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经济报道的“切入点”|找准案件切入点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本文就地方电台新闻节目中经济报道策划进行了论述。认为找准经济报道的“切入点”是我们做好经济报道策划的关键所在。主要从三方面来论述做好经济报道策划,采写上要注重抓两头,即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找好“对接点”,寻找引发群众共鸣的“动情点”,编排上努力做到创新思路增“亮点”。
  【关键词】经济报道策划 对接点 动情点
  
   《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曾在他的 《总编辑手记》中说:经济报道要把重点放在两头,一是中央这一头,即宣传、解释好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最大程度地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中央每一个重大决策的内容、意义以及这些决策在贯彻中、在群众中具体化的过程、情况和问题,特别是这些决策与国计民生(尤其是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的关系;二是群众这一头,即要经常地抓住和回答群众在经济生活中最关注的、议论纷纷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并帮助予以解决。抓住这两头,就可以把权威性、指导性与群众性、可读性结合起来,把经济报道搞得有声有色。
  在当前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条件下,经济报道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同时给经济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地方电台,党和人民的喉舌,要进一步增强经济新闻策划意识。围绕党委、政府关于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抓住和回答群众在经济生活中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搞好当地的经济报道,是目前地方新闻媒体面临的突出任务。找准经济报道的“切入点”是我们做好经济报道策划的关键所在。
  一、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找好“对接点”
  地方经济与全国、全省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要善于把地方经济发展放到全省、全国范围来看待,登高望远,找好“对接点”。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形成地方舆论与全局发展的良性互动。为此,必须树立全局观念确定重大主题报道。
  2010年1月22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大厅举行。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顺应国内外产业转移新趋势,探索建立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的客观需要,对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更加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具有重要意义。2月26日,巢湖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承接转移产业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巢湖电台立即制定报道计划、拟定方案,在《巢湖新闻》中开设《承接产业转移、加速巢湖发展》专栏,全方位、大力度进行宣传报道。做到重大新闻一条不漏,对重点稿件配发评论,同时与各县区电台记者、通讯员广泛约稿,要求报道思想有深度,写作有色彩。一时间,《皖江之畔起宏图――我市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纪实》、《录音报道:科学承接产业转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省委书记王金山来巢调研侧记》等各种体裁的报道,通过电波传遍巢湖城乡。
  通过策划的这些经济报道,结合当地实际,从不同侧面对巢湖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进行全景展示。有思想、有深度,与全省、全国经济宣传形成互动,真正起到了鼓舞干劲、加快发展的舆论引导作用。
  搞好经济建设始终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宣传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始终是广播的重要职责。我们始终抓住这个中心不放,努力在这方面下力气做文章,对接中心工作。2009年以来大事颇多,年初国际金融危机依旧影响巢湖经济发展,我们在《巢湖新闻》节目中重点策划开设了经济报道有关专栏:《坚定信心促发展》、《用政策、保增长》专栏,重点报道返乡农民工就业,巢湖市优化环境服务经济建设,积极应对确保增长以及巢湖市各地企业多措并举化危机的报道。3月份巢湖市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巢湖新闻》节目又策划开设了《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栏,对巢湖市各地各部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推进巢湖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进行典型报道。经济作为社会生活的重头戏,在整体宣传中,我们注意讲究规模化和集约化,以求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为了进一步凝聚加快发展共识,焕发团结干事的热情。