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校园网的育人功能】高校校园网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校园网是高校新闻发布、信息传播、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对外窗口,它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寓教于闻”、思政宣教、舆论引导和美育功能,是高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的创新载体和实践途径。
  【关键词】高等院校 校园网络 育人功能
  
  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的中心工作。国内许多高校围绕着“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实践。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已逐渐成为国内高校领导和教职员工培养人才的共识。校园网是高校新闻发布、信息传播、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对外窗口,它具有一般网络的即时性、互动性、信息海量性和超时空性等特点,其育人功能在高校人才培养中不容忽视。
  
  一、校园网发挥着高校“寓教于闻”的功能
  
  高校校园网一般都设置有“新闻中心”、“校园快讯”、“电子校报”、“通知公告”等滚动信息栏目和“学校概况”、“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思政在线”、“学生生活”、“校务公开”和“学校专题”等相对固定的栏目。其中,新闻中心、校园快讯和电子校报所刊布的校园新闻具有动态传播性。它们的动态即时发布有利于学生及时自主地了解校情,增进学生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了解,增强学生爱校、护校的责任感。从新闻传播角度上看,新闻主体与客体之间高度契合,才能充分发挥舆论引导的最佳效益。校园新闻的受众主要是本校师生(包括校友)以及即将或有可能成为本校师生的校外人士,他们往往“关注校园民生,聚焦学校大事”。
  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互联网上查看新闻。根据2011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资料,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突破4.5亿大关,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提高5.4%。据相关调查,半数以上网民上网的首要目的是查看新闻,可见网络新闻在人们认识世界、增长见识方面发挥着深远影响。①浏览校园新闻,可以帮助大学生及时、准确地了解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和学校的各项工作。另外,许多高校都在校园网中设置了“媒体××”(如“媒体华农”、“媒体中大”等),将校外各媒体刊发本校的有关文章以转载方式添加到本校校园网络中,有助于本校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自己就读高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和引领发展等方面的状况,既可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关爱度和认同感,又可以使学生在浏览校外媒体新闻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或启发,实有“寓教于闻”之功效。
  
  二、校园网负载着高校思政工作的诸多功能
  
  高校校园网负载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宣教育功能和舆论引导功能。随着新传媒时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倾向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越来越容易受到网络的影响,特别是他们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职业选择乃至政治态度等容易受网络传媒的舆论影响。已有学者指出,网络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进行舆情了解、研究,并利用其分析结果,全面、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进而针对性地开展思政工作的有效途径。②高校校园网作为沟通校园内外的主要信息平台和宣传思想阵地,它一般只发布积极和正面信息,通过对先进典型事例的正面报道或干预危机事件,弱化负面或消极影响,发挥高校新闻网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功能,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效率倍增。高校校园网中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与方法在不断发展与应用,其目的都是“为了使高校新闻网在内容、形式上都得到不断丰富,不断增强对教师和大学生的吸引力、影响力,更好的发挥新闻网作为重要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优势和功能;积极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更好的实现新闻网对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③每所高校其实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社区,社区认同的重要来源是社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和社会服务。要增强社区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就要提高高校能为学生提供的社会支持和服务能力。当高校的支持和服务能力未能满足学生愿望或需求时,就应关注学生舆情,并在BBS、社区网络论坛中加以舆论引导,及时化解学生不满或对立情绪。
  高校校园网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使得学生成为思想教育的信息传播主体。网络的出现,使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内涵与外延大为拓展。一方面,思政工作者及其对象地位趋于平等,可避免传统思政工作者“居高临下”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教育者可以以普通网友身份平等地参与讨论有关问题,容易取得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其他网友的信任,可在潜移默化中对网友加以利导,宣传思政教育工作效果大为增强。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用户相对隐蔽,其见解、思想、观点往往能够真实地表达出来,高校思政工作者如果善于从BBS、讨论区等区域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思想,并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其成效往往事半功倍。此外,由于互联网具有强大的分类、储存和搜索功能,开展专题宣传思想工作十分便利。2010年9月正式建成并开通的中山大学5D空间网站是广东首个由学生完全自主参与的网站,它由资讯、互动、展示、创业和个人五大空间板块构成,强调师生参与、师生互动,体现教育性、服务性、实践性、互动性、娱乐性、时代性及多样性的统一,5D暗含“我的”谐音,深受师喜爱。④这种力求贴近校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校园信息传播方式,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思政氛围。
  
  三、校园网负载着高等院校的美育功能
  
  校园网既具备一般网络“真实中的虚拟”和“虚拟中的真实”的特点,但它更强调“真实性”。这种“真实性”有助于浏览校园网的青年学生明辨是非,接受美的教育。高校校园网围绕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引领发展的核心办学理念,重点展示实践这些核心办学理念中涌现的先进模范人物,传递大学主导价值观,使学生持续不断地受到开拓、进取、创新、奉献的高尚品质的熏陶,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网络化学习已成为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许多青年学生将网络作为自己精神的寄托,他们容易在网络世界里获得心理满足和向网友诉说自己的不幸,还可以通过微博客或游戏宣泄现实社会中的不满情绪。如何在信息量大、良莠并存、真伪难辨的网络世界里构建和谐的校园网络环境,已成为高校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这就需要用美的心理、美的理念、美的行动加以引导?那么,何为“美”呢?简单地说,“简单是美”、“和谐是美”、“自然是美”。校园网的美育功能,就是要让大学生在校园网展示的教学科研、师生风貌和先进模范人物的点滴事件中悟出“美”的意味和“美”的真谛。爱因斯坦曾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日本学者池田大作认为:“大学教育应当是一种探索,教育青年人理解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生活方式。”校园网络的美育之功显然非传统课堂上的空洞说教所能比拟,因为它已内化为大学生“网民”的内心世界。总之,上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日常活动”,能否在高校校园网络中接受美的熏陶和教育,不仅影响着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成材,而且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①刘晓乐,《网络时代的新闻道德问题》,《青年记者》,2009(2):9
  ②张云霞、王少云,《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舆情研究初探》,《传媒》,2010(4):75-76
  ③王骥东,《Web2.0下的高校新闻网站建设初探》,《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4):129
  ④李汉荣、王丽霞,《网络时代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实践与探索》,《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49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编:周蕾

相关热词搜索:育人 校园网 高校 浅论高校校园网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什么是教育的育人功能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