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景记者怎么采访语言 [浅谈县级台对农栏目新闻外景采访技巧]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随着县级电视台对对农报道的重视,对农栏目越来越多,在新闻节目当中无论是时事报道,还是农业发展展示,都离不开外景采访。本文在详细分析对农新闻外景采访中面临问题的基础上,详细分析采访记者在采访中可以采用的一些基本技巧,使外景节目能够比较客观的反应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现状,满足广大农民农业发展信息的需求。
  【关键词】外景采访 技巧 农业信息
  
  随着农村、农业的发展,农民对于农业信息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县级电视台只有做好农村、农业发展的宣传报道工作,将农民最迫切需要得到的农业发展信息传递到农民手中,才能赢得农民的认可。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外景采访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通过外景采访,面对面的接触农村、接触农业、接触农民,才能使新闻节目比较客观地展示新时期农村的发展现状、发展需求,了解到农民的切实需要。因此,研究这一课题,对于提高县级电视台新时期农村报道力度、水平,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县级台对农栏目新闻外景采访的特点和问题
  
  1、县级台对农栏目新闻外景采访的特点
  县级台对农栏目新闻外景采访不同于普通的外景采访,在采访对象、采访内容、采访形式上有其先鲜明的特点,主要特点如下:
  (1)采访对象主要是农民。县级台对农栏目新闻外景采访的采访对象虽然很多,但是主要是农民。记者与农民之间在文化习惯、语言习惯、思维模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在采访过程中不仅面临与农民之间的有效沟通问题,还需要尽量平复农民的紧张情绪,使其在镜头面前尽量保持自然,使采访能够比较顺利的完成。
  (2)采访的内容被限定在“三农”问题上。一般来说外景采访的内容都是开放性的,对于一般的新闻节目来说采访的内容并没有过多的限制。但是对农栏目新闻外景采访内容则是有限定性的,也就是说无论采访的对象是谁,采访的内容都必须与“三农”问题有关。如新时期农村的发展成就,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农民的农业发展需求等等。
  (3)采访形式符合农民的要求。县级台对农栏目新闻外景采访不仅在采访对象、采访内容上有比较特殊的要求,在采访形式上也要符合农民的阅读和理解需求。农民比较喜欢与自己的生产生活相近的对农节目,在语言上要求能够听得懂,在对话上更喜欢拉家常的形式,这样才能贴近他们的内心,贴近他们的生活,他们才能被节目所吸引。这就要求在外景采访中,应该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用真实的“三农”报道反映新时期农村的发展变化。
  2、县级台对农栏目新闻外景采访中的问题
  当前县级台对农栏目新闻外景采访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着采访的效果,对节目的质量也有着极大的影响。主要问题如下:
  (1)在外景采访过程中缺乏头绪。“一些同行到农村采访回来之后,总捕捉不到有价值的新闻,而为找不到更好的报道线索发愁。或者是一帆风顺的采访还能进行,稍遇到复杂情况就无从着手了,时常有脱离实际的现象发生。”①导致在外景采访过程中,无法真正把握采访的主要内容,采访过程极为不顺利,节目的内容无法正确反映农民的需要、农村客观实际情况,极大的限制了新闻采访的价值。如有的节目在外景采访的过程中,要采访农民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看法,但却总是找不到话题的切入点,总是简单的问“什么样的政策农民最喜欢”之类的毫无价值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农民根本无法给出好的答案,这样的外景采访可以说是失败的。
  (2)无法实现与农民的顺畅交流。俗话说农村是十里不同俗、五里不同言,也就是说在农村即使在县级行政区域,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语言习惯。在外景采访时,由于在语言习惯上存在差异,许多农民根本不能用普通话与记者交流,而一些记者也不会方言,导致外景采访无法进行。更重要的是面对采访,多数受访者心理总有一些紧张,如果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引导受访者放松自己的情绪,而是一味地问他们为什么、怎么了?这种咄咄逼人的气势会让农民更加紧张,甚至导致采访根本不能进行下去。
  (3)采访的内容无法反应“三农”客观实际。新闻采访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采访的真实性。但是现在很多县级台对农节目在外景采访的过程中,记者提问的内容大、浮、空,无法反应新时期农村发展的真实情况,也无法了解农村发展中农民的真实诉求,外景报道完全失去了原有的真实性、客观性,演变成了一场作秀的节目。这样的外景采访,完全违背了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也无法达到报道农村、展示农村、促进农村发展的目的。
  
