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刘胡兰家乡_刘胡兰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0-02-29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在2009年的全国“双百”人物评选中,刘胡兰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今年是刘胡兰英勇就义63周年,刘胡兰的家乡现况如何?包括刘胡兰亲人在内的家乡人民生活得好吗?为了了解真实状况,记者来到了山西省文水县。
  
  英雄的父亲在世时和普通村民一样干活挣工分
  
  在文水县刘胡兰镇刘胡兰村,有一座刘胡兰纪念馆。纪念馆内矗立着8米高的刘胡兰全身汉白玉雕像,旁边有毛泽东手书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烈士陵墓旁是15棵翠绿的青松,象征着英雄15岁的青春永驻。
  很多人来纪念馆,都想见见刘胡兰的家人。现任文水县公安局副政委的刘继烈,是刘胡兰最小的弟弟。
  据刘继烈介绍,刘胡兰原名刘富兰,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姐姐更名刘胡兰。解放后,父亲刘景谦和普通村民一样干活挣工分,直到上世纪80年代去世。母亲胡文秀曾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并担任过文水县人大副主任,也在上世纪80年代去世。
  刘家兄妹5人,其中3人是继母所生,刘胡兰排行老大。刘继烈称,大姐刘胡兰牺牲时,二姐刘爱兰在场亲眼目睹,因为受到惊吓落下后遗症,现已退休。三姐刘芳兰也已从山西省武警总队医院退休,哥哥刘继英现在在山西省国家安全厅工作。
  上世纪80年代,刘继烈经常被郑州的刘胡兰副食品公司等全国各地的一些单位邀请做报告。但90年代后,没有人邀请他做报告了。一次,他问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知道不知道刘胡兰?”这位学生说:“不知道,是不是香港的?”刘继烈说,现在虽然一些青少年逐渐淡漠英雄,但是不能以此否认英雄人物的精神价值,更不能丑化英雄。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双百”表彰大会上,刘继烈作为刘胡兰的亲属,受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等领导的亲切接见。刘继烈说:“一个英模就是一座爱国主义的丰碑。姐姐刘胡兰为了人民解放英勇牺牲,是值得永远铭记的革命先烈。妈妈给我起名字时就是要我继承先烈遗志,坚定不移地永远跟党走。我一定要尽心尽力干好
  本职工作,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农民吕庆和骑摩托车搜集英雄事迹
  
  2004年,一些书店卖的《刘胡兰》儿童读本,卡通插图上的刘胡兰竟是一个漂亮的金发洋娃娃。2005年,刘继烈姐弟4人联名写了一封信寄给有关出版社,抗议把刘胡兰变成金发洋娃娃。
  2005年8月20日,有人在网上发帖建议删去小学课本中的《刘胡兰》一文。其中一个理由是,刘胡兰是一个未成年人,不管有什么理由,都不应该让她去牺牲。此外,刘胡兰还曾成为人们网上的恶搞对象。
  提起有人丑化刘胡兰形象的话题时,当地的许多群众都很气愤。他们认为,英雄人物身上凝聚着人类最宝贵的精神,不应该被随意亵渎。
  今年45岁的吕庆和出生于文水县南明阳村,是一位退伍军人,他从小就敬仰刘胡兰烈士。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英雄,2006年10月20日,吕庆和开始骑摩托车到全国各地,寻访刘胡兰英雄事迹的见证人。他历时56天,行程1万多公里,风尘仆仆回到家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编写成书,在纪念刘胡兰就义60周年之际,自费举办了摄影展并出版了他编写的《历史不会忘记》一书。
  在乌鲁木齐市,吕庆和见到了刘胡兰的入党介绍人吕铭。当时吕铭是文水县妇女救国会(妇救会)主任,刘胡兰牺牲后,她把自己的名字吕雪梅改为吕铭,寓意“永远铭记”。
  1945年10月,在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上,吕雪梅第一次见到了刘胡兰。刘胡兰个子较高,长得眉清目秀,穿着粗布棉袄和蓝裤子。学习结束后,刘胡兰回云周西村担任村妇救会主任,后被党组织派到文水县五区工作。1946年6月,刘胡兰在吕雪梅等人介绍下申请入党,因为她年龄小,被吸收为候补党员。刘胡兰牺牲半年后,中共晋绥分局决定破格追认刘胡兰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今年85岁的王瑞老人是原文水县五区区委书记。2006年11月30日,王瑞老人在成都市的家中,向吕庆和讲述了刘胡兰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他说,1946年秋,解放军某团连长王本固作战负伤后被送到云周西村休养。王本固伤好归队时,送给刘胡兰一块小手帕留作纪念。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牺牲前,将这块手帕交给继母保存。
  2006年12月24日,吕庆和在太原见到了原山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杜杰。杜杰曾任文水县五区宣传委员、县政府秘书。1947年1月12日,他带领武工队从康家堡下来的时候,碰到一个云周西村的民兵,这个民兵告诉杜杰:“云周西村有7个人被敌人杀害了,刘胡兰死得有骨气!”杜杰把刘胡兰英勇就义的情况汇报给县委书记,书记说,应该宣传刘胡兰的英勇事迹。后来,文水县妇救会组织了文工团开始宣传。
  文水县解放后,曾在县里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说起刘胡兰就义的事,与会的新华社记者李宏森写了一篇《阎锡山大肆屠杀文水人民》的报道,发表在《晋绥日报》上。后来,延安战斗剧社创作了话剧《英雄刘胡兰》,在解放区引起很大反响。延安各界组成慰问团到文水慰问,慰问团副团长张仲实回延安后向任弼时汇报了刘胡兰的事迹。毛主席得知后,于1947年3月26日题写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后不慎遗失。1956年12月,山西团省委派人到北京请毛主席重新题词。1957年1月9日,毛主席第二次为刘胡兰题写“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吕庆和说,在他的行程路上,许多人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但是,也有一些令他感到遗憾的事情。例如,大部分小学生不知道刘胡兰的事迹。
  
