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关于婕斯报道 [《人民日报》的涉警报道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本文以《人民日报》涉警报道为经,以1979年-2009年的时间跨度为纬,对《人民日报》涉警报道进行分析,试探究其涉警报道的特点,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人民日报》 涉警报道 警民关系
  
  一、研究范围与抽样方式
   1、时间范围的选取: 197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时间跨度为31年。
  2、抽样方法:采取系统抽样的方法。按日期排序,以1979年为起点时间,按每隔1年抽取一次的方式抽取了共计16年的报纸。在所抽取各年的《人民日报》报纸中,又按每8天抽取1份报纸的方式抽取样本,本研究抽样的起始时间为1月10日,这样做是因为每年的新年及元旦等节假日时,报纸的报道内容会有所侧重,为避免此方面的影响,此间的报道内容未被纳入研究范围之内。这样,每年抽取45份报纸。16年的报纸当中共计样本720份。
  笔者是通过检索新版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与查阅《人民日报》报纸相结合的方式,查找并统计出从197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这段期间的涉警报道的总体内容。但本研究不包括那些仅仅出现了“警察”、“警方”等字眼或对有关警察、警方等一句带过的报道。根据这一标准,在720份报纸中最终筛选出2146篇以警察为主要报道对象的新闻报道作为本研究的分析样本。
  二、《人民日报》涉警报道的内容分析
  本文主要依据构成新闻报道的几个主要框架进行探讨,主要框架如下图所示:
  1、呈现方式
  1.1报道数量
  ⑴总体报道数量
  从数量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的涉警报道的总数量呈上升趋势。整体数量的上升一方面与当时的版面数量有一定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看出近年来其对涉警报道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
  表1:1979年――2009年《人民日报》涉警报道数量
   ⑵图片报道数量
  新闻图片在新闻报道中通过视觉手段传达信息。本文对《人民日报》涉警报道中使用图片辅以文字说明的报道或单纯的图片报道的数量进行了统计,共有245篇。《人民日报》的涉警报道在图片的使用数量上有较大的增加,这与时代发展和传播技术的进步是分不开的。
  1.2 报道类型
  本文将《人民日报》涉警报道划分为以下几类:消息、通讯、评论、深度调查、人物访谈、读者来信、其他。具体数据详见表2:
  表2:1979年――2009年《人民日报》涉警报道的报道形式
   从统计中发现:
  ⑴《人民日报》涉警报道的报道体裁呈多样化趋势
  统计发现,在1997年以前的涉警报道中,报道形式主要是消息、评论以及通讯,从90年代后期开始,各种报道形式开始在报道中广为应用,数量明显有所增加。其中,深度报道的变化最为明显。
  ⑵《人民日报》涉警报道中消息占绝大比重,新闻性与时效性突出
  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消息占69.8%,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其涉警报道所涵盖的信息量大,其报道的时效性也很强。
  ⑶涉警报道中深度调查的地位逐步提升
  在早些年,深度调查在涉警报道中即使有所使用,但数量极其微小。从90年代后期开始,其使用数量开始大幅增长。
  ⑷互动性有待加强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涉警报道中读者来信等体裁的报道较少,互动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1.3 报道版面
  表3:1979年――2009年《人民日报》涉警报道版面分布
   (N=2146)
   从总体来看,涉警报道在《人民日报》版次的分布相对来说比较集中。基本上分布在要闻版、社会、政治新闻版、法律生活以及民主法制等版面上。据统计,其内容主要集中在两大区域:一是第3版至第6版的要闻版面,占全部数量的54.8%。笔者认为这与《人民日报》版面存在的时间长短有一定的关系;二是第10版至第12版,这一部分主要涉及政治、社会新闻、法制、法律与生活等内容,占全部总数的26.3%。
  1.4 报道篇幅
  本文在具体的统计过程当中将《人民日报》涉警报道的篇幅区分为5类:即200字以下、200―1000字、1000―2500字、2500字以上、图片新闻。其中,照片和图表类报道不计入篇幅字数统计数量当中。对其数量的分析统计可知,《人民日报》涉警报道各种篇幅所占比例为:200字以下的报道文章共221篇,占总数的10.4%;200字―1000字的报道共347篇,占63.4%;1000字―2500字的报道共409篇,占19.2%;2500字以上的报道共148篇,占7.0%。
  2、报道主题
  2.1报道对象
  本文将涉警报道的对象划分为警察人员(包括个人或团体)、警察机构(组织)、其他三大类。据统计:其报道对象主要以警察人员和机构为主,涉及其他主体的数量很少。其中,报道警察人员的有764篇,占35.6%;警察机构(组织)的有1313篇,占61.2%;而以其他为报道对象的有69篇,占3.2%。(见图1)
  图1:1979年―2009年《人民日报》涉警报道的对象
   2.2 报道主题
  本研究将《人民日报》涉警报道的主题,分为政策法规、执行公务、工作成效、风纪道德、素质技能、管理资源等六种。①
  图2:1979年――2009年《人民日报》
  涉警报道新闻主题分布百分比
  《人民日报》涉警报道以执行公务为主题的新闻报道数量最多,其次是工作成效方面的报道,以素质技能以及管理资源为主题的新闻报道数量最少。如图2所示。
  3、报道立场
  本研究将《人民日报》涉警报道划分为三个类别:正面报道、平衡/事实报道、负面报道。下面将分别从新闻文本内容、标题以及图片三个方面,分析其立场。
  3.1 文本内容
  在选取的样本中,其中纯图片新闻21篇,参与文本报道倾向分析的在排除纯图片新闻后的共有2125篇。据统计:正面报道有444篇,占20.9%,平衡报道有1564篇,占73.6%,负面报道有117篇,占5.5%。
  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析《人民日报》涉警报道的立场倾向。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在各主题中,除风纪道德外,平衡报道数量最多、负面报道数量最少。
  表3:1979―2009《人民日报》涉警报道
  各主题的新闻文本报道倾向(单位:篇)
   3.2 新闻报道标题
  分析发现《人民日报》在新闻标题的处理和选择上比较严谨,态度中肯、无明显倾向性。其涉警报道在标题的遣词造句上均比较含蓄。具体数据为:正面报道296篇,占13.8%;负面报道213篇,占9.9%,平衡报道1637篇,占76.3%。
  3.3 新闻图片
  在列入分析样本的全部2146篇涉警报道中,图片报道以及附有图片的报道经过统计共有245篇。
  表4:1979年―2009年《人民日报》
  涉警报道图片使用倾向分布
   如表4所示,从立场倾向上看,《人民日报》涉警报道在图片的使用上平衡报道和正面报道基本持平,分别占52.1%和44.5%。在图片的使用上,正面图片的使用比例明显多于负面图片的使用比例。
  《人民日报》涉警报道自改革开放以来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呈现出自己的变化特征,但无论如何变化,其宗旨都是为了更好地塑造警察在广大受众心目中的社会形象。通过研究发现其在涉警报道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图片的使用数量上还有待进一步增加、互动性有待增强等。新闻媒介在拉近警民关系、重塑警察正面公众形象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②广大新闻工作者也应该不断努力、以身作则,加强并改善涉警报道方式与策略、在塑造正面警察公众形象、完善警民关系问题上发挥好自身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陈季汝,《报纸与警察形象之塑造:以联合报、自由时报、苹果日报为例》,国立台北大学犯罪学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
  ②邓立,《借助新闻媒体做好警察公众形象危机处置工作的思考》,《决策导刊》,2008.7
  (作者:大连理工大学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日报 警报 研究 《人民日报》的涉警报道研究 人民日报胡说八道 人民日报治理之道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