  二、县级台对农栏目新闻外景采访技巧
  
  针对对农新闻栏目外景采访的特点,以及当前一些记者在对农外景采访中所遇到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采取一定的策略,掌握对农采访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切实提高对农节目外景采访的质量和水平。具体技巧如下:
  1、做好充分的采访准备工作
  对于新闻外景采访来说,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是记者在采访之前就必须做好的工作,只有做好了准备工作,在外景采访的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具体来说,对农新闻采访准备工作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学会查找相应的采访资料,在接到采访任务以后,记者应该及时总结采访的内容,明确在采访之前应该收集的资料。在收集资料时,记者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收集,还可以到当地收集与报道采访有关的文字材料,并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制定采访计划。如在采访农业补贴发放问题时,可以先通过网络了解国家和地方政府在这一方面的相关规定,然后到具体负责部门了解实际的发放情况,根据这些材料确定以农业补贴是否按时、完整的发放到农民手中为采访要点,并制定相应的采访计划。第二,要避免轻视心理的出现。这是因为虽然在对农外景采访中,采访对象和采访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在语言上也比较朴实、通俗易懂,但是如果做不好准备工作,记者在外景采访过程中忽略一些重要情节的话,原本简单的采访就会迅速演变成一种无法驾驭的混乱局面。因此,外景采访的记者一定要充分重视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2、掌握对农采访的提问技巧
  “记者的采访实质就是作品的创作过程,没有实地深入的采访,就永远写不出真实、动人的新闻作品。而没有提问采访就无法搜集到被采访人或采访事件的全面信息,正常的采访就不能进行。而好的提问就是记者打开采访对象‘话匣子’的‘金钥匙’。提问得当不仅会使采访顺利进行下去,有时还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②在县级电视台对农节目新闻外景采访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采取不同的提问策略,用灵活多变的提问适应不同的采访对象。第一,提问的问题必须具体细致,不能大而空,而应是与农民、农村发展、农业发展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抓住问题的主线,通过层层深入、步步引导,逐渐达到主题。第二,要注意提问的语气。如在某档对农新闻节目外景采访当中,记者用“大爷!您觉得的您的生活变化大吗……”等比较亲切的语言,一下子拉近了记者与受访者心理上的距离,整个采访虽然没有华丽的语言,就像拉家长一样很过就过去了,但是透过采访却让人详细地了解了要采访的内容和所需要的答案,这就是一次成功的外景采访。
  3、要善于观察和倾听
  在新闻外景采访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其中受访者的心理和情绪上的变化是影响外景采访成功与否和采访效果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记者在外景采访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和倾听,及时调整采访的内容和策略,从细节的调整当中采访到自己的所需要的东西。“善于倾听者,往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采访对象的信任,让其打开话匣子,并从其叙述中找到新闻的亮点。当对方显出犹豫、为难的神情时,记者可以适时的说几句安慰、鼓励的话;当对方由于愤怒、悲痛等原因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时,可用温和的话语疏导对方焦虑的情绪,当叙述不清又急切想让记者了解他的意图时,可以帮助他梳理思路,使谈话顺畅”③只有这样,记者在外景采访过程中才能对采访的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采访的进行、话题的深入都在记者的掌控之中,要避免外景采访过程中受访者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导致采访不能正常的进行的情况出现。
  4、学会用农民的语言采访
  记者郝建生在长期的对农采访工作中,总结自己成功采访经验的时候曾经说过“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我五篇手记共6000字,10个字以上的句子不超过百句,大多是五六字、七八字一句,琅琅上口,短促有力,这既是农民的语言特色,也应是记者锻句炼字的功夫。同时,尽量不用修饰词,更不用只作句子连接词的虚词。句子中只用动词、宾语、场景、对话。所以读者中的行家说我写的这五篇手记的风格像穆青写的‘老坚决’、‘吴吉昌’,也像华山的《鸡毛信》和赵树理的农村小说。”④可见,在外景采访过程中,记者要多用土语、乡话、口语,尽量减少书面语、专业词汇,用一些比较朴实的语言,这样农民听起来才亲切入耳。并要尽量减少长问题的提问,用一些比较浅显易懂的问题发问,并给予受访者充分的思考时间,这样受访者才能进行充分的思考,给予记者想要的回答。
  总之,县级电视台对农新闻外景采访中,记者要做好充分的外景采访准备,并且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提问技巧,在采访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和倾听,及时调整采访的策略,并且要学会用农民的语言采访,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外景采访的目的。
  
  参考文献
  ①李宝岩,《浅谈农村采访的方法和技巧》,《记者摇篮》,1998(6)
  ②曹影,《浅谈新闻采访的技巧》,《现代交际》,2011(3)
  ③卞瑞鹤,《浅谈三农新闻采访技巧》,《农村?农业?农民》,2010(1)
  ④郝建生,《用农民话说农民事――五篇〈农村采访手记〉体会谈》,《新闻爱好者》,2001(11)
  (作者单位:泰顺县广播电视台)
  责编:周蕾

相关热词搜索:外景 浅谈 县级 浅谈县级台对农栏目新闻外景采访技巧 浅谈农业类新闻采访技巧 浅谈农业类节目的采访技巧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