  纪念馆面临的尴尬
  
  现在的刘胡兰纪念馆占地6万多平方米,由毛泽东题词纪念碑、刘胡兰事迹陈列室、刘胡兰雕像、陵墓和就义处等组成,规模宏大,庄严肃穆。1997年6月,纪念馆被中共中央宣传部首批命名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据统计,到上世纪末,社会各界参观人数达1300多万人次。
  刘胡兰纪念馆副馆长陈湘平介绍说,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刘胡兰纪念馆面临着参观学习的人越来越少的尴尬现状。现在来人大多把纪念馆当作一个旅游景点,走马观花看一下。参观的学生也热衷于拍照留影,对刘胡兰的事迹不感兴趣。刘胡兰纪念馆的萧条,与20公里外的祁县乔家大院的火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分析原因时,陈湘平认为,在上世纪90年代前,刘胡兰的故事曾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歌剧、京剧、评剧、豫剧等,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广为人知。而现在学生们了解刘胡兰事迹的途径很少,一些地方小学课本里的《刘胡兰》课文也被删去了。另一个原因是,纪念馆的展板是上世纪70年代制作的,内容陈旧,解说词也带有那个年代的印记。现在,纪念馆对展板内容进行了大范围的更新,充实了刘胡兰精神外延方面的鲜活内容,如以刘胡兰名字命名的单位事迹、刘胡兰家乡的变化等。
  
  英雄家乡的人民已过上幸福生活
  
  岁月沧桑,历史的长河跨过了63个春秋。63年来,英雄的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
  为了纪念刘胡兰,1972年,当地政府把云周西村改为刘胡兰村,后来又把所在的大象乡改为刘胡兰镇,村小学也易名为刘胡兰小学。
  刘胡兰村在刘胡兰纪念馆向北不远处。现在的刘胡兰村,已发展成为一个繁华的小集镇。这里楼房林立,村容整洁,群众过着祥和幸福的生活。门口挂着“胡兰之家”匾额的一座农家四合院,就是刘胡兰的故居。当年,刘胡兰就是从这里走上了革命道路,刘胡兰故居已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村副支书石坚富告诉记者,刘胡兰村有2300多口人,现在村里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小型企业有十几家。去年人均收入4500元,是省里的文明村。
  据石坚富介绍,村里的“刘胡兰女民兵班”,是刘胡兰家乡人民的骄傲。1964年12月,山西省军区在村里命名成立了“刘胡兰女民兵班”,刘胡兰的妹妹刘芳兰是第一任班长。40多年来,“刘胡兰女民兵班”共为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进行军事表演,51次受到国家、省、市的表彰,培养出了26名军官、19名大学生和45名共产党员。现在,“刘胡兰女民兵班”的民兵们开饭店、办工厂,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尖兵。
  题头照片:修葺一新的刘胡兰纪念馆。

相关热词搜索:探访 家乡 胡兰 探访刘胡兰家乡 刘呼兰 王二小的故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