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09年高考报道的议程设置] 新民晚报联系方式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本文通过对2009年1月至8月间《新民晚报》的高考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找出该报的关注点和重点议题及其重要性顺序,以探讨议程设置规律在其中的传播效果与不足。   【关键词】《新民晚报》 高考报道 议程设置
  关于议程设置理论,最为著名的是科恩的观点――“报纸也许多数时候在告诉人们持什么观点方面并不成功,而在告诉人们考虑什么问题方面却惊人的成功”。[1]但随理论的发展已有研究者对其作出了修正,认为大众媒介不仅能决定公众“想什么”,而且能决定公众“怎样想”。
  高考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考试制度,因为它决定着千千万万考生的命运,高考报道自出现伊始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试从“议程设置”的角度对《新民晚报》2009年1月至8月的高考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探寻《新民晚报》关于“高考”这一民生新闻话题在议程设置方面的规律,总结其经验,探讨其不足。
  研究方法与样本采集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作为研究方法。
  二、样本与分析单位
  样本选定:《新民晚报》2009年1月至8月标题中出现“高考”二字的报道。
  选取原因:高考是百姓生活中的大事,《新民晚报》是面向市民的综合性报纸,影响力较大。
  在选择的样本中,标题中包含“高考”二字的所有报道,包括实际并非以高考为议题的各类新闻文体都统计在内,共计294篇,不包括新闻照片与图表。
  三、类目构建
  1、议题内容:
  A、高考信息:包括招生考试的政策,招生名额、专业及新增专业目录,录取分数线等。
  B、应考方法指导:包括考场注意事项,各科目考试特点分析、解题方法等。
  C、心理指导:帮考生调整考前、考后心态,提醒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学习、考试、前途等。
  D、高考动态:包括考试期间的动态新闻,现场采写的趣闻,考风考纪情况等。
  E、其他:包括考生的营养需求,考试期间天气状况预测,高考过来人的回忆录、随感等。
  研究发现
  一、总量分布
  据笔者统计,《新民晚报》1月至8月时段内关于高考议题的报道总数为294篇,具体数量分布如下:
  表一:不同月份高考新闻的样本数量分布
  上表可以看出,高考报道自前三个月份的零零散散十几二十篇,到4、5月份的30多篇,在高考月达到110篇之多,而随着7月阅卷、填报志愿,8月录取工作的进程,报道也随之降温,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二、议题分布
  具体分析各月的议题分布,可得结果如下:
  表二:1-3月共计53篇高考报道议题分布
  注:1、非高考信息是指标题中出现“高考”二字,而实际内容与高考不相关。2、小高考指提前批艺术考试。
  表三:4-5月共计75篇高考报道议题分布
   注:“其他”中含有4篇高考过来人的回忆录、随感等。
  表四:6月共计110篇高考报道议题分布
  注意:“其他”中含有深度报道2篇,天气预报4篇。
  表五:7-8月共计56篇高考报道议题分布
  表六:1-8月总计294篇高考报道议题分布
  从上表可以看出,1-3月份媒介设置的议程主要是为受众介绍高考相关信息(包括考试制度的介绍和招生政策等的解读),以及应试方法(包括考试特点分析、解题方法、考试注意事项等);4、5月份在此基础上还增添了心理辅导、高考动态等内容;6月份落脚点主要在考前信息和考试动态上,其中现场采写的考试新闻、考风考纪的监督报道占了很大比例;7、8月份重在为考生提供填报志愿等考试信息,以及进一步揭露违规乱纪等舞弊现象。
  但此议程设置也存在不合理之处:诸如6月间甚至高考前一天刊登应试方法,讲语文该怎么复习、数学该怎么复习等,虽然请的都是相关学科的名师,可能也会有很多考生关注,但效果能有多大?例如一则题为《高考明天上午开考,专家点拨语文答题技巧》的文章,刊登在6月6日,是想达到“临阵磨枪”的效果,还是想尽显“猜题押宝”的神功?
