由于历史原因,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在网络世界,它成为表达沮丧、悲伤和无奈心情的代名词。如今它被网民称为“21世纪最牛的字”,百度贴吧里专门为该字建立了?贴吧。关于“?”字的跟帖有10600个,网上可点击的“?论坛”已达500多个。某个运动品牌还抓住人们崇尚潮流的心理,推出“?”字鞋,上海某大学附近还出现印着“?”字招牌的奶茶店等。
  “?”(méi)古同“梅”,在网络世界里,该字被网民形象地赋予“形神俱呆、呆得天真、傻到家了”等内涵。此类撷取古字字形,另辟新用法“古词新用”现象既符合汉语言文字音形意结合规律,又使网民形成了有别于主流表达习惯的“另类风格”。类似“?”和“?”等古汉字的现代化“演变”顺应了现代汉语推陈出新的要求,成为新兴网络语言的典范。
  三是网络语言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表达手段。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灵活变通的表达方式与常规语言相比具有新奇、简单、幽默等特点,适应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多元化要求。其超常规的语法,日益更新的词汇,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对于丰富社会语言表达手段都有积极意义。如“bs/BS(鄙视)”、“01925(你依旧爱我)”,等等。网络新词新语的层出不穷,使现代汉语表达手段和方式具有灵活性,生动有趣又富有创意。
  随着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在网络之外,网络语言也正日益彰显其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网上交流的特殊语境,决定了网络语言具备有别于传统语言的表达方式。基于快速输入的需要,网络语言用字节俭,尽量突破传统书写符号音、形、义等方面的拘囿,创制了新的音形义结合体,产生了字母词、数字词、象声词、图形词等,并依靠这些简单的符号传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内涵。
  这些独具匠心的网络符号形象传神,给虚拟的网络世界增添无穷活力和实在感、即时感。同时,网络的匿名性使网上世界自由、轻松,网民的相对年轻化更使网络语言充满生机,营造了轻松幽默的网上氛围。如“菌男”、“霉女”是指相貌丑陋的男女。两个词一方面与“俊男、美女”谐音,却其义相反;另一方面“菌”“霉”使人想到过期、变质东西,均具很强的反讽效果。再如“奔四(笨死)”、“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合称)”、“筒子(同志)”等,让人忍俊不禁。所有这些,都形成了网络语言独特风格,促进了现代汉语表达手段和方式的多元化。
  
  二、网络语言使传统现代汉语面临巨大冲击
  1.网络语言的不规范易产生语言歧义。网络语言的浅显直观将挑战传统汉语语言的意韵,使传统汉语语言的意蕴美将无法得以展现,其规范性和逻辑性将被网络语言的跳跃性、破碎性、创新性所冲击,其准确、凝重、精练的风格也将受到“网言网语”的“剥离”。比如,“泥表酱紫,I服了U,02746;爱老虎油,045692”(你不要这样子,我服了你了,你恶心死了;我爱你,你是我的最爱)等。这样的语言的确让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2.网络新词的涌现易造成语汇混杂。“老斑”(班主任)”、“DD(弟弟)”、“GF(女朋友)”、“PMP(拍马屁)”、“偶(我)”、“稀饭(喜欢)”……这些词语让多数人看到都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在网民中却十分流行。网语制造的所谓新词语其实是一批不规范的异读、异体、同形词,容易造成语言混乱。
  3.网络语言脱离网络环境易引起混乱。目前出现的网络语言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网络媒体在新闻报道时所使用的语言。它是网络中占主导地位的健康书面语,也是较规范的现代汉语;第二类多为具有调侃的意味生活化的、非正式的语言,比如“灰常灰常(非常非常)”、“亮骚(将心爱的东西给别人看)”等。这些语言来源于生活。人们使用第一、二类网络语言无可厚非。第三类则是人们在网络聊天等局域内所常见和使用的语言。这类语言是非主流的网络语言,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和私密性等特点。这些语言不可在规范的汉语中使用,只能使用在特定的环境中,如 “MM”,既可以指妹妹、妈妈,还指“美眉”,脱离了特定的网络环境来使用这个词就容易引起混乱。
  4.网络语言的随意性易导致语言低俗化。随意性是网络语言的重要特点。网民在交流的过程中,往往将汉字中的词语信手拈来,随意“改造”,或是用网络符号、英文字母等“创制”一种“新词”,且没有固定完整的表达规律和模式,很多与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相悖。同时,由于网民的身份是隐蔽的,可以随心所欲说自己想说的话,用随心所欲的方式和语词、符号等表达自己的意思。由此决定了网络语言的档次不高。同时,还有一些人是为了发泄对现实的不满或满足自己的低级趣味,在没有现实规则约束下,会显得肆无忌惮。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词语,像“草泥马(操你妈)”、“WBD(王八蛋)”等随处可见,严重影响了现代汉语的纯洁性。
  
