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的三个阶段 浅谈情感类电视人物专题的创作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伴随着电视发展、改革的脚步,各种情感类的电视专题栏目应运而生。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如何做好以传播人物精神情感为主题的电视专题节目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电视专题节目 情感
  
  近些年,伴随着电视发展、改革的脚步,各种情感类的电视专题栏目应运而生,越办越热,令广大电视观众耳目一新。在这些电视栏目中,有的以讲述情感事件为主,如江苏卫视的《人间》,贵州卫视的《人生》等,有的以展示人物的精神情感内涵为主,如中央一套的《身边的感动》、江西卫视的《井冈先锋》等。今天,笔者在这里着重谈一谈后者,即以传播人物精神情感为主题的电视专题节目的创作。
  笔者是一名来自地方台的电视人,从业15年,一直从事新闻类、人文类电视专题的采编、策划工作。5年前,开始担任情感类人物专栏的制片人及主力编导,几年来,先后有多部人物专题节目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现将自己一点初浅的创作心得说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提高。
  
  一、采访前的准备
  
  采访前应通过电话等方式,对人物的事迹材料进行细致地了解、核实,尤其要对关系到人物精神闪光点的某些细节予以验证。接下来,根据所掌握的人物资料,拟定出采访的大致提纲,包括典型事例的筛选、需要采访哪些相关人、哪些重要的场景需要模拟(因为人物的大多数事迹都是过去发生的)等等。
  
  二、采访中的细节把握
  
  人物专题的拍摄采访,细节的发现和抓取是对编导、摄像等主创人员的考验,也是传达人物精神、魅力的制胜法宝。说到细节,主要包括人物特定表情、眼神、手势、动作,能生动展现人物精神品质的相关物件,以及典型事例中的一些微小细节行为等等。打个比方说,在表现一个失去双手的残疾少年,面对逆境始终乐观向上、自强自立的精神形象时,镜头应注意多抓取他用双脚代替手进行生活、学习、写字的特写镜头,包括他坚定自信的眼神的特写,如果脸上有汗,也要做特写处理,这样一组画面下来,视觉冲击力强,而且富有感染力。在笔者曾经做过的一期节目中,有一位十分敬业、铁面无私的交警,在采访中,笔者留意到这样一个细节,为了抵制别人说情、找关系,他在执法期间,手机始终是关机的,而这并不是单位的要求。一部关机的手机,让这位交警铁面无私的形象变得生动而具体,让人印象深刻。笔者还采访过这样一位老干部,退休之后从城市来到农村,十多年来为大山里的贫困学子四处募集学费,先后让几百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考上大学,募集到的资金在百万元以上。在采访中,笔者就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每次外出募捐,老人吃的是方便面,坐的是公交车,住的是10元钱一晚的最便宜的旅馆,巨大的反差对比之下,老人无私、博爱的高尚情怀和形象赫然而立,让人感动、难忘。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细节具体、真实而且生活化,让一个个人物变得可亲、可敬、高大起来。
  
  三、现场声与同期声的巧用
  
  现场声与同期声在电视专题中,是节目真实性和感染力的关键所在,而对于人物专题来说,更是点睛之笔。现场声,主要包括人物所处空间环境的自然声响(如风雨声、鸟叫声、车流声等)、人物的行为动作发出的声音(如洗东西、划桨、打鼓的声音等)以及相关的真实场景中人物的交流对话声。现场声的适当运用,能增强节目的真实性和生活化,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电视声画语言的内涵也会更加丰富饱满。比如,在拍一个山区老人多年义务为村民修路的人物专题时,如果能将山区的寂静与清脆的鸟鸣声、老人修路挖土、挑框、平整路面等现场声很好地表现出来,就会让观众觉得真实可信,画面语言生动传神,增强可视性。另外,现场声的巧妙点缀,有时也会让节目内容的过渡转换更为自然顺畅。同样以这位修路老人的拍摄为例,比如要从老人修路的现场转换到介绍老人平时生活的简朴,中间的过渡如果通过一组老人的生活现场镜头来完成,既不显得突兀,又能起到舒缓节目节奏的叙事效果。
  同期声,通常指的是人物采访的现场声。同期声的运用,应遵循言简意赅、符合人物身份特点的原则,好的同期声的穿插运用,能让节目观点内容得到验证、升华,有画龙点睛之效。作为人物专题,要让主人翁的精神境界和高大形象立起来,同期声的巧用十分关键。如何运用,笔者觉得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被采访对象,采访对象应是典型事例中的当事人、亲历者,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和思想者优先选择,另外选择采访对象时,应注意其身份的多样性和多层面,这样可以让采访的声音更全面、富有由浅及深的层次变化,增加说服力;其次,在同期声的筛选运用上,主人翁说的内容应侧重于行为背后的思想情感活动,即为什么要这么做?当时的内心想法是什么?而对于其他的知情者、亲历者的同期声,应注重围绕主人翁的典型事例,讲述印象最深的一些重要细节部分同时表明自己的真实感受、看法。这样,就能让同期声起到应有的点睛功效,使得节目主题和人物形象不断得到凸显、升华。
  
  四、后期制作的精细化
  
  后期制作,作为节目生产线上的最后一道流程,是加工、组合、修饰的一门艺术,关系到节目的整体形象和传播效果。在制作上,情感类人物专题在节目叙事节奏总体上应较新闻类专题舒缓一些,无论是配音还是画面的过渡上都是如此。另外,在回忆过去发生的一些场景和事例时,应对相关的空镜头和模拟场景做黑白化、老电影或者虚化等特效处理,给人一种时空变换的历史感和真实感。人物专题,还应适当地运用好慢镜头,在展现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某种高尚的精神品格时,慢镜头通过把人物的眼神、行为动作放慢细化,从而达到放大画面情绪、增强视觉感染力的效果。另外,应选好背景音乐。音乐的选择,应紧扣节目的情绪色彩,紧张、欢快、平静抑或幽怨、悲凉,在节目情绪较为突出的部分段落适当予以点缀铺垫,会为节目增色添彩、富于层次变化和艺术表现力。
  以上几点只是笔者个人多年来的一点粗浅的创作体会。当然,情感类电视人物专题的创作还有更多的环节和问题值得探讨,希望笔者的这块砖,能引发更多同行、高人的真知酌“玉”,有了大家的思考和实践,电视人物专题栏目、节目就会不断焕发新生、百花齐放、精彩银屏,丰富广大观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作者单位:宣城市广播电视总台)
  责编:周蕾

相关热词搜索:浅谈 创作 人物 浅谈情感类电视人物专题的创作 浅谈电视人物专题片的创作 电视人物专题片的创作体会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