  另外,在临近考试时,告诉考生该如何调节心理状态也不太妥当。心理状态的调整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临考前谈,只会给读者造成一种假象――考生心理问题很多。而且有的考生“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对照症状,原先没心理问题的也开始怀疑自己有心理问题了,凭空增加压力。
  三、信息来源分布
  如表七所示,《新民晚报》高考报道的信息来源严重失衡,反映官方声音的报道有49篇,占除却广告以及非高考信息报道总数(172篇,下同)的28.5%,来源于中学教学一线教师的文章共计21篇,占报道总量的12.2%,另外还有从各类专家(9篇)、高考过来人(10篇)、心理咨询师(5篇)那获取的信息共占14.0%,而最关注高考的考生和家长却集体失声,只有3篇采访自家长的报道,只占消息来源总量的1.7%。
  表七:高考报道消息来源的分布
  信息来源的不平衡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在客观效果上,社会公众更多地接触到了官方提供的信息而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
  四、版面、报道类型和报道篇幅分布
  对议题的设置还体现在新闻在版面上的位置和呈现方式上,如登载版面的重要性、报道的篇幅长短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受众对于该报道是否重要作出判断。但由于《新民晚报》的版面设置除了A1版是要闻版固定不变之外,其他版面的设置一直处在变化中,统计过于困难。因此只统计了刊载在A1版中的报道,为13篇,其中6月份占了11篇,可见6月高考是公众议程里的大事,也是媒介议程设置的重头戏。
  从阅读的总体感觉来看,消息、通讯所占比例较大,评论只有11篇,占总报道篇幅(172篇)的6.4%,深度报道少,只有5篇,占2.9%。
  从报道篇幅来看,200字以下的很少,有7篇,超过1500字的长文章只有20篇,这也印证了上文中所说的深度报道较少这一现象。
  表八:高考报道篇幅分布
  文章虽然不是越长越好,放在要闻版固然代表了重视程度,但媒体也需要有自己的声音,影响受众议程更要靠“言论”来发挥作用。代表着媒体形象和观点的深度报道和评论凤毛麟角,说明媒体在高考报道上没有做深入采访,因而在决定受众“怎么想”上也便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
  五、广告分布与议程设置
  在《新民晚报》高考报道中,我们可以发现,294篇报道中,广告有98篇,很多出现在所谓的教育专版、升学求职专版上。诸如《部分学生中高考成绩进步神速揭秘》《中高考进入备考冲刺期,健脑类保健品市场竞争白热化》《高考恰遇经期咋办》等文章。初读,以为是为考生服务,再一看,不是卖书就是卖药。
  “议程设置理论”首要的一点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大量反复报道某类新闻事件。其次是表现在它的报道内容上,通过提供的大量信息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问题上。[2]《新民晚报》通过设置大量出国、留学的广告,试图向公众传达这样一个信息:考不上国内的大学不要紧,国外还有很多好大学等着你。设置这样的议程是媒体的一厢情愿。
  六、违规事件议程设置与舆论监督
  高考中出现的违规违纪事件可谓年年整治,年年有。《新民晚报》2009年的高考报道中,提醒、调查、评论此类事件的报道共有24篇,很好地起到了监督作用。从考前的《“高考加分”危机源于“暗箱操作”》《教育部提醒考生防范高考诈骗》,到考后的《高考作弊乱到抢卷发人深省》《“重庆高考民族加分违规风波”追踪调查》《高考造假名单不能再捂下去了》等,都及时、准确地向社会报告了高考期间发生的各种违规操作问题,起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明太,“许霆案”的传媒议程设置分析――以《南方都市报》的报道为例,东南传播,2008.12
  [2]陈亮、李保林,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议程设置”,新闻前哨,2009.2
  (作者: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07级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姚少宝

相关热词搜索:年高 新民晚报 议程 《新民晚报》09年高考报道的议程设置 09年高考报道的议程设置 典型报道与议程设置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