  三、积极引导、科学规范,促进网络语言健康发展
  网络语言是一种言语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是一定社会条件下、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对它应客观审视、具体分析,不宜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从网络语言的构成、使用等来看,网络语言是一种汉字、数字、字母、符号等交织使用的极不规范的语言,它既不是现代汉语的积极发展,也不是汉语和汉字的现代化演变,而是对传统汉语的一种“改造”,应当按照语言发展的规律及时予以引导和规范。
  1.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从语言学角度看,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的生命力体现在实际交际价值上。语言中一些反映新事物、新现象的词总是先出现在少数人的言语之中。如果这种创新符合语言发展规律,顺应社会需要,就可能被社会所接受而得到广泛运用,就可以丰富语言,推动语言发展。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网络发展的必然。它是基于网络的独特的语言类型,有其自身的游戏规则和发展规律,现在出现的一些“不合拍”现象是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它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将会朝着更良性更规范的方向迈进。对此,正确的做法是“拿来主义”,严格按照约定俗成、不可替代、讲究品位原则,吸取那些符合现代汉语规律,有较强生命力,对社会、对民族文化有益的语言,摈弃那些违背现代汉语规律和低级趣味的脏话、“黑话”等不健康语言,推动网络语言向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方向转变。
  2.以疏为主,重在引导。汉语在发展历程中不断接纳新词,而不少新词随着使用的增多又成了老词。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语言中符合语言规范的词语将会保留下来,成为经典语言,而那些不符合规范的,则会在“约定俗成”中自然淘汰。面对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正确态度应是采取以疏代堵的办法,报以宽容理解的态度,关注它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作必要的规范和引导。
  首先,要以引导为主。要充分认识到,规范不是硬性规定,规范是服务,是引导。要引导人们认识到语言不是个人现象,而是社会现象,不能随随便便地使用语言。对于网络语言使用中的一些不健康、不正常的现象与心理,如放纵心理、猎奇心理等,有关人员特别是教育工作者、语言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担起引导的职责。尤其对青少年的网络语言的运用,基础教育领域应该在正确的语言理念下,承担起引导责任。
  其次,要完善规范。要大力加强对网络语言的规范研究,以便使之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在规范策略上,既要有宽容意识、约定俗成意识,又要注意区别对待,分层把关。如对官方网站用语的规范与个人主页的用语规范就要有所区别,对网上新闻、消息、公告等用语规范与对聊天室、留言板、博客上的用语规范也要有所区别,对学校学生和对社会一般人的网络用语规范也要有所区别。
  3.要树立科学的语言规范观。面对网络语言不规范现象,应积极寻找对策加以引导和解决。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应根据社会信息化发展和网络时代的特点,及时制定新的规范和标准,对新出现的失范现象及时加以规范和引导。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的手段和平台,大力宣传倡导语言规范。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公文尤其要注意语言规范,对于字母词、外语词、异体字、繁体字等网络语言的使用应严格遵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媒体要做语言规范的表率。媒体承担着传播语言规范的功能,应通过加强自我规范,从而对全社会起到积极引导和示范作用;学校应当成为语言规范的主要阵地,积极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字,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听说、书写能力,对出现在课堂上、作业中的网络语言等“失范现象”更要积极引导,加以规范。■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思考 规范 创新 对网络语言创新和规范的思考 网络语言的规范 网络语言需要规范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