11月11日巢湖市召开“巢湖新发展、我该怎么干”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当天巢湖电台在《巢湖新闻》节目中便开设《“巢湖新发展、我该怎么干”大讨论》专栏,先后组织策划了《路桥大会战》、《一把手一席谈》等子栏目,派记者深入一线,对全市确定的重点项目进展情况、产生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及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进行多侧面多角度深入报道,组织记者采制大量录音报道、专访烘托大讨论气氛。这些策划活动针对性强,社会意义重大,采写编发的稿件对实际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寻找引发群众共鸣的“动情点”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经济=人生。在这样的经济环境和社会背景下,老百姓不是不需要经济学,而是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学的问题。电台及时把握、迅速反映老百姓的这种需求,既是职责所在,也是生存的需要。
  多从群众角度写经济建设成就,多写有生活气息的新闻特写,寻找引发群众共鸣的“动情点”。我们力求抓住经济生活中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报道,注重深度报道。有些问题很大很硬,专业性也很强,要取得好的宣传效果,必须策划先行,抓住那些与群众联系密切和群众关心的事做文章,才会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民生新闻一直是新闻理论和实践中探讨的焦点。
  为充分体现党的喉舌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同时以民生经济为视点,体现“办台为民”的核心理念,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实效性、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我们策划了《民生之声》专栏,组织记者对我市28项民生工程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报道。其中新闻故事《赵庄村的“重点工程”》,通过农村“封老井”的事鲜活地写出了政府解决了村民们吃水难的问题。《特别救助为我市贫困残疾人撑起一片天》、《计生奖扶让我市8000多名老人安享晚年》等多篇鲜活的录音报道播出后收到较好反响,有多篇还被省电台采用。
  三、创新编排思路增“亮点”
  经济新闻是关于社会生产方式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反映服务和指导经济工作和人民群众的经济生活的新闻,其基本任务是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中心,通过传播信息和提供各种咨询,服务于社会生产和群众生活,一般具有传输功能、信息功能、咨询功能和监督功能。然而,在当前的形势下,不管是从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来看,还是从听众兴趣、欣赏水平、审美趣味的转变来分析,面对各种媒体的激烈竞争和各类专题新闻的互相挤压,经济新闻必须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品质,更好地实现自身功能。在编排经济新闻时我们努力做到创新思路增“亮点”:
  1、认真分析听众群的特点,根据其不同需求心理,围绕媒体的宗旨,突出经济新闻报道中心,增强针对性。长期以来,听众反映经济报道可听性差,我们便创新思路,在编辑过程中让硬梆梆的经济报道软起来。特别是在导语上下功夫,使其具有可听性。如,《小山村引来大项目》导语是:听众朋友:一走进汤池镇马槽村,发展经济的热浪扑面而来。白云春毫标准化生产基地茶香四溢,九福中华民俗欢乐园里歌声荡漾,潘家苑庄园内游人如织……在这个仅有4.8平方公里的小山村,有什么魅力接二连三让5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大项目落户呢?
  2、采取巧串散珠办法形成宣传气候。我们在对巢湖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宣传中,在一档节目中连续编排播出了《我市着力打造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含山“6+10”架构精细招商》、《庐江县抓环保促承接》、《和县加大项目储备积极迎接产业转移》、《无为承接产业转移以“煤”为“媒”》五篇这方面的报道,有意识加大分量形成宣传声势。
  3、采用编前、编后语使文风生动活泼,便于灵活地表现思想和观念。其中一条新闻是这样编发的:
  (编前语)各位听众,当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合肥经济圈建设的历史机遇摆在巢湖人面前。“巢湖新发展、我该怎么干”大讨论活动开展以来,吸引了我市众多巢湖儿女以及关注巢湖的人士积极建言献策。我市各界群众深深牵挂着巢湖的发展。
  ……
  (编后话)一位是老党员、退休职工,一位是在外地闯荡的打工者,深深地把巢湖的发展放在心间,他们不在岗、不在位,却竭其虑、谋其责。面对普通群众的来信,市委主要负责人在百忙之中高度重视、倾心沟通。这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推动巢湖新发展寄予了殷切的期望。相信有领导的重视、群众的期盼,巢湖一定会有新发展、快发展。巢湖的明天会更美好。
  我们力求在文字表达、写作手法上通俗化,化繁为简,化长为短,革除程式,直奔主题,将事实最要害、最有价值处、最鲜活处呈现给听众,让听众轻松愉快地获取信息。■
  参考文献
   ①范敬宜:《总编辑手记》,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
  (作者:巢湖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副主任)
  责编:叶水茂

相关热词搜索:切入点 找准 报道 找准经济报道的“切入点” 找准切入点 经信局找准服务切入点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